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个税税率表,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本文目录索引
1,个人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2、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应纳税所得额=月度收入-5000元(免征额)-专项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注: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个税法规定,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以及专项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按月换算后计算缴纳税款,并不再扣除附加减除费用。 扩展资料: 免税率亦称“税率为零”,从理论上说,零税率与免税是不同的。免税是指对某种课税对象和某种纳税人,免除其本身负担的应纳税额,而外购的货物或劳务仍然是含税的。 税率为零不仅纳税人本环节课税对象不纳税,而且以前各环节转移过来的税款亦须退还,才能实现税率为零。但在实际工作中,税率为零的含义在不同税种上的使用,并不严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是由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的,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每月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2019年1月1日实施。个人所得税率,是指个人所得税税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比例。根据个人的收入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是收入达到缴纳标准的公民应尽的义务。个人所得税表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表。个人所得税税率表根据个人所得经济收益方式和数额不同,将所应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数额制成表格。通常分为综合所得、经营所得和偶然所得三种收益方式。1、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换算全月应纳税额所得额税率,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2、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00元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5%;超过30000元-90000元之间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之间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之间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超过500000元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3,综合所得税率表是多少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五)经营所得;(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七)财产租赁所得;(八)财产转让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4,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2
你好,个人所得税税率如下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 -“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 【举例】 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8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8000—5000)×3%—0=90(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综合所得适用)按月换算后税率表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换算全月应纳税额所得额 税率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2、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5,2020新个税税率表
2020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36000元的3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 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30000元的5 2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30 5超过500000元的部分35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36000元的3 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 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 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 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 (注1: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 注2: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依照本表按月换算后计算应纳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二 (经营所得适用) 级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1不超过30000元的5 2超过30000元至90000元的部分10 3超过90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4超过300000元至500000元的部分30 5超过500000元的部分35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6,2010年最新个人所得税如何计算
公式:
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薪金-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20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
应交个人所得税额=(工资薪金7375元-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2000元)*20%-速算扣除数375=700(元)。
附: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500元的 5 0
2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10 25
3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15 125
4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20 375
5 超过 20000元至 40000元的部分 25 1375
6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30 3375
7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6375
8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40 10375
9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45 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条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贰仟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