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岳飞之死的原因,岳飞怎么死的

本文目录索引

1,岳飞怎么死的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 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的死讯传出,百姓们都为之哭泣;消息传到金国,金国大臣们为此酌酒庆贺,并说:“和议自此坚矣!”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冤狱终于平反。隗顺之子告以前情,乃将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1178年,宋廷为岳飞追赠谥号“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 岳飞虽然被杀害了,但他的业绩不可磨灭。岳飞表达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为汉民族的文明绵延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岳飞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拓展资料:岳飞的军事思想: 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前人在总结岳飞的治军思想时指出有六个方面:贵精不贵多;谨训习;赏罚公正;号令严明;严肃纪律;同甘苦。这六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 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他列举春秋时“栾枝曳柴以败荆(楚),莫敖采樵以致绞”为例,认为此“皆谋定也”。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岳飞注意灵活用兵。宋王朝实行“将从中御”,将帅作战必须依事先准备的阵图行事,不得擅自改变。岳飞认为,阵图有一定的局限,而作战是千变万化的,“古今异宜,夷险异地”,不能照搬阵图。他说:“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敌遇,何暇整阵?”因此,他提出“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思想。另外,岳飞还提出“善观敌者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的思想

岳飞怎么死的

2,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的。 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故事: 建炎二年=秋,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发动对宋战争,一要擒拿赵构,二要攻取陕西。金军由完颜娄室和完颜宗翰率领,再次大举南侵。 八月,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命岳飞去汜水关御敌,两军对阵时,岳飞用箭射杀金将,宋军乘机进攻,击退金军。岳飞又奉命屯军汜水县东的竹芦渡,与金军相持。当时宋军粮草将尽,岳飞用疑兵之计打败金军,因功转武功郎。

3,岳飞是怎么死的

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两种说法为“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有详细记载。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扩展资料: 高宗与宋太祖不同:太祖有大智慧,很少耍小聪明;在冲锋陷阵中形成了威望、自信与才干,对再能干的文臣武将基本能够收发如意、摆布自如;或者换句话说,他本人就是一个大军阀,因此并不惧怕那些小军阀。 高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还是凭着皇家正宗子孙的血脉登上的皇位,意志与毅力相当脆弱,远远说不上强悍;特别是由于缺少军事才干,没有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厮杀的经验与阅历,没有由此建立起来的威望与自信,于是,在内心深处,对军人可能的尾大不掉、拥兵自重充满恐惧。 八年前护卫亲军的叛乱,眼前的淮西兵变,都在提醒他,杯酒释兵权的道理。以史为鉴的南宋君臣恐怕也知道,像他们这样跑到江南去“中兴”的政权此前也有一个——东晋,当年无论是篡位失败的桓温还是成功禅代的刘裕,都以北伐作为积累政治资本的手段。 如果岳飞真要收复失地,那可是再造宋室的不赏之功。 史书记载,岳飞蒙冤时,韩世忠闯进相府见秦桧:“岳飞到底有什么罪,你要害他。”秦桧回答:“其事莫须有。”人们想象中,韩世忠拍着桌子问秦桧:“你这么做自毁长城,过得去吗?”秦桧哆哆嗦嗦地说:“可能有吧。” 实际上,此时的秦桧圣眷正隆、大权在握、有恃无恐,懒得跟韩世忠废话,他以反问、诘问口气说“难道没有吗?”一句话就把韩世忠给打发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岳飞:难逃一死的军事强人

4,谈谈岳飞之死的原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死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无宁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的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法,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这 分析他的死因,亦即是表章他的优点。他的精神人格,在这篇小文中虽未能尽量称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飞的死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 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 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号称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 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 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 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 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死后被抄家,家 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死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死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死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 。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死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死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死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死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 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 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金人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的确是中心悦服的赞美,并非夸大的称述。但岳家军这个名称,却不是宋高宗所愿听的。岳飞越得军心,越令宋高宗害怕。军以统将之姓为称,岂不成为统将私人的军队?这个统将岂不随时有被他的部下拥立的可能?宋高宗这样想,岳飞还能不遭祸吗?

第六,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绍兴七年,岳飞觐见赵构的时候,准备在立储这样的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心目中的模范武将是这样的: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岳飞的死因的话,同时也可以推出赵构那么喜欢和平的原因了。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是怎么都放心不下了。南宋初年的四大将也都不怎么听话——其他三个有的是怕死,有的是拥兵自重,岳飞则是好战。再看看宋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基本差不多,要想统一南北,肯定是持久战,那势必要提高武将的身份。赵构心想:“我已经阳萎了,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何必辛辛苦苦去统一全国?不如一力求和,杀武将,提高赋税,安心享受。”

第七,不懂政治、意气用事。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忌讳武将,狄青就是被猜忌郁郁而死的;岳飞对这一点并非不清楚,但他过于刚强的个性却使他一再做出许多犯忌的事情来,仔细看看我的前文《阿飞正传》,好几件重大的事情:建议高宗立储(立咨宗事件)、多次要求扩军、淮西军事件、撂挑子上庐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不救淮西、对楚州防御的讥讽、高调迎二帝。。。另外,岳飞不爱听命令,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才有一天下十二道金牌的事情;而且,有些要求没得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岳飞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第八,其他的客观因素,秦桧、张俊的诬陷,最后导致岳飞之死。岳飞反对谈,与秦桧结下了梁子。另外,岳飞品德优秀,升迁很快,都为同僚所忌;岳飞本人也不太擅长团结同志,走一走上层路线,以至于岳飞在朝廷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下狱以后,为他说情的人不多。而相比之下,袁崇焕以叛国罪被捕,还有大臣以全家性命保他一条命。也是可叹的一件事情。

岳飞的性格刚直,品质完美,然而这恰恰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至刚易折,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而到了最后,除了死,岳飞几乎无路可走。可惜,岳飞恐怕到死也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死。其实,历史上冤死的名将太多了,伍子??。其后的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复杂之极的一件事,绝不是简单一句“伴君如伴虎”就能说得全面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岳飞的冤死,是南宋一次比较彻底的自宫行为,以至于以后想振作都挺不起来了。 由上所列岳飞的几个死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死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并密令人把他在狱中害死,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其实,赵构的忍耐力不能算不好,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

当然肯定许多人要问,岳飞为什么要替那个腐败的政权和昏君卖命呢?

这种问题其实缺乏历史常识。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朕即国家”,在那样的社会里,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只有效忠和服从,选择其他道路的结果必然是成为民族罪人。在宋代,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金救国也就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和民心的做法,所以岳飞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的,有些文章谴责岳飞为腐败的宋朝廷卖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南宋算不上腐败,赵构也算不得是昏君;即使是腐烂的国家,民族衰亡的时候不需要救国么?而那个时代的救国就是忠君。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这样。如果岳飞不去为赵构卖命,要么象杨么自立为王,要么象郦琼之类的投靠金国;那么就是贼寇和叛逆,这都是与正统的道德相违背的,作为正统道德观极强的岳飞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是这样,岳飞也就不成其为岳飞,岳飞也就达不到他那样的历史地位了,正因为岳飞因冤而死,中华民族才诞生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岳飞死得其所。如果让他终老一生,也不过是个名将而已,又哪里来这样大的震撼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