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三五一十五太难了

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
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
提示:

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

问题一:怎样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

问题二:怎样理性而科学教育孩子 你这问题太空太大,不过有几个大的原则是不错的:
身教大于言传。你所希望孩子具备的品质,作为家长自身应该首先具备。希望孩子积极进取地学习,你自己就应该是处于积极进取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希望孩子待人接物大方有礼貌,希望孩子少打游戏多看书或多运动,希望孩子坐姿挺直端正……家长都应该首先做到,才有资格教育孩子。甚至,很多方面只要家长自己做了榜样,完全就可以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受不了的待遇,就不要加诸于孩子身上。你受不了别人当众批评你吧,那么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你不愿意被人嘲讽吧,不愿意被人以强权压制吧……
放手让他去思考、探索和解决。孩子问了一个问题,不要急着给答案,而是反问回去,一步步引导他自己去找到答案。孩子做事遇到困难,不要急着帮他解决,而是提示他自己去尝试各种办法。
挫折教育。经常患小病,不容易得大病,因为机体免疫系统不断得到锻炼,不断自我加强。现在好多孩子聪明可爱,但心理脆弱,挺危险的。可以从某些体育运动项目着手,让孩子体验不断失败、不断克服的心理历程,构建坚强的意志。

问题三: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一、 树立自信心 让孩子相信自己是最聪明的孩子,相信学校,相信老师,相信社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因为在我的朋友中,有一部分总是因孩子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得了X X奖而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而责备孩子。有一些诸如“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人家X X多棒,你怎么就这么差劲呢?”一类的话,这就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一种:我就是比不上别人,别人是永远比我好的错误观点。使孩子总处于自卑当中,以致学习没有上进心,不思进取。因此,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二、 确立学习目标 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就是人生上了一个新台阶,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要相结合。有的孩子虽然确立了一个目标,但过于长远,短期内无法实现。而孩子往往心比较急,对于任何目标希望尽快实现,如果短期内自己看不到成效便会灰心丧气,这个确立的目标也就失败了。因此,要在远期目标的基础上加入若干个短期内就可实现的目标,这样既可以尽可能地实现远期目标,又可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获得自信。这样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三、 让孩子独立完成各项任务或作业 从小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养成这样的习惯,学习上不欠债,总是对新知识感兴趣,可以使爱学习的劲头十足。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独立性,做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体育锻炼,那么就在家里买了许多体育用品并尽量让他展示自己;在他喜欢电脑的时候,就买好电脑,让他懂得一些电脑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知识,但决不让他沉迷于此,这样我认为多多益善。同时,从小培养他在生活、学习上的独立性,例如自己洗澡、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自己早起早睡等。四、 以身作则,家长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经常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孩子。从小到大,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一天两天不算什么,但家长几年,十几年的习惯行为动作便会变成对孩子的一种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便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如果家长有不良的习惯,便会在这一天天中给孩子以影响。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某些习惯不对,但又管不住,总对孩子说“别学我”但这已经给孩子的心中种下了一颗恶果,并不是自己几句“不许学”就可以抹杀掉的。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讲脏话,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工作上努力进取多出成绩等,从而起到潜化默化的作用。同时不要因一时冲动,在孩子面前吵架,各自发表有关孩子的意见。五、 教育孩子讲诚信 由此,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那是在一次竞选大队长时我的孩子落选了,对这次落选他感到太突然,难以接受和面对眼前的事实。在伤心的同时,他又感到惊慌和害怕,不知道回家该怎样向我们交待,所以他把这件事情隐瞒起来。回到家后,为了不使我们看出他的伤心,他尽量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只能在晚上睡觉时蒙在被子里偷偷地流眼泪。多少个夜晚,他的泪水浸湿了被单。可他还是不敢跟我们说实话。每天提心吊胆,生怕事情被发现,心里压力日日增加。一心想考上好成绩的他,成绩却直跌而下。这种欺骗的日子确实很难过。可最终纸还是包不住火,终于有一天,我们知道了他的近况。那一天他觉得,回家肯定少不了来顿打。谁知,我们并没有打骂他,而是跟他讲道理,我们还意味深长地教育他说:“康亮,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懂得明辩是非,大队长落选,爸爸、妈妈不责怪你,可你不诚实,才是最大的错误,这样下去,不仅害了自己,也辜负了老师和爸爸、妈妈对你的希望。长大后,你就会像《狼来了》故事中男孩一样,再也没人相信你、信任你。”从此以后,我的孩子再也没有不......>>

问题四:科学教育孩子有哪些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的青少年无论思想、心理、智力发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为了适应这些特点,家长要学习教育知识,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家长和教师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场景,让孩子去体会,去认识。当你的孩子学习退步或偶尔一次考试不理想时,千万不要因此否定他的努力。这时,他需要的是关爱和理解。哪怕是一句赞美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这些表扬和激励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孩子的成长,除了需要物质上的给予外,更需要您的宽容、安抚、理解、激励和耐心的教诲。
二、做人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许多家长往往注重的是做有用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孩子品质和性格的培养。其实,正直、善良、诚信,才是有用的基础。只有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和自强自主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注重全面素质的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孩子们不但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有识的家长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全面培养孩子,铺就一条宽广的成长之路。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断激发求知欲。他们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以慈母的爱心温暖孩子,以严师的教诲要求孩子,以朋友的姿态帮助孩子,重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注重心理健康培养。
四、重视诚实、守信教育
学生犯错误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了不起,只要能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培养孩子诚实、守信最好的方法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心中理想的父亲应该是勇敢、坚定、大度、和蔼可亲,有责任感,有现代意识,是孩子最好的朋友。心中理想的母亲应该是温柔、贤慧、理解、宽容,是孩子最好的朋友,是心灵的港湾
五、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鼓励他展翅高飞
孩子在身心发育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并培养其创造力,给孩子一个自己探索和选择的空间。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保护孩子的兴趣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并注意帮助和引导,要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之不断努力,有所成就。
六、用智慧与耐心寻求孩子成才之道
每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兴趣与个性。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种教育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短处,根据孩子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
七、把痛苦和难堪留给自己,把快乐与自信留给孩子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快乐、痛苦,苦也罢、痛也罢,能扛的都该由大人去扛,不该把不幸的阴影留给孩子,造成孩子感情创伤和性格缺陷。父母双方的言行,都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彼此都需要大度和责任心。要努力把快乐和自信送给孩子,给孩子一个坚强的精神支撑和正常的生活空间,使孩子的智力和情感都得到正常的发展。
八、家教中最忌讳的几个问题
1、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自己想象的方式学习、生活。
2、期望过高,逼子成龙,望女成凤;
3、粗暴施教,孩子心灵受摧残;
4、不重素质重分数;
5、有爱无教,过于溺爱;
6、忽视青春期,该导航时未导航;
7、外界污染疏于防范引导......>>

问题五: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 顺应他们的天性,充分赏识他们的优势;“慢”着来养,欲速则不达;给孩子足够的发展空间,而不是限制他的发展自由;多看看现代教育类的书籍,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足,为什么我们能容忍孩子学步时的蹒跚而不能容忍孩子长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毛病?有谁能在学习过程中一躇而蹴不出现过失?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父母必修的功课,要掌握教育的智慧,而不能让情绪控制你的智慧的发挥。另外,学会跟孩子沟通,建议看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并且在实践中操练,你会发现有意外的收获。

问题六:怎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耿,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如何与孩子沟通:
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所热心关注的问题,而这也是现今社会环境下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应该暗示自己:我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要一起面对很多问题,我们会比别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乐趣。这样才能为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
坦然面对沟通难的困境
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与他们家长年幼时候的接收系统完全不一样。如果家长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因为他自小就在一个拥有各种各样的家电的家庭环境里长大,因而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这样的系统 *** 远比单纯的语言符号 *** 要强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长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里,家长往往都成了厌烦的符号;另一方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思维习惯;今天的孩子还有了接受国际超前意识的能力,比如说对于性知识的认识,家长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难以启齿,而孩子却实际已经懂了很多。沟通的困境是每个家长必须正视的现实前提。
学会设计启发式问题
很多家长对于沟通问题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家长说的话孩子听了,这就是沟通。家长由于他们成长年代的各种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教育自己孩子的语言和思维是很贫乏的。比如有个孩子抱怨说自己的母亲一天就和自己说六句话:早晨说“快点快点,要不就上学迟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么也得吃点,要不上午的课顶不住”,第三句是“过马路要小心,看着点车”,第四句是“到了学校你千万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学校的饭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多吃点”;第六句“放学回家先写作业,别着急看电视”。这样日复一日的说,作为孩子自然而然的会感到厌烦,结果反倒事与愿违。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问话的方式来和孩......>>

问题七:怎么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

如何教育孩子更科学更有效?
提示:

如何教育孩子更科学更有效?

社会压力大,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普遍把孩子生下来后交由自己的父母养育。

有的每天晚上陪会孩子,有的一周到周末才有时间带孩子,还有的只能把孩子放在老家,一个月甚至更久才见一回孩子。

这种现象导致年轻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有心无力,交给长辈带孩子后,自己再插手,往往又会产生很多矛盾。

这可以说是当代年轻人面对子女教育的一大痛点。
1、教育孩子时,原则问题不退步


父母们要清楚一点:请老人来是帮忙的,不是来代替你们带孩子的,要尊重老人,及时沟通。

“抓大放小”原理:选择几件你认为孩子一定要做好的事情(例如学习、锻炼、饮食等),这几件“大事”上不放松,在其他方面让孩子自由发挥。

不是原则性问题上可以妥协或者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适当给长辈一些空间。


2、无法沟通时,“距离”产生美


这种“距离”不是真的疏远,而是很多他们的言语,我们不能“照单全收”,可以选择性听取一部分,然后再消化。


图片


建议是先和长辈诚恳地沟通,多一些换位思考和理解。

实在无法沟通时,可以试着远离长辈,有条件的话,最好可以分开住。


3、实践出真章,亲自证明


父母教育孩子,莫过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

和长辈沟通也是一样的,你要亲自证明给她看:“诶,这个方式是可行的”。

要知道,对于事物的理解,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都是不全面的。

从我的经验来看,只要你自己够专业,只要你是怀着开放的尊重的态度去交流,绝大多数老人都是能够接受的。

所以多给老人一些时间和耐心,一起学习。

面对三代同堂教育时,一定要提前划分好界限和职责,避免内部矛盾,心往一处使用,共同培养优秀的孩子。

20.抓住孩子的数学敏感期《让孩子爱上数学的最佳时机》
提示:

20.抓住孩子的数学敏感期《让孩子爱上数学的最佳时机》

家长要抓住孩子2~6岁阶段的数学敏感期,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注意以下三点:


为什么有的孩子超级喜欢数学,遇到难题就乐此不疲的钻研,而有的孩子却看到数学就头疼?为什么有的孩子不用怎么学,数学成绩就名列前茅?而有的孩子每天坚持大量练习,还是成绩平平? 可能有的人会说:“那些数学好的孩子是有天赋的、是遗传的。”有些人是否真的一生下来就有数学天赋?

研究表明,虽然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不尽相同,但是我们的大脑有数不清的机会成长和发展,即使是0~3岁,每个人都会经历大量的大脑成长过程,因此根本没有天生数学头脑这回事情。数学并不偏爱某一种人,数学能力的高低,不会因为性别、人种的不同而存在天生的差异。

孩子讨厌数学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呢?数学天赋是否是可以培养呢? 抓住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就可以实现了。

有些孩子数学很好,喜欢数学并非遗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利用好了关键的数学启蒙阶段。

2-6岁是儿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数学敏感期。

幼儿在数学敏感期刚开始的时候,其表现出来是对数数、数字、数字的排列顺序感兴趣,后期就会发展为对数的运算、形体特征等概念感兴趣。


这一阶段孩子对数学的感知,基本上决定了孩子未来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抓住孩子的数字敏感期,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父母,怎样利用数学敏感期的发展规律,引导孩子的发展?

1~2岁:


他开始通过感知事物的数、量、形,来形成对数学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往往是表象而具体的。这时宝宝对于数字的认知,基本上是无意识的,右脑直接反映行为。 家长可以利用游戏的机会,和宝宝一起听一些带有数字的音乐,或者读一些带有数字的儿歌,促进宝宝对数概念的认知。

比如:五只猴子荡秋千 (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四只......) 用儿歌的形式,增强宝宝对数概念的认知。如果家长有节奏的朗读儿歌,还可以促进宝宝语言智能的发展。


2~4岁:


两岁以后,孩子关于数的概念开始萌芽,他开始对生活当中带有数字的事物充满兴趣。

比如:车牌号码、钟表上的时间、电话号码等等,还会问一些关于数字的问题。

比如:你刚才吃了几颗葡萄?我今天买了几个苹果?他们还会主动的清点物品的数量。

比如:吃东西的时候给家人分配,上台阶的时候不停地数台阶,以及在马路上走路的时候,他都在数马路上有几辆汽车。


3岁以后 :


他经常 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和小、两辆车的快和慢、我和姐姐分的零食谁的多谁的少。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做一些简单的数的运算。

比如: 我有三颗糖给你一颗,我就剩下了两颗糖、我可以看三集动画片,我刚才看了两集,我还可以再看一集动画片。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和数学敏感期有关系。


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关键时期,是具象数学向抽象数学转化的时期。家长可以和孩子多做一些与数学逻辑、数的运算有关的游戏。

比如:可以将家中的玩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颜色和形状的不同分类排序。

比如:给家人分配食物的游戏、或者借助一些卡片计算的游戏,都可以促进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把数学放入生活当中。

比如:我们今天要买几个苹果呢?你可以帮我拿三本书过来吗?

在生活当中让孩子多多的参与,参与的数学活动越多,孩子在技术等技能上表现得就会越好。

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结构还是缺乏守恒的 ,他认识不到事物的表面特征,发生了某些变化的时候,其本质特征并没有发生变化。当我们向孩子问图片上的哪边的汽车多时,他会回答右边的多。


这个阶段的宝宝是不能够理解图中的汽车是一样多的。所以不能守恒是这个阶段孩子的重要特征,家长不必过分强调孩子暂时的不理解。

五岁以上:


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对同样物品的数量有了感知和概念。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

比如:钱币、日期等等还是比较模糊的。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还是要放入生活当中,让孩子慢慢的来感受。

比如:可以通过买东西付钱的方式,让孩子来感受钱币;通过让孩子帮忙看表、看时间,让孩子来感受时间。

将数学生活化,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它不能将改变了的形状或方位变回原状或原位。 比如:a 大于 b 反过来就是 b小于 a ,幼儿是难以完成这种可逆运算的。如果生活中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孩子也是不能理解的。当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家长要多多的包容和理解。

这个阶段如果家长能够引导到位,孩子就会容易喜欢上数学的抽象思维,培养出优秀的逻辑推理能力。

对于进入数学敏感期的孩子,家长要尽量满足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能嫌麻烦,也不要太着急,让刚刚进入数学敏感期的孩子学习数的运算。比如说加减法,自己也会打消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数学不太感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在生活中对孩子加以引导,让他慢慢对数学产生兴趣。 我们要保护好孩子的数学兴趣、以及数学思维,生活中处处有接触数学的机会,比起枯燥的练习题,让孩子在敏感期中多多体验生活当中的数学,通过数学学习数学,那就显得有趣多了。

生活中教、游戏中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数学敏感期是什么时候?怎么教孩子?
提示:

数学敏感期是什么时候?怎么教孩子?

之前看到过一个宝妈分享的视频,起因是女儿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宝妈每天辅导数学作业时都要生气、发火,后来爸爸看不下去了,决定自己来辅导孩子。 这个过程中,宝爸终于明白宝妈每天有多窝火了,坚持了一段时间,女儿数学考试,宝爸觉得自己努力了这么久应该会有成果吧!结果女儿还是只考了及格,宝爸听到这个消息,伤心的都瘫倒在地! 说实话,辅导数学作业真的很难,语文的很多问题是多写、多读几遍就能掌握的,但数学真的很考验孩子的思维。 我儿子小学二年级时,就经常问我:70-6等于几之类关于“借位减法”的问题,我一遍又一遍的教,他一遍又一遍的错,真是让人很无奈! 说到底,还是在数学启蒙的时候就没有打好基础,总觉得孩子上小学再学就赶趟,白白的耽误了孩子。 2-6岁数学敏感期 根据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论,在2-6岁孩子会进入数学敏感期。 2岁左右孩子的语言能力突飞猛进,词汇量大量增长,同时孩子对数的概念也开始逐渐萌芽,家长若能抓住数学敏感期对孩子进行合适的数学启蒙,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进行数学启蒙? 1、利用实物学习基础内容 6岁之前,乃至10岁之前,孩子的思维特点都是以具象化为主的,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无法通过数字理解其背后的含义,所以在教孩子认识数字时,家长要利用好实物,通过数物对应的方式帮孩子理解数字。 通过积木、水果等物体,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各种形状、大小的对比等基本的数学概念。 2、利用游戏形成数学思维 在对数学概念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家长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帮孩子巩固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要知道数学不仅仅只有数数、计算,还很考验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力、推理演算、归纳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数学启蒙阶段,孩子不需要很深入的锻炼这些能力,但可以从数学游戏中先初步的了解、体会一下。 3、强化逻辑思维 在2-6岁之间的3-4岁同时也是孩子的逻辑思维敏感期,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孩子会经常问“为什么?”这说明孩子开始对事物的因果关系感兴趣。 家长可以抓住机会,帮孩子强化一下逻辑思维,这对孩子以后理解数学方面的逻辑和概念也有一定的帮助。 4、通过生活、阅读的机会帮孩子认识钟表、钱币、日历、单位等概念 数学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一、二年级的数学课中就要学习“认识货币”、“认识钟表”、“认识单位”等内容。 其实在4、5岁左右,家长就可以利用生活中或者阅读绘本的机会,让孩子对钟表的整点、常见的钱币、日历、单位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这不仅是帮孩子做好今后学习的准备,也是帮孩子更好的理解生活,懂得更多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