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本文目录索引

1,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四行仓库守军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2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八百壮士”孤军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震撼了全国人心,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和尊敬。上海各界群众箪食壶浆,热情慰劳抗日勇士。信件、食品、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入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冲过火线,献给八百壮士。当杨小姐献上国旗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上海的进步作家,纷纷提笔讴歌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著名剧作家田汉、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公演,八百壮士与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壮士之歌》。 英文《大美晚报》发表社论说:“吾人目睹闸北华军之英勇抗战精神,于吾人脑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华军作战之奋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也指出:“华军在沪抵抗日军之成绩,实为任何国家史记中最勇武的诸页之一。” 扩展资料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八一三事变爆发。 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党军队决定全线西撤,命令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 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的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中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的仓库建筑。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它是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这座仓库创建于1931年,为当时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它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合仓库,即紧靠西藏北路的大陆银行仓库与紧靠现晋元路的北四行仓库两部分组成的,但一般均统称为“四行仓库”。 当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 四行仓库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另有说390多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八百壮士最后的结局

2,关于历史上八百壮士的简介

最近电影《八佰》上映取得了相当大的反响,影片中的国军将士们展现出了相当悲壮的军人精神,而人们也都会为影片中坚守不屈的国军将士而感动落泪。不过,你知道在四行仓库保卫战胜利以后,团长谢晋元和幸存的将士们的结果如何吗?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后期,当时四行仓库是上海静安区一带最大也是最高的建筑物,因此这里便成为了中方的重要阵地,被国民政府要求死守。当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四行仓库保卫战在负责坚守的524团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持续了四个昼夜,当时谢晋元将军手下仅有423人,但他们却在数倍于自身的敌人面前顶住了压力,还下灭了敌群200多人,成功取得了这场保卫战的胜利。不过在战斗胜利以后,谢晋元却始终坚称手下共有800名士兵,因此,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将士们也被称为了“八百壮士”,彪炳史册,震惊中外。 在战斗结束以后,上海租界当局将谢晋元的部队安置在了胶州路花园附近,但这里之前却是难民的安置所。出于无奈下,谢晋元只好和战士们一同住在了帐篷中,成为了孤军。如果为了保持军人本色,他们还一起创办了孤军学校,坚持军事训练。 到1940年,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而汪精卫由于欣赏谢晋元之才,便多次以高官厚禄许诺,想将他收入麾下。然而谢晋元却始终不为所动,他深知不能做汉奸的至理,所以对于汪精卫的邀请全部拒绝。而汪精卫见收复不成,便起了杀心,随即收买了谢晋元部队中的四名士兵,想要将其刺杀。 在一次例行早操中,谢晋元没有半点防范,而被收买的四名士兵便趁机将匕首插入了他的身体。当天下午,身中数刀的谢晋元就因失血过多,不幸逝世,享年36岁。在之后他的葬礼中,上海市民共有25万人自发为他送行,以表达对这位英雄的崇敬。而后谢晋元的部下也四处分散,由于对老团长的愧疚和怀念,他们也永远不愿再当兵。

3,八百壮士的历史事件

最近,管虎执导的国产战争大片《八佰》火了,这部电影是根据“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史实改编。这是一部军民团结,抵御外敌的抗日电影。相信许多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被“八百壮士”无畏生死的精神感动得涕泪横流。 不过,电影毕竟有局限性,那么在这部电影背后,又有着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真实历史故事呢?八百壮士到底经历了哪些故事?最后结局又如何呢?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的沪淞会战快要结束的时候。当时,沪淞战役是国军为了打乱日军的作战计划,主动向日军发起的战争。尽管在战争中,国军在数量上超过了日军,可是由于武器装备差距太大,再加上国军军队之间又没有做到协同作战,因此国军仅坚持了3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离战场,以保存长期作战的火种。 为了能顺利撤退,国民政府下令国军第88师留守抵抗,拖住日军,以保证其他部队顺利撤离。同时,国民政府还希望能通过88师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从而促进国际社会对日本政府进行制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当时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国际会议召开在即,这也就意味着88师必须与日军周旋到大会开幕的那一天。 88师师长孙元良在接到命令后,认为88师留守顽抗,只是为了促进政治影响。那么,与其让整个师做炮灰,不如集中兵力,据点为守,这样只需要留下一个营就可以了。所以,在得到上级同意后,孙元良留下了一支由423人组成的加强营,而负责指挥作战的就是副团长中校谢晋元。 为了麻痹敌人,谢晋元对423位国军战士们要求,若是外人问起有多少守军,一定要说有800人之多。而这正是影片片名《八佰》的由来,它指的正是“八百壮士”。随后,谢晋元一行人经过筛选,把四行仓库作为了据点。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靠近公共租界,同时它是闸北区最紧固最高大的建筑。在这里作战,一方面易于防守,同时也相当于在留华外国人的家门口打仗,如此能让更多的外国人真切地看到中国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斗志和决心。 10月27日,日军重兵出击,很快就占领了火车站等重要地点。然而,在日军经过四行仓库的时候,他们却遭到了“八百壮士”的枪械射击。为了攻下四行仓库,日军先是利用坦克进攻。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四行仓库的墙壁绝不是豆腐渣工程,炮弹打在墙壁上,只是溅起了一点齑粉,根本无法摧毁这栋建筑。于是,日军又利用坦克掩护,准备近距离投掷炮弹,然而“八百壮士”抱着“以死报国”的决心,始终顽强不屈地与之战斗,最终迫使日军不得不撤退。 其实,日军当时拥有威力强大的重型炮,要对付一个仓库,并不是难事。难就难在四行仓库的旁边有两个煤气站,万一误炸,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如果重型炮弹打偏飞到了河南岸的公共租界,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日军见难以进攻,又有伤亡,只得下令撤退。本来,国军的全线撤退让上海市民沮丧之极,但是当他们得知“八百壮士”在顽强抵抗,不由得振奋不已。并自发组织抗敌后援队,给“八百壮士”运去了大量的物资和枪械等。 市民的表现让“八百壮士”更加坚定了誓死保卫四行仓库的决心。鏖战到10月29日时,“八百壮士”的事迹,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英美等国终于向蒋中正提出,希望能停止战斗。而日军由于伤亡200多人,再加上国际社会的不断斡旋,他们终于同意停战。不过心有不甘的他们提出了停战条件,要求在“八百壮士”退至苏州河南岸英租界的时候,必须缴械并限制自由,否则他们就会进入英租界搜查。所以,当“八百壮士”进入英租界后,英国方面为了不得罪日本人,立刻收缴了他们的枪械,并将他们软禁在了上海胶州一带的难民区。 由于不能回归大部队,“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领导下,在艰苦的环境里,他们上午进行操练,下午则进行学习,再加上他们纪律非常严明,因此他们的行径让国民的抗日士气一度高涨,这让日本人和汪伪政府对他们恨之入骨,最终决定掉杀谢晋元。几次,谢晋元凭着警惕性都躲过了日本人的暗杀,然而谁也没想到,队伍中居然有几个士兵被日本人收买,在谢晋元出操时,刺杀了他。 谢晋元去世后,上海全城哀悼,国民政府为了顺应民心,追赠其为陆军步兵少将。但是,“八百壮士”的命运依然波折。就在谢晋元去世半年后,日本由于偷袭美国珍珠港,并向英美等中立国宣战,被英美等国驻守的公共租界也就成了他们的管辖范围,而一直被软禁的“八百壮士”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由于日本人对“八百壮士”非常愤恨,所以在接管后,对他们百般折磨,并且还将他们分散看管。但是不管条件如何恶劣,“八百壮士”依然团结一心,不忘操练,随时准备与日本人作殊死博斗。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日本人又恨又怕,最终卑劣的日本人将他们全部分散,输送到不同的地方做苦力。 日本战败后,“八百壮士”才得以恢复自由,他们回到了上海,并来到了谢晋元的墓前。只是此时他们只剩下100余人了。对于被国军当作炮灰,继而又被抛弃的“八百壮士”来说,国民政府促成了他们的悲剧,但是正因为有了“四行仓库保卫战”,才激起了国人的抗日精神,从而最终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

4,八佰结局什么意思

结局是四行仓库的“八百勇士”经过三天三夜的艰难狙击,终于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法租界同意打开一条口子让“八百勇士”通过租界撤退。 《八佰》电影里面有几个主要角色后续并没有交代清楚,原本是有拍的,但后来都给剪辑了,给电影结局留白,算是开放式结局。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拨人组成了狙击敢死队,其实原本是有最后的战斗场面的,预测是在这波战争中牺牲了,但电影将这一段给删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拨人的结局就变成了“下落不明”。 姜武饰演的老铁也没死,坐在楼上的防空炮那里,细心的观众应该都还记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后挥大刀唱了几句京剧就没了,其实是有一个坐在防空炮上的镜头的,张译穿着记者的衣服被端午给放了,据说好像是披着纳粹旗过了河,来到了租界。唐艺昕饰演的护旗手杨慧敏也活着,后来在租界出现了。 扩展资料: 历史八百壮士 1937年10月,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率“八百壮士”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用生命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资深外交官、国际法泰斗厉声教曾撰文揭开了“八百壮士”的历史真相。文章披露道:“闻名遐迩的’八百壮士‘其实远没有八百人。所谓的’八百壮士‘仅有不到四百人。八百人的说法是死守四行仓库的’孤军‘为了起到震慑日军的效果故意放出来的消息。”《国家人文历史》亦曾撰文称,“八百壮士”的实际具体数字为355。

5,八佰结局是什么意思

《八佰》电影结局没有交待这些人怎么样了,李晨、姜武、王千源等人饰演的角色结局都没有交待,但其实原本这些人的结局都是拍摄了的,只是后来没有剪到正片里,考虑到了电影的节奏等问题。 王千源饰演的羊拐,以及余皓磊那一拨人组成了狙击敢死队,其实原本是有最后的战斗场面的,预测是在这波战争中牺牲了,但电影将这一段给删除了,所以羊拐那一拨人的结局就变成了“下落不明”。 扩展资料: 姜武饰演的老铁也没死,坐在楼上的防空炮那里,细心的观众应该都还记得,很多人都是看到姜武最后挥大刀唱了几句京剧就没了,其实是有一个坐在防空炮上的镜头的,张译穿着记者的衣服被端午给放了,据说好像是披着纳粹旗过了河,来到了租界。 唐艺昕饰演的护旗手杨慧敏也活着,后来在租界出现了。有网友表示:“其实留白也不错,就这样断在那儿吧,况且大家不都知道结果吗?英雄不死,祖国无殇。” 《八佰》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6,八佰壮士最后结局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包围了“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官兵,分别送往各地做苦工。其中70名壮士被抽调到南京孝陵卫做工,最早有8人成功逃脱,后在新四军的帮助下回到安全区,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远赴滇缅。1943年初,这70名壮士中又有28人胜利出逃,部分人在茅山参加了当地的新四军游击队。 另有100多名壮士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装卸煤炭,日本人不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从事着超极限的体力劳动,一旦生大病,就会被日本人活埋。1942年底,在得知附近有新四军活动的消息后,秘密筹划逃跑。 他们趁日军不备,打死看守,抢夺了一挺轻机枪和一支步枪集体越狱。参与者有30多人,胜利出逃者29人,要求归队,继续抗日,但遭拒绝,之后大多数人返回家乡。 扩展资料 日本战败后,八百壮士获得自由,其后,他们返回上海,来到了谢晋元的墓前。只是此时他们只剩下100余人了。这中间还包括36名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壮士,他们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海外苦役后,于1946年3月回到上海。 随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住在了吴淞路466号一幢小三层楼房里,工作生活都没有着落。有资料显示,国军当时动员他们归队,“承诺哪怕是普通小兵,都给安排排长职务,但这些士兵没有一个答应如此的‘优待政策’。 后来,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关心下,回到上海的800壮士买过“孤军牌”毛巾、香皂等,还曾想开辟一条公交线路,但都没有成功,大多数人在码头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 一些有个人特长的,经凌维诚推荐,找到了较为稳定和体面的工作,如会开车的被推荐到了一些单位做了司机。此后,壮士们在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默默不语,一些人甚至隐姓埋名。

7,八佰最后结局

真实的《八佰》,后来的撤退是没有伤亡的。这些将士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向英租界撤退,也得到了日军的许可。 只是日军在得知四行仓库不满800人就造成他们200多人的阵亡,感觉面上无光。日本人的心眼很小,咽不下这口气,遂无耻要求英方:当谢晋元部撤退到英租界后必须全部缴械,并限制行动自由。否则,这支部队退到哪里,日本皇军将追击到哪里。 而且租界当局屈服了,当谢晋元率部队撤退到英租界之后,枪械被全部解除,同时,他们都被送到了租界西部意大利防区内的胶州路进行隔离。隔离区是租借当局用来收容难民的地方,到处是垃圾堆、污水沟,高高低低,环境非常恶劣。这支被解除武装的部队就在这个地方开始了长达4年多的“孤军营”生活。 扩展资料 《八佰》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该电影的真实原型故事以及结局都成为了一大焦点,八百壮士原型故事出自于淞沪会战。 是一部以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为题材的战争片,讲述了史称“八佰壮士”的军人于四行仓库浴血奋战、阻击日军的故事。 真实原型就是淞沪会战末期四行仓库保卫战,这场战争非常的惨烈,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有400多人,但他们要面对的的是30万日军。 当时中国军队陷入侧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五十几万大军不得不往西撤退。既然大部队要撤退,那必然是需要掩护的,而负责掩护的队伍就是88师262旅524团一营。

8,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

八百壮士真实历史结局是: 八百壮士进入收容所后,部队被英军卸下武器,生活在极差的环境中,开始了四年集中营一般的孤军生活。虽然没有被日本人打败,却也就此远离了抗日的正面战场。1941年4月,汪伪政权想要诱降谢晋元,并许诺其陆军总司令的头衔,被谢晋元严厉拒绝。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和以往一样,率领官兵早操,上等兵郝鼎诚等四人迟到,谢晋元异常愤怒,进行斥责。有四人突然取出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晋元胸部及头部。 谢多处受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时年三十七岁。四个凶手当场被擒。25日,谢晋元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有30万人前往吊唁。国民政府追授谢晋元为陆军少将。 扩展资料: 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们本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是他们个人的意志能够决定的。193710月30日,四行仓库战斗已是第四天。 日方高官接二连三地发表露骨谈话,威胁和恫吓租界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抵抗行动,否则,日军“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考虑到坚守四行的部分目的已经达到,遂下令四行守军撤入租界。坚守四行仓库的勇士们在这里整整奋战了四天四夜。 打死了二百多进攻的日本鬼子,伤敌无数。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牺牲到底的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百壮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八百壮士

9,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怎样抗战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李家钰 最近大热的电影《八佰》的原型就是当时抗击日寇的四行孤军。在淞沪会战的失败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这些人依然奋战到了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阻挡日军的脚步,捍卫中国的尊严。 然而,这些一片赤诚的的将士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结局。他们的领导者谢晋元没有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了叛徒手下,而这支孤军的生活也算不上惬意。 最后的孤军 1937年,8月,炎炎盛夏里,日本人密谋着令人胆寒的阴谋,要进军上海。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地盘和利益彼此攻打;士兵手里的枪比烧火棍还少;黑社会横行于社会上甚至登堂入室;普通人认识的字比地上的星星还要稀少;工厂里生产的钢铁少到造一条铁路都难。 而看到这样的中国以后,日军狂妄了起来,扬言要三个月征服中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即便是这样的中国也没有臣服于他们的打算,那些看起来极不起眼的人也能为了这个国家拼命的。 于是,光是淞沪会战他们就打了整整三个月,而就在他们终于进入上海之后,迎接他们的不是一个温柔的城市,而是一支拼上了命的孤军:谢晋元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88师,524团,人数不多,四百余而已。 当时的上海已经守不住了,沦陷是必然的结局。但是中国的其他地方还要继续打下去,主力必须到其他地方继续打下去。于是这八百个人站了出来,守在四行仓库,要拖住日军拖出一条生路来。 谢晋元临危受命,面对这必死的任务,他没有退后,只是安顿好自己的父母妻儿,在家与国之间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在和妻子告别的时候,他说过"身为军人,为国效命就不能顾家",无奈把家中的责任都交给了妻子。而这也是他与家人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租界的英军询问他们的人数,为了虚张声势,他回答了八百这个数字。实际上当时跟随他的,只有414人。此后,战斗中负伤被送出的伤兵也把这个说法延续了下去,而这就是后来"八百壮士"的由来。 而这四百人要面对的是日军王牌的第三使团。 他们的战斗除了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之外,还起到了鼓舞当地居民的作用。当时,很多居民隔着一条街为这支孤军加油助威,向他们报告日军的行踪。在日军切断仓库供水以后,居民们还自发给他们送来补给。一个十岁的女孩杨慧敏还爬过一段管道送来一面旗帜。 英雄的落幕 10月29日时,这场战斗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租界里的英、美等国害怕被战火波及,就联合起来向国民政府递交了一封希望"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战的请愿。至于蒋,他当时还抱持着国际调停的希望,再加之以当时的四行孤军已经完成了战略目的,便下命令让其撤军。 此时,日军也因为四行孤军作战之勇猛心生退意,认为对方可能有上千人,继续交战损失过大,就同意谢晋元撤军,并没有做出太多阻拦。 当时的谢晋元还想继续战斗下去,拿出自己临行前立下的军令状,说要抗战到死。但是,军人要服从命令。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撤退,经过垃圾桥进入了英国人的收容所。 英国人只是害怕被战火波及,对这支中国军队当然不会有多少好感,收容他们以后也几乎没有提供什么帮助,只是哄骗威胁他们卸下武器后提供了一个条件极差的生活场所。 在这样受尽欺辱的生活环境下,谢晋元等人并没有绝望。为了鼓舞当地的居民,他们还每天按照军中的方式生活,每天早起,操练、比赛、锻炼身体,而且还要给士兵上文化课。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垦了土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也正是这段时间,还叫杨得余的杨养正学会了唱《正气歌》。 随着各方媒体的报道,孤军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寄托,经常有人来给他们送东西。在上海沦陷一周年的时候,谢晋元还带着军人们在营地里升旗以示纪念。而他们的光荣很快也引来了小人的觊觎,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汪伪政权很快前来诱降。 当时,汪伪政权给出了陆军总司令的头衔,希望谢晋元屈服于名利从此开始为他效命。收买不成后,他动用了更加卑鄙的手段,收买了四个叛军。 1941年4月24日,孤军们向往常一样准备早操。而这四个叛军故意迟到,在谢晋元训斥他们的时候突然掏出匕首、铁镐等凶器,残忍杀死了这位英雄。 25日,谢晋元的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这位31岁的抗日英雄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散落四方的壮士 八百壮士是一支忠诚而勇敢的军队,在收容所里时他们一直牢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时刻不忘。当时,白俄的士兵把他们的旗帜抢走,不让他们升旗。这些人在谢晋元的带领下每天看着光秃秃的旗杆,在心里升起祖国的旗帜。 谢晋元去世后,他们依然在收容所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42年夏天,几十名孤军被送到南京孝陵做工。其中,万连卿等人逃出后加入赴缅甸远征军,继续战斗下去,抗战胜利后退役,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小警长。 第二年,南京孝陵逃出的二十八人全部参军,在新四军、游击队里继续和日军战斗到底。而同样是这一年,又有一百余人被送到安徽做苦力,其中逃出的三十余人想要参军。而这三十个人的代理团长雷雄死于猩红热,在河北结束了他的生命。 杨养正等二十人艰难到达重庆后,得知军队已经不可能再恢复建制,只能遗憾退役。后来,他留在了残疾军人教养院,再也没能重返战场。 除了这些逃出来的人以外,其他人中有一部分被带到海外,直到1947年才有人返回了中国。而那些没能回国的人最终只能葬在异国他乡,墓碑上还刻着当时的国旗。 八百壮士为了抗击外敌付出了他们能付出的一切,而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

10,八佰结局是什么

电影《八佰》的结局停留在“八佰”壮士顺利撤退,进入了英租界,似乎他们最终逃出了生天,其实不然,他们撤到英租界后的结局更为惨烈。 1937年10月31日凌晨,谢晋元在坚守四行仓库4个昼夜后,奉命率剩余的300余名战士逐步撤退。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沿新垃圾桥进入租界,以寻求庇护,谁料刚进入租界,便被荷枪实弹的英军缴械,随后全部羁押。 其实这部剧的结局可能还不止这些,因为某些不可抗力因素,所以现在才变成这样的,不过这个也算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吧。 扩展资料: 幕后制作 该片的工作人员用一砖一瓦建起占地200亩的建筑,不仅人工开凿出一条新的苏州河,还对两岸建筑进行1:1的实景搭建。拍摄时把宁波白沙的拆迁地块定为淞沪会战场景取景地。为了追求真实,剧组历时一年半在华谊兄弟电影世界(苏州)拍摄基地设计搭建了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深挖200米长的苏州河,还原出一河两岸战火连天的“地狱”与声色霓虹的“天堂”。 整部电影用了300颗照明弹来重现淞沪会战战场上的照明效果,共烧掉300多公斤烟油和近5吨的旧报纸,打造了一个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真实战场。为了呈现出最好的视觉效果,确保画面真实感的同时凸显美学价值,摄影指导曹郁在片场架设2000多台灯来配合不同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