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疽怎么读拼音,痈 疽 疔 疖 这些字怎么读?

本文目录索引

1,痈 疽 疔 疖 这些字怎么读?

痈:读音:[yōng] 疽:读音:[jū] 疔:读音:[dīng] 疖:读音:[jiē] 痈、疽、疔、疖,是四种发生于体表各有不同病理变化和形状特征的外科疾患。痈是感染毒邪,气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脓性疾病。疽是为毒邪阻滞而致的化脓性疾病。疔因其坚硬而根脚如钉故名。疖发于皮肤浅表,随处可生,多生于头、面、颈、项及臂臀等处。 痈: 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已脓易溃易敛,因热毒熏蒸、气血淤滞所致。 疽:漫肿无头,肤色不变,边界不清,无热少痛,未脓难消,已脓难溃因寒邪郁结、气血凝滞所致。 疔: 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状如针,顶白而痛,因邪毒侵袭、气血凝滞而致。 疖: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溃易敛,反复发作,因湿热蕴结所致。 诊断要点 痈和疽症状大不相同,应予区别。一般来说,痈为阳证,患部多红肿热痛,根脚高,寒热交作,来势凶猛。而疽则为阴证,患部多木痛,约2-3天即能收口。痈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痈易消、易溃、易敛;疽难消、难溃、难敛。 疖和疔虽然同是一种类型的疾病,但有区别,不可不辨。 在这里还应指出,须知疖与痈不同,痈不发生于头面,数目单纯,局部顶高色赤,表皮紧张有光,起初无脓头白点,漫肿范围较大,这些应与疖有所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痈疽疔疖

痈 疽 疔 疖 这些字怎么读?

2,痈疽疮疡怎么读

痈yōng、疽jū、疮chuāng、疡yáng 一、痈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二、疽 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三、疮 1、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疡的病。 2、外伤:金疮(旧指刀枪箭矢造成的伤)。 四、疡 1、疮。 2、溃烂:胃溃疡。 扩展资料 一、痈组词:痈疽、喉痈、悬痈、痈病、鹚痈、养痈、热痈、痈囊、肠痈、朽痈、痈气、痈肿、外痈、溃痈 1、喉痈[hóu yōng] 中医病名。是指因脏腑蕴热,复感外邪,热毒客于咽喉,腐血败肉,酿成痈脓。 2、养痈[yǎng yōng] 养护毒痈。比喻姑息宽容坏人坏事。 二、疽组词:痈疽、炭疽、鼻疽、脑疽、乳疽、吮疽、痤疽、钉疽、漂疽、疽食、疽疮、风疽、瘭疽、疽疣 1、乳疽[rǔ jū] 乳疽指乳腺深部化脓性感染,属于阴证。 2、疽肿[jū zhǒng]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三、疮组词:疥疮、棒疮、疮痂、痔疮、金疮、褥疮、秃疮、口疮、冻疮、疔疮、疮口、疮痍、疮疤、刀疮 1、棒疮[bàng chuāng] 被棍棒打后皮肤或黏膜发生溃烂的疾病。 2、金疮[jīn chuāng] 中医指刀、剑、枪等金属器械造成的伤口。 四、疡组词:溃疡、疡痍、疡微、疕疡、寒疡、骭疡、疬疡、疡溃、金疡、疮疡、疡子、肿疡、疡医、胃溃疡 1、溃疡[kuì yáng] 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缺损、溃烂。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经久不愈。如胃溃疡、口腔溃疡等。 2、疮疡[chuāng yáng] 痈疽疔疖等体表疾患。

3,疽,读什么?拼音是什么?

疽读作:jū 部首疒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 五笔UEGD仓颉KBM郑码TLC四角00112。 中医指一种毒疮:痈疽。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乳疽 [rǔ jū] 乳疽指乳腺深部化脓性感染,属于阴证。 下石疽 [xià shí jū] 外科病症名。 逼疽疽 [bī jū jū] 方言。矮小干瘦的样子。 养痈长疽 [yǎng yōng cháng jū] 痈疽都是毒疮。“养痈长疽”比喻对坏人坏事姑息宽容,结果自遭祸害。 风疽 [fēng jū] 病名。指湿疹。

4,疽怎么读

疽的读音为 jū。 1、偏旁:疒,即病字旁 2、结构:半包围结构 3、总笔画:10画 4、释义:即局部皮肤下发生的疮肿。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5、词组:疽肠(犹言狠毒的心肠)、疽肿(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6、出处:汉魏后抄传而成的《黄帝内经·灵枢》: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毒疮的皮短而坚,就像牛领的皮。) 扩展资料 一、基本字义 1、名词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且声。本义:毒疮,在皮肉深处的叫疽。如疽食(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 2、名词 中医指的一种毒疮,病名。痈疽,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其特点为疮肿深而重。 二、疽的分类 现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疽,自宋《卫济宝书》始见有头疽的描述。 有头疽(carbuncle),病症名。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无头疽是多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其特点是漫肿色白,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并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疽

5,疽怎么读音是什么

疽的读音为 jū。 1、偏旁:疒,即病字旁 2、结构:半包围结构 3、总笔画:10画 4、释义:即局部皮肤下发生的疮肿。中医指局部皮肤肿胀坚硬而皮色不变的毒疮。 5、词组:疽肠(犹言狠毒的心肠)、疽肿(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 6、出处:汉魏后抄传而成的《黄帝内经·灵枢》: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毒疮的皮短而坚,就像牛领的皮。) 扩展资料 一、基本字义 1、名词 形声从疒(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且声。本义:毒疮,在皮肉深处的叫疽。如疽食(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 2、名词 中医指的一种毒疮,病名。痈疽,指气血为毒邪所阻滞,而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其特点为疮肿深而重。 二、疽的分类 现中医按疽病早期有头和无头而分为有头疽和无头疽两大类。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疽,自宋《卫济宝书》始见有头疽的描述。 有头疽(carbuncle),病症名。指生长于肌肤间,以局部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脓头,红肿热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亦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无头疽是多种发生在骨骼与关节间的化脓性疾病的统称。其特点是漫肿色白,疼痛彻骨。难消,难溃,难敛,并能形成瘘管。如发于长骨者多损骨;发生于关节的,易造成畸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疽

6,得了皮肤炭疽怎么办

1.炭疽痈: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起为丘疹或斑疹,逐渐形成水疱、溃疡,最终形成黑色似煤炭的干痂,以痂下有肉芽组织,周围有非凹陷性水肿,坚实,疼痛不显著,溃疡不化脓为其特性。发病1-2天后出现发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2.恶性水肿:累及部位多为组织疏松的眼睑、颈、大腿等部位,无黑痂形成而呈大块水肿,扩散迅速,可致大片坏死。局部可有麻木感及轻度胀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及脑膜炎等并发症。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皮肤炭疽病死率为20%-30%。
疾病治疗
  炭疽治疗原则是严格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杀灭机体内细菌。
基础治疗
  给予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液。严重病例可用激素缓解中毒症状,一般用氢化可的松100-300mg/d,短期静脉滴注,但必须同时应用抗生素;对于皮肤炭疽者的局部伤口切忌挤压及切开引流,否则会引起感染扩散和败血症,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液湿敷,或以1:2000的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敷以抗菌软膏(如红霉素软膏),再用消毒纱布包扎。肺炭疽、颈部皮肤炭疽病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输血治疗。循环衰竭者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基础上给予休克治疗。
病原治疗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敏感,临床作为首选用药。一般首选青霉素G,孕妇只能使用青霉素,老年人首选多西环素(强力霉素)。青霉素用量:皮肤炭疽240万-320万U,分3-4次肌肉注射,疗程7-1o天;恶性水肿800万-1000万U,分3或4次静滴,疗程2周以上;其他型炭疽1000万-2000万U,静脉滴注,并可合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疗程2-3周。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2g,分3次或4次口服。多西环素0.2-0.3g,分2或3次口服。环丙沙星0.5g,每天2次口服(儿童禁用)。红霉素1.5g,分3次或4次口服。对于恐怖相关炭疽患者,因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可选用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联合用药治疗。先静脉给予环丙沙星400mg/12h或多西环素100mg/12h,病情稳定后可口服环丙沙星每次500mg,每日2次,或多西环素每次100mg,每日2次,疗程60天。

7,痈,疽,疖,疔有什么区别,哪些易发生于大腿内侧

本人学西医!

疖,是指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好发于颈,头面,背,皮脂腺丰富的地方!

痈,是指多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也可以由多个疖融合而成,所以痈比疖严重,好发部位与疖一样,皮肤不洁,擦伤,机体抵抗力下降可导致,是中医所说的"疽"!!

疽,西医里面分三种,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很严重的..一般是收到严重创伤,再加上愈合不良导致!体表内脏都可以发生!

疔,是中医的,没学过!应该是这里面最轻微的一种!
你说的大腿内侧是个什么情况,告诉我,我帮你分析分析!

8,‘疖痈瘰疬 ’ 这四个字怎么读?它是一种什么病?

疖(jiē)痈(yōng)瘰(luǒ)疬(lì) 一、疖 疖子,皮肤或皮下组织局部性的化脓性炎症。易发生于头面部、颈和背部。 二、痈 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病原体是葡萄球菌,多发生在背部或项部,症状是局部红肿,形成硬块,表面有许多脓疱,有时形成许多小孔,呈筛状,非常疼痛,常引起发热、寒战等,严重时并发败血症。 三、瘰 〔瘰疬〕俗称鼠疮。中医病证名。指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一般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单个或成串肿大,严重时化脓向外穿破,形成瘘管。 四、疬 1、见〔瘰疬〕俗称鼠疮。中医病证名。指颈淋巴结结核。由结核杆菌侵入颈淋巴结而引起。一般在颈部、锁骨上淋巴结出现单个或成串肿大,严重时化脓向外穿破,形成瘘管。 2、古又同“癞(lài)”。 扩展资料 一、疖组词:疖子、刺唬疖、疔毒疮疖 例:刺唬疖 [ cì hǔ jiē ] 一种毒疮。 二、痈组词:痈疽、悬痈、痈气、痈病、喉痈、养痈、热痈、鹚痈、徙痈、外痈、肠痈、痈疮、溃痈、吮痈 例:养痈[yǎng yōng] 养护毒痈。比喻姑息宽容坏人坏事。 三、瘰组词:瘰疬、瘯瘰、瘰串、瘰癧、恫瘰、红瘰疣螈 例:瘰串 [ luǒ chuàn ] 即瘰疬。 四、疬组词:瘰疬、石疬、鬎疬、鬣疬、疬疡、疬疡风、提疬丹、瘰疬敷药 例:石疬 [ shí lì ] 颈项部淋巴结肿大之坚硬如石者。

9,痈疖疔毒怎么读

痈疖疔毒分别解说如下:
  一、痈(yōng):
  红肿热痛,浅而高大,未脓易消,已脓易溃易敛,因热毒熏蒸、气血淤滞所致。
  痈是感染毒邪,气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脓性疾病。发病迅速,易脓,易溃,易敛。初起局部光软无头,很快结块,表皮焮红肿胀、疼痛,逐渐扩大高肿而硬,触之灼热。
二、疖(jiē):
浅表局限,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易溃易敛,反复发作,因湿热蕴结所致。
  疖,名疖疮,发于皮肤浅表,随处可生,多生于头、面、颈、项及臂臀等处。疖初起局部肌肤红肿,继则灼热疼痛,突起无根,肿势局限,有黄白色脓头,随后疼痛增剧,自溃,流出脓水,肿痛逐渐减轻或结块无头,红肿疼硬,根盘较大,寒热甚微,来势缓慢。
  三、疔(dīng):
初起如粟,根深形小,状如针,顶白而痛,因邪毒侵袭、气血凝滞而致。
  疖,名疖疮,发于皮肤浅表,随处可生,多生于头、面、颈、项及臂臀等处。疖初起局部肌肤红肿,继则灼热疼痛,突起无根,肿势局限,有黄白色脓头,随后疼痛增剧,自溃,流出脓水,肿痛逐渐减轻或结块无头,红肿疼硬,根盘较大,寒热甚微,来势缓慢。
  四、毒(dú):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其他意项如下:
  1.有害的性质或有害的东西:~气。~性。~饵。~药。~蛇。吸~。贩~。
  2.害,伤害:~害。~化。~杀。莫予~也(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3.凶狠,猛烈:~辣。~计。~刑。狠~。恶~。
  4.恨,以为苦:令人愤~。
  另毒读
[dài],古同“玳”,玳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