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日俄争议岛屿,求日俄争议的北方四岛的问题由来

本文目录索引

1,求日俄争议的北方四岛的问题由来

战国末,日本开发北海道。18世纪起,日本及俄罗斯先后在此进行开发,1855年,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约定得抚岛以南的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先后在南千岛群岛设置行政区划。直到1945年苏联在二次大战结束前发动八月风暴军事行动,占领南千岛群岛。
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当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得以取得南库页岛以及千岛群岛全部主权,并签订雅尔塔协定。在日本投降后,苏联即依据雅尔塔协定宣布拥有该地主权。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条文中并没有约定千岛群岛的范围,但在签约当时,日本国会所通过的放弃范围包括国后岛和择捉岛。然而苏联当时并没有签署这份和约。
  直到1956年,苏联和日本两国签署苏日共同宣言,但由于当时两国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日本国会在1956年2月也取消放弃国后岛和择捉岛的决议,不放弃南千岛群岛的主权;虽然苏联原本也同意归还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但却无法对国后岛和择捉岛的部分取得共识,因此最后签约时,并没有对领土争议达成任何协定,宣言中也没有任何相关内容。此后,2004年俄罗斯决定归还较小的齿舞和色丹岛(占争议地区领土面积的6%),但被日本拒绝。
  2012年3月,新当选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表示俄罗斯愿意归还北方四岛中的色舞群岛和色丹岛,日本首相野田佳彦3月8日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就此表示:“这不是四岛归还一半就可以的问题。这两个岛的面积仅占(北方四岛总面积的)7%,其余93%不归还就谈不上公平。”
采用吧

求日俄争议的北方四岛的问题由来

2,日俄岛屿之争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给说说原因

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德国波茨坦会晤,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布。当时苏联受《苏日中立条约》约束,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即从法理上明定了战后日本领土范围由反法西斯同盟国“决定”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解除武装。根据二战结束后对日本领土的安排,苏联占领南千岛群岛。
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和库页岛自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
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the Kurile Islands,
and to that portion of Sakhalin and the islands adjacent to it over
which Japan acquired sovereignt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Treaty of
Portsmouth of 5 September 1905.
条文中并没有约定千岛群岛的范围,但在签约当时,日本国会所通过的放弃范围包括国后岛和择捉岛。然而苏联当时并没有签署这份和约。直到1956年,苏联和日本两国签署苏日共同宣言,
但由于当时两国对北方四岛的主权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日本国会在1956年2月也取消放弃国后岛和择捉岛的决议,不放弃北方四岛的主权;虽然苏联原本也同意归还齿舞群岛和色丹岛,但却无法对国后岛和择捉岛的部分取得共识,因此最后签约时,并没有对领土争议达成任何协定,宣言中也没有任何相关内容。
南千岛群岛一直被历代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视为“四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斯大林曾表示:“它们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

3,近代历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两个国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地区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又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4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俄国据此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签订的《中俄伊犁条约》,以及以后的五个勘界议定书,又使俄国割占了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它强迫清朝廷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日本,马关条约,台湾

4,俄罗斯领土扩张的步骤

1、早期起源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988年开始,东正教(基督教的东部分支)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莫斯科公国等多个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受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 东斯拉夫三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都自称是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2、基辅罗斯 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被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3、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市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283年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605年,戈杜诺夫猝死,俄罗斯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 4、俄罗斯帝国 1613年,开创罗曼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在亚历山大一世统治时的俄罗斯参与全欧洲抵抗拿破仑的反法同盟,并成为战后神圣同盟的领导者,此后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 全盛时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南部、西起波罗的海、东达阿拉斯加(1867年卖给美国),国土面积约2280万平方公里。据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俄罗斯帝国共有1亿2560万人,至1914年达到1亿6570万人,仅次于中国清朝、大英帝国。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俄罗斯帝国先后逼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伙同英国对中国帕米尔地区进行了两次私自瓜分,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纳入其版图, 策动外蒙古与中国分离,并武装侵占了江东六十四屯(1900年)、唐努乌梁海(1944年被正式并入俄罗斯)等地区,共计使中国丧失了33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俄罗斯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才显现出俄国农奴制度的弊端,导致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工业化相对落后于其他欧洲强国,虽然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俄国农奴制改革,但是并不彻底。 1904年,在帝国主义争夺势力范围的日俄战争中再次失败。 1914年8月,政局动荡不定的俄国参加一战,不堪的战局直接导致了1917年爆发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和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成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5、苏联时期 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历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国内战争期间,为抗击共同的敌人,苏维埃俄国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建立了军事政治同盟。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开始,为了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提出了联合问题。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扩至16个苏联加盟共和国(东斯拉夫三国、外高加索三国、中亚五国、摩尔达维亚、卡累利阿-芬兰)。 苏联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成为世界强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美苏争霸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党体制是苏联保持统一的主要因素。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俄罗斯独立日”)。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苏联创始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别洛韦日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解体,俄国的欧洲领土退回到了叶卡捷琳娜一世当政时的范围,沙俄—苏联时期许多名人出生地都不在俄罗斯联邦,生于格鲁吉亚的有巴格拉季昂亲王、斯大林、奥尔忠尼启则、贝利亚等,生于乌克兰的有果戈里、勃列日涅夫、伏罗希洛夫、科罗廖夫等。 6、现代俄罗斯 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 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正式吞并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 2015年3月28日,俄罗斯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罗斯

5,中国对俄日领土争议持何态度?

根据最新的官方报导,中俄已经确认了相互支持对方领土问题这一基本态度。背后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要利用这个问题来加深两国关系,共同把山姆大叔赶回太平洋破除掉所谓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中苏对峙时刻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初咱们还要一背冷汗的看着苏联庞大装甲集群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为了战略利益,中国会义无反顾的用自己的支持来换取俄罗斯对我国的支持。从我国最高领导人第一站访俄 就可以看出态度来。
简单一句道明就是“中国会在北方四岛上支持俄罗斯,作为交换,俄罗斯也会在东海问题上站在中国这边!”在中国最高领导访俄之后,俄罗斯的电子侦察机出动的时间和国内海洋局出动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就是说明两国有一定程度的联手施压。

6,俄日就北方四岛又开始谈判,掌舵人普京同意与日本频繁谈判究竟意欲何为?

这是由于美国大力制裁俄罗斯的经济,所以俄罗斯总统普京才会积极的和日本改善关系,这样才不会使得自己腹背受敌。而且日本和美国之间还是非常重要的盟友,一旦和日本之间改善关系的话,将会有力的打击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同盟关系。可以说这是一张非常高明的离间计。当然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并不是轻易能够解决的。 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是因为第2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强占了日本的几个岛屿,后来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的领土,所以也就继承了和日本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然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远远要比日本强大的多,所以日本根本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来夺取自己的领土。而且俄罗斯依靠的北方四岛的领土争端问题,可以一直威胁日本的国土安全。所以俄罗斯绝对不会轻易的放弃北方四岛。 然而这两年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使得俄罗斯的经济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下滑,所以俄罗斯普京必须想办法改善这种国际关系。一旦俄罗斯改善不了这种国际关系的话,将会使得俄罗斯国内出现非常混乱的局面,而且也会使得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出现非常糟糕的局面。而且为了打破美国的经济制裁就必须依赖像日本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本和俄罗斯的领土争端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根本无法轻易的解决。但是在这种时候和日本改善关系,也有力的打击了日本和美国的关系。

7,俄日北方四岛之争的战后之争

二战后日本“北方领土”外交出尔反尔 最终惹恼俄罗斯2004年9月2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乘坐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从北海道根室市出发,海上视察了被俄罗斯控制的“北方领土”。虽然由于天气原因虽未能窥清岛上景物,但小泉此行已在俄罗斯朝引起强烈反响。俄民众普遍认为,“日本首相近距离视察南千岛群岛(即北方四岛),是对俄罗斯主权的公然蔑视和挑衅。”当日,俄外交部亦批评说,“这有可能使日俄两国和平条约的谈判复杂化。”通过外交途径收复“北方领土”,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俄政策的首要课题。在日本的历任首相中,前首相铃木善幸和森喜郎曾分别于1981年和2001年乘飞机从空中视察过北方四岛。此次,小泉选择在当前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重提“北方领土”问题,既有对以往外交政策的继承,又凸显了不同于以往的政治含义,从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北方领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冷战结构的产物。北方领土是指位于千岛群岛南端、靠近北海道根室市的齿舞、色丹、国后、泽捉四岛,面积共5036平方公里。传统上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二战前四岛已有日本居民约2万人。1945年9月3日,北方四岛作为整个千岛群岛的一部分被苏联占领。1947年1月,上述四岛又被正式并入苏联版图。从战后直到50年代初期,日苏之间并不存在领土问题。1954年,鸠山一郎取代吉田茂上台组阁,新内阁积极谋求改善日苏关系、恢复日苏邦交正常化。在此形势下,出于冷战对抗和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美国及日本国内的亲美派竭力阻挠日苏关系的改善,抛出了所谓的日苏领土问题,大作领土文章,试图制造日苏紧张气氛,北方领土问题由此而生。(一)提出领土要求。1955年日本在日苏复交谈判中首次提出领土问题,要求苏联归还齿舞、色丹两岛。1956年10月日本首相鸠山一郎访苏,苏联为求离间日美关系主动对日让步,在《日苏联合宣言》中表示:“苏联应日本的要求,并考虑到日本的利益,同意将齿舞群岛及色丹岛一并交于日本。”但同时又表示,“这些岛屿将在日本和苏联缔结和约以后现实的进行移交。”这一《宣言》虽未能使日本事实上收回上述两岛,但却大大激发了日本国民的“北方领土”诉求。1957年5月23日,新上台的岸介信内阁同美国联合致函苏联,称:《雅尔塔协定》和《旧金山和约》中所说的“千岛群岛”,不仅不包括齿舞、色丹,而且也不包括国后、泽捉,从而把北方四岛从《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的“千岛群岛”中分离出来,日苏之间的领土纠葛也从此由两岛问题演变成四岛问题。(二)陷入谈判僵局。50年代后期,日本岸介信政府将外交重点重新转向美国。1960年1月19日,日美在华盛顿签署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苏联对这一针对它的军事同盟的强化极为不满,作为对抗措施之一,苏联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对日采取强硬立场。1960年1月27日苏联发表对日关系备忘录,声称:“只有从日本撤走全部外国军队及签署苏日和平条约之后,才能将齿舞、色丹交于日本。”也就是说,苏联归还两岛必须首先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缔结苏日和平条约及美国从日本撤军。不仅如此,1961年赫鲁晓夫在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的复函中进而撤销了关于归还齿舞、色丹两岛的承诺,并称“领土问题已经解决”,“日苏之间不存在领土问题”。随着冷战对抗的加剧,日本被美国当作防御苏联的前沿阵地。在这种形势下,让苏联交还北方四岛地希望逐渐破灭,日苏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又回到了原先的起点。(三)重燃收复领土希望。20世纪80年代以后,苏联逐渐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对外推行“新思维外交”,积极谋求改善日苏关系,试图争取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以推进国内的经济改革进程。日本敏感的抓住了这次苏联在经济上有求于日本的历史时机,遂提出了“政经不可分”的对苏交往原则,表示解决领土问题和对苏进行经济合作不可分割,在领土解决之前不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日本的用意显然是企图以经济合作为诱饵迫使苏联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此推动北方领土谈判。为了激起苏联对领土谈判的积极回应,日本很快将对苏政策又进行了灵活调整,1989年5月日本外相宇野宗佑又提出了“扩大均衡原则”,表示经济合作与领土谈判可同步进行。1991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日,鉴于当时急于得到日本的援助,苏联不得不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对日作出一定的让步。双方首脑经过会谈发表了《日苏联合声明》:苏联承认日苏之间存在着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并同意通过谈判解决北方四岛的争议。这对日本来说是一次外交上的不小进步,它首要的意义在于:苏联终于在北方领土问题上松动了原有的立场并愿意进行谈判,这为以后日本继续推进“北方领土”外交奠定了基础。冷战时期,日本政府对苏提出领土诉求并开展“北方领土”外交,主要是受到冷战政治结构和美国因素的影响。鉴于苏联在当时的国力和影响,日本在领土方面可打的牌很少,缺乏制约苏联的手段,因而在对苏谈判中只能处于下风,仰苏鼻息,看苏联脸色行事。在美苏冷战和日美同盟关系的制约下,北方领土问题根本无法得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注定要留待新的政治环境的到来。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国力大衰,急盼日本的经济援助,同时在其推行的“重返欧洲”的西向战略屡屡受挫之后,俄罗斯开始重视东方外交,逐渐调整对日关系,积极主动谋求改善日俄关系。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感到有机可乘,再次将北方四岛的移交问题提上两国关系的议事日程。(一)积极推动叶利钦总统访日,共同发表《东京宣言》。叶利钦自从执掌苏联实权以后,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就日本关心的北方领土问题进行表态,称俄方愿意“根据国际法的平等、正义、和平原则加以解决”,力图采取灵活态度谋求日俄接近。日本对俄罗斯的动向做出积极回应,认为“以日本比较满意的方式谋求北方领土问题解决的时机已经到来。”1991年俄罗斯独立以后,日本政府随即积极推动叶利钦总统访日,意图通过开展首脑外交加快解决日俄领土之争。在日方的一再推动下,1993年10月叶利钦对日本进行了正式的访问。访问期间双方共同发表了《东京宣言》和《经济宣言》,其中东京宣言的核心就是北方领土问题。《宣言》称:“两国首脑一致认为必须克服两国关系中存在的困难遗产,并就齿舞、色丹、国后、泽捉岛的归属问题进行认真的谈判。”通过推动最高层的日俄首脑外交,日本方面收获了领土外交上的两点进步成果:其一、《东京宣言》提出了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新的指导原则,即“立足于历史和法律事实,以两国间制定的各种文件及法律和正义为基础加以解决”;其二、《东京宣言》通过确认“日苏间的所有条约于其他国际承诺在日俄间继续适用”,从而间接的确认了1956年《日苏联合宣言》中苏联所作的交还北方两岛的承诺继续有效。鉴于《宣言》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取得的的上述进展,时任日本首相的细川护熙对此评价甚高,认为《宣言》为解决北方领土问题寻找到了新的基点。(二)、实行“多层次接触”,加强日俄政治对话。叶利钦总统访日后,日俄双方在北方领土问题和经济合作问题上仍坚持各自原有的立场,相互关系并未取得新的进展。从1996年起,桥本内阁开始主动推动日俄关系的发展,放弃了执行多年的“政经不可分”和“扩大均衡”的原则,制定了“多层次接触”方针,并呼吁日俄双方加强政治对话,进一步发展日俄关系。所谓“多层次接触”方针,内容包括:(1)进行以北方领土为中心的和平谈判;(2)开展首脑间与阁僚级政治对话;(3)对俄经济改革予以合作;(4)与俄远东地区进行地区间交流;(5)开展安全对话;(6)在联合国等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7)就东北亚地区稳定问题进行磋商。新方针虽然仍把解决领土问题放在对俄政策首位,但却不把它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而是在谋求上述各领域平行取得进展的过程中,力求该问题的解决。同“政经不可分”和“扩大均衡”原则相比,新方针在处理对俄关系方面显示了较大的灵活性,一提出便深受俄罗斯欢迎并得到俄方积极响应。1997年日俄双方就在两国间建立电话热线和日俄首脑每年定期会晤制度达成协议。同年7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发表对俄政策演讲,提出新的对俄外交三原则:“互信、互利和长远的观点”,并强调“在解决领土问题上不应区分胜利者和失败者”。叶利钦总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三项原则将从根本上将为日俄关系开创新篇章,并带来更大的活力,使之更加充实。”日俄关系的接近推动了领土谈判,当年11月桥本和叶利钦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俄表示同意在2000年前解决领土问题并缔结和平条约,这是自1956年《日苏联合宣言》发表以来双方在领土谈判中取得的最大进展。(三)扩大对俄经济合作,诱俄做出领土让步。90年代后半期,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俄罗斯的经济状况犹如雪后加霜,每况愈下。针对俄罗斯急切想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这一强烈愿望,日本频频挥动“经济合作”牌,企图在经济上给俄一点甜头,诱俄在领土问题上做出新的让步。1997年11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同叶利钦签订了一份名为《桥本——叶利钦计划》的一揽子援助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在2000年前日本重点在高技术领域、整顿俄国内投资环境、培养企业人才和开发俄远东西伯利亚能源方面提供援助和合作。此外,桥本还许诺向俄提供15亿美元的输出入银行贷款。1998年11月小渊惠三首相访俄,主动表示日方愿意继续履行《桥本——叶利钦计划》,并愿意在原先许诺的15亿美元的基础上在对俄追加1亿美元的援助,同时双方签署了《日俄投资保护协定》,决定成立“共同经济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在日本“金元外交”的攻势下,1998年,俄方再次做出让步,同日本交换了解决领土问题缔结和平条约的初步方案。日本的方案是,在日俄和平条约中明文规定在择捉岛、乌鲁普岛之间最终划定两国边界线,在商定的归还日期以前,日本承认俄拥有施政权,继续维持四岛现状。俄罗斯方案是,在2000年前制定并签署日俄和平条约,在条约中载明继续探讨双方可以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同时继续就缔结在上述岛屿之间划定边界的条约进行谈判。这两个方案虽然在内容上相去甚远,双方均表示难以接受对方的提议,但这一进展却表明双方关于领土问题的谈判已越过要不要归还四岛的争论阶段,而进入如何归还四岛的“短兵相接”阶段。此后,日本政府乘胜追击又陆续提出过新的领土解决方案。2001年3月,日本首相森喜郎曾向俄总统普京提议,解决北方四岛可以分两步走,先交还齿舞、色丹两岛。据说这种方案曾得到过普京的认可。但森喜郎的建议一经宣布,立即招来日本国内的批评和质疑,他们担心两步走的方针,可能最终只得到这两个面积最小的岛,而另外两岛的主权归属则难以确定。与冷战时期日苏之间的僵持关系相比,冷战后日俄关系的发展逐渐摆脱了意识形态对抗和东西方冲突的羁绊,双方互有需求、不断接近,这为“北方领土”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较为有利国际政治环境。日本政府巧妙的利用经济手腕不失时机的推进了“北方领土”外交,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进了新的战略考虑:第一、通过收复“北方领土”以壮国威,加快迈向“政治大国”的战略步伐;第二、在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的调整中构筑有利于己的多边外交环境,借机提高国际地位、增加外交回旋余地;第三、在强化日美同盟体制的同时,通过加强对俄政治、安全对话,改善日俄关系,借以牵制中国的崛起,平衡亚太力量对比;第四、觊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希望能在俄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资源开发中占得先机,以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正式出上述战略谋划,冷战以后日本灵活的调整对俄政策,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对俄关系,与俄谈判的手段也日显多样性、隐蔽性,这表明日本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已开始从长计议,企图以退为进,曲线收岛。 小泉巡视北方四岛的政治图谋及其背景在日本战后史上,现任首相以某种方式近距离视察北方四岛已不是什么新闻,然而小泉此次出巡却选择在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格外引人注目。这既有对以往北方领土外交的继承,又有小泉及其内阁自身的战略考虑,其中的政治意涵很值得玩味。其一、转移国内政治视线,巩固执政地位。当前,小泉的执政地位十分虚弱,由于在养老金改革计划和派兵伊拉克等问题上办事不力,,使得他领导的自民党在今年的第20届参议院选举中以49票输给了在野的日本民主党。日本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青木干雄曾表示:“如果自民党没有能取得51个议席,那么责任当然应该有小泉纯一郎首相来承担。”另据日本以著名媒体驻京资深记者批露:“小泉执政三年来,多次一意孤行,做出有违国民意愿的决策,并在决策后不向老百姓解释其立场和原因。此外,小泉在任期间虚张声势的政策较多,而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东西太少。长此以往,将使国民对他失去信心。”为保住执政地位,重树个人形象,小泉决定在外交方面有所建树,其中最让人关注的莫过于与俄罗斯签订和平条约,解决北方领土问题以及同朝鲜建立外交关系。小泉借巡视四岛之机,显然意在转移国内民众对其内部政策的注意力,为其从国内政治困境中脱身赢得时间。其二、煽动民族情绪,寻觅对俄谈判良机。明年俄总统普京将自2000年以来再次正式访问日本,而日本对于今年三月再次当选的普京总统这一长期政权也充满期待,希望通过普京明年的访日为北方领土问题和日俄和平条约的缔结谈判问题找到解决的突破口。众所周知,每年的9月2日对日本来说是一个耻辱的日子,1945年的这一天,日本政府代表以书面形式正式确认在二战中战败投降。而北方四岛之所以成为问题,其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二战日本的战败。小泉选择在这样一个日子里巡视四岛,其意图昭彰,目的就在于勾起日本国民二战留下的耻辱和伤痛,借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为即将到来的日俄首脑会谈大造国内舆论,增加谈判筹码。其三、见风使舵,从中渔利。2002年之前日本一直是坚持俄必须首先归还北方四道,日俄关系才能正常化。但到了2003年初,日本突然改变态度,提出日俄可以先搁置领土争议,发展经贸关系。当时,日本态度的转变主要是出于同中国进行石油竞争。当中俄就“安大线”即将达成协议时,去年1月小泉突访俄罗斯,强烈要求俄修建“安纳线“(后改为泰纳线),表示要每天从俄进口100万桶石油。3月俄能源部决定把“安大线”和“安纳线”方案合并,干线通往纳霍德卡,在中俄边境附近开岔,通往大庆的支线将优先开工。日本得到消息后,先后派出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长和经济产业大臣访问莫斯科,以大型合作项目为诱饵,要求俄优先建设“安纳线”。随后又表示愿意为“泰纳线”方案投资70亿美元,并称这些钱不光用于管道建设,还可用于开发东西伯利亚的油田。在日本的重金诱惑下,2004年6月30日,俄政府正式决定放弃“安大线”计划。鉴于俄在“安大线”合作项目上的失信,中国将石油进口的目标转向哈萨克斯坦,7月中旬中哈两国正式签署了石油管道运输协议,年输油量预计可达2000万吨。“中哈线”的上马,使得俄远东石油方案对中国的价值急剧下降,日本见风使舵,迅速改变对俄态度,重新在领土纠纷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7月18日日本政府提出对俄外交新方针,改变以往“不偏重北方领土问题而全面发展两国关系”的做法,重新将领土问题作为双方谈判的重点;同时日本发表新《防卫白皮书》,强烈要求俄从北方四岛撤军。小泉在巡视北方四岛以后,日本官员公开表示:此举意在提醒俄罗斯日本对俄在经济上慷慨投入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北方四岛,日本的基本原则没有改变,即不解决领土问题,日本不可能对俄进行大规模投资。另据俄方官员透露:去年一年日本虽积极参与石油竞争,但实际上并没有明确表示要与俄签署从纳霍德卡购油的合同。显然俄罗斯坠入了日本的圈套,日本以对俄石油大规模采购为幌子诱俄在领土问题上做出新的让步,这才是其真正的目的。当然确实存在着日本对俄石油的真正渴求,但现实情况是:石油已成为日本对俄交往的一张“经济牌”。其四、加快领土解决,借机牵制中、朝两邻国。北方领土问题一直是笼罩在日俄关系良性发展前景上的阴云,时常导致两国间的摩擦。据国际观察家分析,如今小泉的首相任期只剩下两年,他极希望在解决领土纠纷方面胜过自己的前人,尽管解决该问题的难度之大已在历任首相身上得到过证明。在小泉首相与普京总统迄今为止的会谈中,双方都只是确认了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小泉明知此时不是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的最佳时机而强为之,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小泉急于收岛的急切心理。此外,小泉巡岛的更深层次考虑还在于希望通过搞活日俄外交来带动日中、日朝外交。小泉首相身边的人士指出,“日俄两国趋于解决领土问题本身,将对中国和朝鲜形成前所未有的牵制。”目前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而朝鲜问题又成了东亚安全方面的动荡因素。中国和朝鲜问题已被纳入日俄外交考虑范畴并成为讨价还价的筹码。

8,俄日北方四岛之争的历史追溯

沙俄扩张被康熙击退 矛头转向日本北方诸岛17世纪,沙皇俄国将其领土扩张到了太平洋沿岸,锋芒直指东亚的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沙俄的南下扩张遇到了此时国势正盛的大清帝国康熙王朝,在两次雅克萨大败后,于1689年与中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沙皇俄国的南下势头暂时受到遏制。随后,沙俄将目光瞄准了朝鲜和日本。17世纪40年代,也就是日本德川幕府颁布“锁国”政策后不久,沙俄在太平洋西北水域一带进行了一系列的所谓“探险”活动。1697年,哥萨克头目、雅库茨克市的沙俄官员阿特拉索夫带人进入了勘察加半岛,向当地居民收取皮毛税。1699年,阿特拉索夫在勘察加半岛的部落里发现了一个名叫传兵卫的日本商人。这名商人是1696年乘船向江户(今东京)航行途中,因遇暴风而漂流到勘察加半岛的。俄国人向传兵卫详细询问了有关日本的地理、矿藏以及政治制度和军备等情况。沙皇彼得一世得知后,召见了传兵卫。1702年4月,彼得一世发出训令:令传兵卫学好俄语,然后再由他教俄国人学日语,以便培养沙俄对日本工作的专门翻译人才,以进一步染指日本。根据彼得大帝的命令,沙俄政府于1705年10月在彼得堡开办日语学校。1753年以后,沙俄政府把彼得堡日语学校迁到了其在远东的重要据点伊尔库茨克。这所日语学校从开办直到1816年关闭为止,前后共办学百余年,虽然办学成绩并不显著,但这期间沙俄的势力已经延伸到日本北方领土一带。从1711年至1713年,沙俄政府先后派人到千岛群岛“探险”,并向沙皇政府提出了关于千岛群岛的地理条件和居民情况的报告。1719年1月2日,彼得大帝颁发敕令,派出大批“地质测量专家和学者”,对勘察加半岛及其附近海域、岛屿进行深入的“勘察”。彼得大帝在他的秘密手谕中训示“探险队员”:一定要仔细勘察整个千岛群岛,并找到通往日本的航道。1721年,沙俄“探险队”在“地质测量学者”叶夫列莫夫的率领下,对千岛群岛的舍子古丹岛等14个岛屿进行了勘察。他们在勘察完千岛群岛北部6个岛屿之后,将岛上居民强行并入沙俄国籍,并把千岛群岛北部强行划入沙俄的版图。1728年7月14日,沙皇政府派海军上校白令率领一批人在北太平洋进行“探险”,发现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白令海峡,沙俄势力也借助这次航行侵入了日本近海。1738年,沙俄政府派出海军中校斯潘贝格率领舰队前往日本“探险”。斯潘贝格的“探险队”在同年7月15日沿列岛南下,游历了千岛群岛的29个岛屿,并对这些岛屿用俄文一一命名,其中就包括“北方四岛”之一的色丹岛。从1775年至1780年,沙俄殖民者在不断骚扰千岛群岛的同时,还千方百计地试图把这里变为他们的殖民地,他们在千岛群岛到处树立十字架作为占领标志。与此同时,沙俄政府还组织大规模移民,并将势力伸向南千岛群岛,从而引发了“日本北方领土问题”。1794年,沙俄政府将38个流放犯和20名猎手送到得抚岛定居,建立移民点。德川幕府在获悉此事后,于1799年命令有官方背景的富商屋嘉兵卫到择捉岛开辟17处渔场,派幕府官吏常驻该岛,建立行政组织。自1801年起,幕府从南部、津轻两藩各派兵100名驻守择捉岛,并于同年又派官员到得抚岛晓谕俄国移民,严禁贸易,并立下了“天长地久大日本属岛”的标志。1803年,德川幕府又颁布禁令严禁北海道人前往千岛群岛,以断绝俄国移民的物资来源。幕府的这一“釜底抽薪”很快见效,俄国人被迫于次年从得抚岛撤走。19世纪初,沙俄在日本的北方不断挑衅,制造事端。1811年,沙俄的一支“测量队”被日本查获。沙俄随即派人到日本恳求放人,同时表示愿意与日本签订和约,划定边界。德川幕府随即提出日俄两国各以择捉岛与新知岛为界,两岛之间各岛为中立地带。第二年,德川幕府派官在择捉岛等候俄国复信,没料到俄国人因为害怕,只是乘船到得抚岛将信笺放入一只箱子内,就一溜烟逃了回去。1762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承袭彼得大帝的衣钵,亲自指挥了沙俄对日本的“探险计划”。这一年,一向以“研究日本问题的学者”面目出现的基利尔,向叶卡捷琳娜二世递交了一份周密的“探险计划”。根据计划,叶卡捷琳娜二世向西伯利亚总督发出11条具体训令,委派基利尔和近卫军中尉亚当携带西伯利亚总督的函件和价值2000卢布的礼物,出使日本。1792年10月,亚当一行到达日本北海道的根室,要求德川幕府开港通商。经过近一年的交涉,日本人拒绝了俄国使团的要求。11年后,俄国政府又派特命全权使节雷扎诺夫去日本要求通商。雷扎诺夫在日本呆了半年多,仍旧没有打开日本的国门。1805年4月,谈判失败的雷扎诺夫愤然离开日本,并决意对日本进行报复。在雷扎诺夫的授意下,两名沙俄海军军官率两艘武装船只侵入日本的北海地区。1806年10月22日,他们袭击了日本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税务所,抓走守卫人员,抢走大米600袋及餐具、被服等大批物资。临走时还留下一块黄铜板,说库页岛以后为俄国的领土。随后,俄国人又用同样的方法袭击了择捉岛。4年之后,沙俄政府海军部又派海军上校瓦西里率测量队乘舰船闯入国后岛等岛,登陆后被日本人俘获。在此后大约40年时间内,日俄之间没有任何官方往来,但沙俄从未放弃对日本北方领土的窥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在整军计划中,日本以中俄两国为假想敌,扩充军备。1894年,日本不惜以国运相赌,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同一天,沙俄政府与德、法两国联合要求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日本因在甲午战争中耗尽了军力,被迫屈服,沙俄也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政府虽然借机又向中国敲诈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但一直以此为耻辱,伺机报复沙俄。1904年2月8日夜,日本舰队在仁川港和旅顺口对俄国舰队同时发起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共动员兵力60多万人,日军以伤亡7万多人的代价,全歼远东俄军以及俄国太平洋舰队和远道奔袭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远东的政治地图,日本作为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强国获得欧美列强的承认,而沙俄则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引发国内积蓄已久的政治危机,爆发了“1905年革命”。苏俄政权建立之后,日本加入协约国干涉军在远东登陆,随即染指图谋已久的蒙古地区。1945年2月11日,美、英、苏三国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达成秘密协定,美英两国为使苏联早日对日出兵,不惜以牺牲中国为代价,同意在战后划分远东势力范围时照顾苏联的利益。根据这一密约,苏联在战后长期占据大连等处港口。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全歼日本作为总预备队的百万“关东军”,并以承认美国人提出的以北纬38度线划分朝鲜半岛受降区的方案,准备在北海道岛登陆(北海道也在北纬38度线以北)。为打破美国人在战后沿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对苏联远东舰队的封锁,苏军为对日作战,长期占据了南千岛群岛的国后、择捉、色丹和齿舞群岛。“北方四岛”问题遂成为苏(俄)日两国长期争执的一大悬案。从吉田茂到森喜朗、小泉纯一郎历届战后日本政府,无一不把解决“北方四岛”问题作为缓解苏(俄)日关系的重要前提。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国力已大不如昔日的苏联,但无论是叶利钦还是普京,在这一问题上也决不松口。时至今日,在外人看来日俄两国的关系因顺利达成修建“安纳线”协议而步入蜜月,但若有朝一日这一工程建设成功,难免会成为日本政府要挟俄罗斯解决“北方领土问题”的筹码。工程开工之日,也许就是日本政府提高对俄国人要价之时。 二战时苏联遵照《雅尔塔协定》 武力攻占北方四岛冒着大雾搞奇袭日军败将心不甘所谓“北方四岛”是日本的说法,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指的是千岛群岛南部的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四岛。二战后期,作为苏联出兵打击日本的回报,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协定》中规定:“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此后,苏联(包括现在的俄罗斯)一直实际控制着上述领土。但日本认为,它从没有放弃收回“北方四岛”的要求。苏军决定武力收回千岛群岛(俄方称“千岛群岛”,日本方面称“北方四岛”)按日本方面的说法,是指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四岛,自古有日本人在此居住生活。在18世纪时,千岛群岛南北两部分属日本和俄罗斯。19世纪,沙俄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库页岛)。1905年因日俄战争失败,沙俄被迫通过《朴茨茅斯条约》向日本转让了千岛群岛和南萨哈林岛的控制权。日本在那里立足后,不仅封闭了俄罗斯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且封闭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岛各港口的海上通道,成了进攻滨海地区和远东的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加强了千岛群岛的防务,集结了8万大军,修筑了9处机场,能容纳近600架飞机,其中占守岛的日军多达2.3万人,还得到第11战车联队的支援。1945年2月,日本战败前,苏美英关于战后日本问题的《雅尔塔协定》规定,整个千岛群岛,包括择捉、国后、色丹和齿舞群岛,都划归苏联。为了执行《雅尔塔协定》,苏联决定用武力收回被日军占领的千岛群岛,展开了著名的“守门之战”。1945年8月15日夜,苏军步兵第101师和太平洋舰队奉命实施登陆作战。战役的关键是要拿下离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占守岛,它有两处完好的海军基地片港和柏原港,拿下这里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千岛群岛。子夜登陆发动奇袭为取得奇袭的效果,苏军进行了高难度的子夜登陆。由于当夜又起了大雾,苏军无法出动飞机支援,只能依赖岸炮和护航驱逐舰的炮火来掩护登陆部队。8月18日2时35分,苏军岸炮部队从12公里外堪察加半岛的洛帕特炮台轰击占守岛,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联舰队也将180毫米口径的喀秋莎火箭弹一古脑地砸向日本人。在战役打响的最初时间里,日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从海上到背后都在向他们射击。日军司令部根本无法判断登陆的是什么部队,有多少人,直到在战场上听到俄语“乌拉”的喊声才明白,苏军来了。4时30分,苏军登陆舰队靠近了占守岛的海军基地——片港,部队要在狭窄的3公里地段抢滩,占领制高点国端崎和第171高地。缓过劲来的日军拼命阻止苏军后续部队靠岸,日本人利用海面雾气,企图以猛烈的炮火来挽回自己的颓势。苏军的1号登陆舰被日军炮弹直接命中,机舱被打坏。中尉亚斯特鲁勃不顾自己受伤、一半水兵牺牲的恶劣环境,借助浓雾的掩护,佯装军舰爆炸和失去战斗力,以迷惑日军,随后趁炮击减弱的机会,把剩下的人员组织起来检修,堵好漏洞,使军舰再次继续执行任务。在登陆现场,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当一艘军舰中弹起火、即将爆炸的危急时刻,步兵第373团党员叶尔马舍夫上尉拿起团旗高喊:“团旗在我手里,跟我来!前进,小伙子们!”他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水中,向岸边游去,其他官兵也跟着他往前冲。混乱中,苏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苏军护航舰一发幸运的炮弹打在国端崎的灯塔上,引起大火,火光为登陆舰队在浓雾中驶向岸边提供了很好的方位物。在凌晨5时左右,苏军登陆兵终于艰难地在片港湾建立了两个坚固的桥头堡。苏联士兵用身体堵住射击孔随着天色见亮,苏日双方都开始清楚各自的战场态势,在片港方圆不到3公里的地段,谁能前进一步就意味着将对手置于死地。从早上6时开始,日军就以猛烈的炮火作为掩护,动用联队(团)级规模的冲锋,试图把苏军赶下海去。日本人明白,一旦苏军在这里站住脚,他们的抵抗将毫无意义。在苏军工兵临时挖的堑壕里,双方把刺刀、铁锹,还有枪托全都用了上,因为苏军多是身高力大的战士,无论是白刃格斗,还是摔跤,都占上风。下午14时,日军从171高地上把自己最后的预备队——战车第11联队投入使用,18辆坦克配合两个大队的步兵进行最后的挣扎。坦克展开队形后,随着越来越大的轰鸣声向阵地逼近,苏军战士已能清楚辨别出坦克上的青龙图案。当坦克靠近到只有200码的时候,苏军各种武器一齐开火,反坦克枪手瞄准坦克,步兵用冲锋枪和机枪狙击日军步兵,力图将敌步兵与坦克分割开。由于射击准确有效,不到两分钟,就有6辆日军坦克起火,但其他坦克很快到了苏军眼前。在领头的一辆坦克里,一半身子露在炮塔外的日军指挥官池田末男大佐手持展开的太阳旗,舒托夫少校用冲锋枪打了两个点射,池田末男当场毙命。刹那间科斯蒂列夫中士用集束手榴弹让这辆坦克象蜡烛一样燃烧起来。18时,苏军登陆兵在舰炮的掩护下,开始冲击171高地。日军利用掩体进行拦阻射击,而苏军登陆兵却在开阔地上,无法靠近几十米外的日军火力点。海军中士、共产党员维尔科夫依托一块块石头向敌火力点运动,他猛力地将一枚手榴弹投进射击孔,火力点哑了一会,便又死灰复燃,维尔科夫全然不顾自己已多处负伤,一跃而起,朝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身体堵住了射击孔。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旗终于在高地上空飘扬。日军败将心有不甘8月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诏书的日军一方面主动提出停战,但另一方面仍在积极备战,日军甚至将准备撤退的两个旅团重新展开,试图压迫苏军。但苏军并未受到停战的制约,继续向占守岛纵深发展。直到当日18时,千岛群岛日本驻军司令堤不夹贵中将才接受无条件就地投降,此时日军已死伤1018人。8月23日,堤不夹贵中将来到占守岛,同苏军签订停战协定。他不仅是当地日军最高长官,也是当地垄断企业的大股东,过去他在渔汛期间可以利用手下大捞一把,而现在,他永远失去这笔收益了。他试探性地询问苏军指挥官格列奇科少将有多少苏军参加了登陆作战,格列奇科故意把人数夸大好几倍。然而堤不夹贵脸上泛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他说:“如果我早知道只有这么一点水兵,我就先把他们淹死,而后再投降。”后来,堤不夹贵还痛苦地声称1945年8月23日是他一生中的“黑道日”。当时的形势对苏军非常有利:南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北部的日军已缴械投降。8月28日凌晨,苏军在择捉岛登陆,1.35万日本守军不战而降。接着在9月1日又占领了国后和色丹两岛,日军均未抵抗。攻占齿舞岛的最后行动是在9月5日结束的。由于日军均未抵抗,所以双方均无伤亡。

9,俄罗斯和日本在北方四岛的归属上争议点在哪儿

二战以后,日本投降。按照日本投降的条件,日本国的主权范围,仅限于本州、九州、四国、北海岛这四大岛。四岛之外的各小岛,需由同盟国决定其归属问题。
而二战中形成的共识,是此后世界格局的基础。因此,从法理上讲,但凡日本声索四大岛以外的其他地区,都是站不住脚的。因而,实际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中的北方四岛,自然不属于日本国
北方四岛是日本的叫法,从法理上来讲,并不属于日本,尽管距离日本本土更近。
当今出现的日本对于北方四岛的要求,主要是源于上世纪5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为支持日本对峙苏联,而放宽了对的日本限制。日本周遭岛屿以及琉球群岛等,开始先后交由日本管辖,原本形成的限制日本的格局被欧美打乱了。此后,日本开始在北方四岛、竹岛等岛屿上引发争议。
再加上苏联赫鲁晓夫曾一度想要归还北方四岛中的两个岛屿给日本,而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日本与俄罗斯对于北方四岛的争议开始形成,以至如今。

10,俄罗斯为什么占领日本北方四岛不还?

日本失去北方四岛是他们侵略战争的报应。我们来具体说下原由。先谈谈北方四岛的来由,也称为南千岛群岛,面积有5000平方公里,最早是16世纪沙俄向远东扩张时占领,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将北方四岛纳入沙俄国籍。19世纪日本开发北海道,与沙俄发生北方四岛,连带着当时清政府已割让给沙俄的库页岛的冲突,1875年日俄两国签署条约《桦太千岛交换条约》,库页岛归属沙俄,北方四岛让给日本,至此日本拥有了四方四岛的主权。 二战时日本在北方四岛修建了军事基地,1941年偷袭珍珠港时就是从北方四岛集结后前往夏威夷的。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讨论战后日本问题,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规定二战结束后苏联拥有库页岛和北方四岛的主权,苏联签字了,日本没签字。 北海道边上那4个岛就是北方四岛。苏联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根据《波茨坦公告》,战后日本必须接收盟国对日本的处置,战后苏联兵不血刃占领了北方四岛。1952年的《旧金山对日和平条约》上也规定了日本放弃北方四岛主权,可是因为冷战原因,日本签字了,苏联没签字。2016年,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部署了反舰导弹。1956年,由于苏联没签字,背后美国撑腰的日本决定收回北方四岛主权,从此开始了北方四岛之争。但日本的抗议基本是徒劳无功,苏联从1946年开始就派兵占领了北方四岛并建有空军基地,陆续迁俄罗斯人岛上定居。截止到2015北方四岛上生活着2万俄罗斯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曾两次登北方四岛视察,俄罗斯多次在北方四岛搞军事演习。至此,日本失去北方四岛的实际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