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严禁建设丑陋建筑,国家发改委: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本文目录索引

1,国家发改委: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严禁建设“丑陋建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截图。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树立全生命期管理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 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增量投放与存量盘活利用相挂钩。适当扩大住宅用地供应比例,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序增加蓝绿生态空间。探索推行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稳慎把握省会城市管辖范围和市辖区规模调整。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根据常住人口规模优化街道社区设置和管辖范围。建设现代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等方式,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国家发改委: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严禁建设“丑陋建筑”

2,严禁建设丑陋建筑,丑陋建筑的定义是什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4月12日发布了一条“严禁建设丑陋建筑”的通知,该通知一发布,就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对此话题我也极为感兴趣,而网友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丑陋建筑该如何判定,用什么标准来规范丑陋建筑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做了相关调查和思考,认为以下几个标准可以用来评判建筑是否丑陋。 1、胡乱拼凑的建筑建筑的设计需要考虑设计概念和设计手法,不要胡乱拼凑一些元素,这会导致建筑物的造型生硬怪异,形式语言混乱,从而建筑出丑陋建筑。 2、抄袭和山寨的建筑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目前有十座的山寨白宫建筑,还有四座山寨凯旋门建筑,此外还有很多国外知名建筑被抄袭和山寨。我国建筑的山寨风潮已经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建筑虽然有着国外知名建筑的外表,却是没有灵魂的,同时还有媚洋、求怪,特色缺失的缺点,因此这些抄袭和山寨的建筑也是丑陋的。 3、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极不和谐有些建筑在设计时,不考虑建设地点周围的具体情况,从而建设出与周边环境和自然条件有严重冲突的建筑,这种建筑不仅看起来和周边十分不搭,还可能破坏自然环境的和谐感。 4、形状怪异恶俗有相当一部分的丑陋建筑都有形状怪异恶俗的特点,这些建筑有哗众取宠之嫌,而且有的造型过于粗鄙,这会极大伤害城市形象,同时令附近居民感到厌恶。 除了以上四点之外,还有些丑陋建筑不太好进行归类,但也是丑得千奇百怪,各有特色,如果想要查看更多的丑陋建筑,可以查找每年评选的“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该项活动在每年都会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个丑陋建筑,从而起到遏制丑陋建筑频出的目的。

3,国家发改委: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截图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提到,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树立全生命期管理理念,完善治理结构、创新治理方式,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 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编制完成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增量投放与存量盘活利用相挂钩。适当扩大住宅用地供应比例,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序增加蓝绿生态空间。探索推行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分层开发、立体开发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等模式。稳慎把握省会城市管辖范围和市辖区规模调整。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严禁建设“丑陋建筑”。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根据常住人口规模优化街道社区设置和管辖范围。建设现代社区,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依托,对接社区居民需求、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支持老旧小区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或推行社区托管、社会组织代管等方式,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4,住建部发改委严限各地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

【导读】在很多人的眼中,城市越发达,经济越繁荣,其城市建筑物就越高,可以说,楼层高低就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的标尺之一,建高楼是经济发达的标志,经济发达→地价上涨→土地稀缺→建高楼→提供更多的楼面面积,而在一些好高骛远的人眼里,更是直接把这条逻辑链揉起来倒翻成建高楼→经济发达,建高楼视作本地经济发达的象征。 而抱有这种急进思想的人不在少数,上到地方官员下到平民百姓,把建高楼当成自己的政绩和面子,原本市场化的地产开发行为,被人为扭曲成经济还没发展起来就急着盖高楼来展现自己的城市形象,但市场不会对这种没有未来保障的空中楼阁项目感冒,就用行政手段修改土地出让规则,用超低地价或者一大片廉价住宅用地做引诱,规定地块必须修建几百米高的地标建筑,本质上就是地方自己掏钱请开发商为地方修建摩天楼为城市争光,这种完全背离市场规律盖出来的摩天大楼必然失去其经济意义,所以全国各地就出现了一座座XX金融中心的摩天大楼。 比如说建一座600米高的摩天大楼,600米高是不是觉得又高又有面子,当地用3000元的超低楼面地价出让,规定必须建设600米高的城市地标但是仔细一看就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香了,大概圈了下,一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扣掉核心筒和外框柱后就只剩1800平方米,每层只有可怜的60%空间可供使用还包含走廊你以为这就完了?117层看似高耸的摩天大厦里却要靠18层的大堂、设备层、避难层来注水堆高度,实际可供使用的面积又大打折扣。 就算是中国第一高楼的XX中心,土地直接白给不说,为了应和所谓国际大师搞全世界没人敢用的双层幕墙,白白占用一大块面积不说,最后所谓的休闲空间概念非但用不上,火灾的时候就变成三根从一层直通楼顶的人肉烧烤烟囱,落成四年至今占了三分之一楼层的高层酒店和写字楼部分依旧无法通过消防验收。 你跟我说建这种高楼有何用?顺带一提,XX尊,声称2018年竣工的天城第一高楼,至今还烂着不让开放。一线城市如此,到了写字楼空置率动不动40+50+的二线城市,开发商为了拿住宅用地而配套建设的地标大厦,更不可能是看中本地的经济发展前景,把住宅盖了赶快周转卖出去,摩天大楼就慢慢盖最后干脆烂尾,散布中华大地,一座座浪费烂尾的摩天大楼提升的是短时间的城市面子,日渐衰落的实体经济也不会因为这么几座华而不实的摩天大楼而提振,背负的长期金融隐患却要各个城市乃至所有中国人来承担! 在没有市场需求支撑的摩天大楼建设再不刹车,这种面子工程继续放任扩张只会一步步蚕食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积攒起来的泡沫还会进一步透支中国经济的未来稳定。住建部这条命令已经不是深思熟虑后的决策,而是整个市场失控后不得已的一刀切行为,再不规范地方城市在摩天大楼建设上的急功近利,必然产生不可收拾的经济危机。

5,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有多危险?

严格限制建设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确存在很多危险,例如火灾,这事高层建筑面对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另外也有很多摩天大楼都没有被完全利用起来。更多而言,它们只是这一城市金融业发达的一个图腾。 建筑,包括它的形状以及造型风格,都和它的用途密不可分。就好比银行往往喜欢建造高大的大堂和罗马柱,这就能够给人一种可靠、安全的印象。而一些政府机关的大楼也喜欢使用较高的地基、较长的楼梯以及较深的院落,这则是为了营造权威感。 话说回我们今天讨论的特高层建筑,也就是“摩天大楼”。摩天大楼其实本身并不是为了提供更多的办公室而存在,所以也没必要过多去纠结利用率的问题。它本身就是作为城市金融业以及金融区的一个发展图腾。 那为什么开始限制这一类别建筑的出现了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本身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摩天大楼出现的使用率低的情况确实不容忽视。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争取一个这样的“图腾”,盲目开建超高层建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从金融业本身的发展来看,其实当今中国大部分城市的金融业远没有发达到需要摩天大楼来表现的程度。况且摩天大楼的出现本身也需要一个所谓金融区的城市区域的存在,而其实很多城市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金融区的。所以哪怕从“金融图腾”的角度来说,也需要对摩天大楼的建造加以限制。 综上,我个人认为,对摩天大楼建造的限制主要是对于前些年某些地区盲目崇拜超高层建筑的图腾效应而做出的纠正。

6,如何看待住建部发改委严格限制超高层“摩天楼”?

我认为住建部这样做是对的。禁止抄袭,模仿,山寨的建筑是为了保护一些工程师的知识财产权。限制建筑高层的摩天楼是为了不劳民伤财。建造高的摩天楼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大量的时间。建造者们如果在高层建楼安全没有保证,高空作业出现意外也不好营救,还有就是高层建筑会对地基的影响较大,会造成地壳的移动从而导致地震等一些自然灾害。限制高层摩天楼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还降低了建造的成本,更好的保护了工作者们的安全,我认为限制高层摩天楼是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