体测后的跳马决赛出现戏剧性一幕
对于体测难倒运动员的事件,你怎么看?
我认为体测这件事初心是比较好的,但目前实施的方向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或者说不合理之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评判这项措施。 最近国家体育总局的一项规定让很多运动员犯难,因为体测成绩的落后即使在比赛拿得了第一名,也没办法参加最后的决赛,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我记得当时上热搜的事件就是傅园慧游泳比赛小组第一但无缘决赛,然后就是跳马比赛中一位选手用最简单的动作获得全国第五名。这两件事加起来使得体总局一下子被推上风口浪尖。 在我看来这件事确实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体测综测直接大于了专业技能水平,这显得很难服众。作为一名校田径队队员,我很清楚体育比赛看重的就是专业成绩,大家都是有专项的,短跑、长跑、田赛等都会有专门的训练。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国家水平的运动员,我们只需要在自己的项目拿出好成绩就行。可目前的局面是那些游泳运动员就算打破了记录也不能参加决赛,这就失去了体育竞技的魅力了。 但体育总局的这项措施一定是错的吗?其实不然,其初衷可能是希望通过体测来督促各位运动员加强体能提升。这就类似我们校田径队参加铅球铁饼的运动员也要每天进行有氧跑任务,因为体能是体育竞技中最关键的素质。但体总局这样不顾一切的专断措施,确实让很多优秀的专业运动员无奈。 总而言之,体育竞赛的政策一定要从运动员的角度出发,因为体育竞赛最大的特点就是看成绩,只要合法合规,谁成绩优秀谁就是冠军。而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接地气、切实际,这样才能服众。
体测淘汰数多运动员,对此你怎么看?
近日,许多运动员因体能测试不合格无法继续参赛,引起了网上的激烈讨论。最为典型的是一些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记录保持者由于体能测试不过关,无缘最终的决赛。为此我认为,体能测试确实有必要,爆出众多优秀运动员被体能淘汰是政策实施不可避免的阵痛。 在全国游泳冠军赛上,傅园慧以预选赛第一的成绩晋级,但随之却因体能测试不过关无法进入决赛。其他的运动员如王简嘉禾、余贺新等,都是因为体能测试不过关无法进入最终决赛。许多网友都纷纷为其抱不平,明明比的是游泳,为什么要根据田径成绩判断一个运动员是否合格。难道羽毛球选手还要去比跳绳,围棋选手还要去扔铅球吗。 对于网友的恶评我也十分理解,对于一个专项运动会以非比赛项目的成绩作为运动员准入标准,看起来确实有点不合理。运动员终其一生,能在某个体育项目上出类拔萃已十分不易,在获得可能夺冠的情况下却因其他体能因素无法继续进行比赛,任其本人及旁观者都无法平静对待。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项政策是国家体育局在2019年2月发布了强化基础训练,恶补体能短板的通知。强调体能作为竞技运动员的基础,必须贯彻落实,并督查问责。到后来的要求全国体育项目都要体能测试。政策从宣布到执行其实是有缓冲期的,在缓冲期内运动员完全有时间加强自己的体能短板,为自己赢得进入决赛的资格。 查找体能测试的项目,分别是身体成分(BMI)、柔韧性(坐姿体前屈)、速度(30米)、下肢爆发力(纵跳)、肌肉力量/耐力和有氧能力。测试的内容其实是一些基本的身体机能,并没有要求选手去攀岩、扔铅球、打高尔夫等专业性极强的运动。选手们未能通过体能测试确实证明的某些专业运动员在体能分布上确实存在短板。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认为与他们平日的训练内容有很大关系,竞技体育对于成绩对于目标的追求过于执着,运动员和教练也就只会盯着一两项指标看,久而久之则忽略其他身体机能的训练。当政策风向发生变化,实施过程就会带来让人无法适应的阵痛。一方面要降低对专项运动员其他体能参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将体能指标训练融入运动员日常的训练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