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中华鬣羚

“四不像”中华鬣羚出没广东,这是种什么样的动物?
“四不像”中华鬣羚出没广东,这是种什么样的动物?
提示:

“四不像”中华鬣羚出没广东,这是种什么样的动物?

"四不像”中华鬣羚出没广东,中华鬣羚是牛科、鬣羚属动物。 中华鬣羚,又叫明鬃羊,属牛科,典型林栖兽类,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至44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目前中华鬣羚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鬣羚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因为它的角像鹿的角但又不是鹿,蹄子像牛蹄但是又不是牛,头像羊的头又不是羊,尾巴像驴尾巴但是又不是驴,所以被称为“四不像”。 中华鬣羚主要分布在秦岭-湟水河一线到华南地区,并向西、向南延伸至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和印缅缅甸、越南、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内见于陕西南部、甘肃南部、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贵州、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中华鬣羚平常习惯单独或成小群生活,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下、夏季喜在大树下、灌丛中及巨岩间等僻静之处休息。冬季喜欢到岩洞中避风、过夜 。它的行动敏捷,在乱石间能奔跑迅速。因为它们的蹄构造能让它的副蹄紧紧抓住地面,以坚硬的主蹄支撑身体的重量,利用足缘柔软富有弹性的角质层增加附着力,减少滑倒的风险。它们以各种杂草、树叶为食。性情比较孤独,从不见较大的群体。早晨和傍晚出来在林中空地、林缘或沟谷一带摄食、饮水,主要以青草、树木嫩枝、叶、芽、落果和菌类、松萝等为食。 中华鬣羚随着其分布区内森林被大量采伐,栖息地遭受破坏,造成数量减少,再加上人们的捕杀,数量近危。这些年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加,各地全面加强保护管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野生动物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中华鬣羚的数量开始增加。目前全广东省中华鬣羚数量有3000-8000头。保护区以外的区域预计有1000-3000头中华鬣羚。但是他们仍是脆弱的,需要我们去保护,让它安心地在野外生活繁衍吧。

中华鬣羚“四不像”别称的由来?
提示:

中华鬣羚“四不像”别称的由来?

中华鬣羚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被称为“四不像”。 中华鬣羚头体长140~170厘米,肩高90~100厘米,尾长115~160毫米,耳长175~205毫米,颅全长280~320毫米,体重85~140千克。 体高腿长,毛色深,具有向后弯的短角,颈背部有长而蓬松的鬃毛形成向背部延伸的粗毛脊。有显著的眶前腺,尾短被毛,身体毛色黑灰或红灰色,特别在长鬃和腿部,毛粗,毛层较薄。 扩展资料 广东发现“四不像”中华鬣羚: 近日,科研人员在广东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红外相机中,发现了“四不像”——中华鬣羚的清晰影像。 据了解,为加强对野生保护对象动态信息的监测,广东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区内网格化布局了65台红外相机,工作人员每三个月会进山采集一次红外相机数据。 此次采集收获了三段中华鬣羚的活动影像,分别拍摄于2020年10月2日18点15分、11月5日7点39分、11月25日6点45分多个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鬣羚

前方“四不像”出没!广东始兴拍下中华鬣羚清晰影像,这种动物有多珍贵?
提示:

前方“四不像”出没!广东始兴拍下中华鬣羚清晰影像,这种动物有多珍贵?

非常珍贵。广州日报记者从广东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科研人员在区内核心区安装的红外相机中,首次发现了“四不像”——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鬣羚的清晰影像。这是始兴县近年来第三次拍摄到了这种“中华神兽”的身影。 据介绍,近年来为加强对野生保护对象动态信息的监测,广东始兴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区内网格化布局了65台红外相机,形成了对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情况科学监测的全域覆盖。据统计,在65台红外相机共计11960个监测日中,共计拍摄到8282组有效动物照片或视频,其中包含33种野生动物,隶属于9目17科,兽类有3目9科14种,鸟类有6目8科19种。 科研人员在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时,惊讶地发现了中华鬣羚的身影。红外相机分别在2020年10月2日18点15分、11月5日7点39分、11月25日6点45分等多个时段记录下了中华鬣羚在早上和晚上的活动情况。 据科研人员介绍,中华鬣羚也叫苏门羚,属牛科。它的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因此又被称为“四不像”,主要活动于海拔1000米至44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或多岩石的杂灌林。它们通常冬天在森林地带,夏天转移到高海拔的峭壁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早在2016年,始兴县的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拍摄到了中华鬣羚在夜间活动的高清视频。2018年,车八岭保护区又拍摄到了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及水鹿、斑灵狸、海南虎斑鳽、白鹇、松雀鹰、仙八色鸫、褐翅鸦鹃等8种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的视频和照片。2020年,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也通过在野外架设的红外相机,惊喜地拍摄到中华鬣羚的清晰影像。 近年来,中华鬣羚、白鹇、海南虎斑鳽、水鹿、斑灵狸、花面狸等各类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身影频现始兴境内的保护区,为开展栖息地保护和物种恢复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月20-21日,该县又连续两日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种种情况表明始兴县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粤北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

鬣羚的特点
提示:

鬣羚的特点

鬣羚外形似羊,略比斑羚大,雄兽和雌兽之间的大小差别不显著。 它的体长为140~190厘米,体重50~100公斤,肩高86~110厘米,尾长9~16厘米,两只耳朵特别狭长,似驴,可达19~21厘米,端部较尖,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黑角,短而光滑,介于两耳之间,距离较远。 1、形态特点 鬣羚外形似羊,略比斑羚大,雄兽和雌兽之间的大小差别不显著。 它的体长为140~190厘米,体重50~100公斤,肩高86~110厘米,尾长9~16厘米,两只耳朵特别狭长,似驴,可达19~21厘米,端部较尖,雌雄均有一对短而尖的黑角,短而光滑,介于两耳之间,距离较远,形状较为简单,两角自额骨的后部长出后,平行而稍呈弧形往后伸展,角的横切面呈圆形,末端较尖,角的表面具有环状的棱及不规则的纵行沟纹,角尖处较为光滑,长度为20~26厘米,粗13~16厘米,最长的纪录得自喜马拉雅山地区,为32.4厘米。 2、生活习性特点 一般结成5、6只小群生活在一起,以各种杂草、树叶为食。性情比较孤独,除了雄兽总是单独活动以外,雌兽和幼仔也最多结成4~5只的小群,从不见较大的群体。早晨和傍晚出来在林中空地、林缘或沟谷一带摄食、饮水,主要以青草、树木嫩枝、叶、芽、落果和菌类、松萝等为食。粪便呈散堆状,每次排10粒。 3、繁殖特点 鬣羚每年繁殖一次,在秋季的9~10月发情交配,逐偶时雄兽之间也有激烈的恶斗,获胜的一方才能与雌兽交配,败者有时甚至会被顶死。雌兽的怀孕期约为8个月,幼仔多半于翌年5月下旬至6月初出生,每胎产1~2仔,幼仔出后毛一干便能直立吃草,几小时后便可随母羊一起活动。幼仔2~3岁时性成熟,但2岁时仍然跟随雌兽一起生活,3岁才开始独立活动。寿命约15年。

鬣羚是什么 鬣羚的介绍
提示:

鬣羚是什么 鬣羚的介绍

1、鬣羚(学名:Capricornis sumatraensis),是偶蹄目、牛科、鬣羚属的哺乳动物。体长约140-180厘米,尾长约6-16厘米,肩高约85-94厘米,体重约50-140千克。在体型上类似于山羊或羚羊。头后、颈背具长的鬣毛。因颈背部灰白色的鬃毛而得名。全身被毛以黑褐色为主,稀疏而粗硬,杂以灰褐色,毛干基部黑,末端色浅,颈部有白色长毛,四肢由赤褐色向下转为黄褐色。四肢粗壮,强健有力,蹄短而坚实,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 2、主要生活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多栖于2000-3000米间的亚热带阔叶林及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于夏季尚可活动在3700米的温带阴暗针叶林中。平时常在林间大树旁或巨岩下隐蔽和休息。性情比较孤独,除了雄兽总是单独活动以外,雌兽和幼仔也最多结成4-5只的小群,从不见较大的群体。早晨和傍晚出来在林中空地。以草类、树叶、菌类和松萝为食。 3、分布国家包括中国、东南亚和喜马拉雅山脉。鬣羚是亚洲东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但也逐步北移到北纬33度左右的地区,分布范围北起中国西北的秦岭和青海的湟水河谷一带,南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包括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和尼泊尔、克什米尔、印度、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