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又送别李峤翻译,长江,黄河古诗词

本文目录索引

1,长江,黄河古诗词

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长江,黄河古诗词

2,李峤《又送别》诗词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出世顿悟的暗示。概言之,《送别》实际上是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李叔同送别朋友,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

3,《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写了什么景象?

《渡荆门送别》颔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联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原文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白话文释义: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扩展资料 此诗首联写诗人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尾联写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4,考研语言学和文学,我该如何选择?

更多的时候事看自己的爱好,我个人对文学就不是很喜欢,通常看不进去。比较喜欢语言学,实际上语言学是一种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一旦选择了英语或者中文专业,也就意味着你个人的逻辑能力没有理科生那么强。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事什么样的,是更发散,还是更逻辑,并且自己的爱好是什么。实际上任何学科都不好就业,学文学或者语言学,你出来一定会做对口的工作吗?很难说的!祝你早日做出自己的选择!有的时候在一直在徘徊不是件好事情啊!

5,英美文学和语言学哪个好

1,从考研难度来讲,文学类的偏重文学理论,语言学偏重于实际应用分析,实际上是一个个人爱好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偏向来选择,录取分数上没有多大区别。 2,从就业角度来说,当然是语言学要比英美文学好一些。因为文学类的偏向专门研究类型,最后一般都是继续升学考博从事专门研究(就是当教师)。而语言学即可以选择研究型,也可以选择应用型,就业情况来说,语言学要比文学好。 3,凡事也不是绝对的,个人爱好也关系到学习的热情,结合爱好和就业全面考虑一下再进行取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