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白起坑杀40万降卒,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国降卒?

本文目录索引

1,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国降卒?

周赧王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年间,秦国与赵国爆发了两国的战略决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国大获全胜,赵国战败结束。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采用耕战制度,秦国人“闻战则喜”,秦国的虎狼之师多次击败六国,秦国取得战争胜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秦国赵国长平之战 但最,长平之战让人震惊的则是,胜利后的秦国主将白起将被俘虏的40万赵国降卒坑杀。如此残酷和大规模的杀降,哪怕在“无义战”的春秋战国之时,也震惊了所有人。白起为什么要杀降?真的有必要杀吗?答案很残酷:对于秦国而言,有必要,不得不杀。 杀神白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是典型的倾国之战,战略决战,两个国家都已倾尽全力进行战争。长平之战后期,秦国动员了15岁以上的所有男子,来保障秦军的后勤。可见,此时的秦国已竭尽全力,倾其所有。 此时经过商鞅变法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不但拥有七国中最广阔的疆域,也有着最多的人口,最具有组织协调性的人民和最适合战争的国家体系。但秦国依然露出了国力不支的迹象。可见,国力远弱于秦国的赵国,此时面临着怎样严酷的局面。 战国七雄 从仅被坑杀就高达40万人的数量,再加上之前的战损,赵国出兵不低于50万,这也意味着秦国出兵绝不少于50万。此时尚是战国时代,动员如此的兵力,将意味着秦赵两国青壮年男子几乎被征调一空。而落后的生产力和低下的粮食产量也决定了,供应百万大军,是一个极为吃力的事情。 秦国大军 长平之战从爆发开始,延续了近两年的时间,两国几乎所有青壮被征发到战场上,两国国内土地荒芜,粮食产量锐减。国力远强于赵国的秦国都已到了不得不征发15岁以上男子的地步,可见赵国此时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这也是为什么坚持防御的廉颇,最终被赵王撤换的原因。因为,哪怕廉颇最终可以守住阵地,赵国的国力也无法维持。此时的赵国面临的两个局面:或使用廉颇,最终国力不支,国家崩溃,或任用赵括,速战速决。 老将廉颇 赵括担任赵军主将后,率军出城与秦军决战,被秦国名将白起截断粮道后后包围,被包围的赵军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最终,赵括在突围过程中被杀,40万赵军被迫投降。 秦军获得了40万赵国降卒,但这却成了他们的烫手山芋。秦赵两国的世仇及之前的厮杀,使赵国人对秦国满怀仇恨,这40万赵国降卒随时可能作乱,成为一个定时炸弹。退一万步讲,哪怕赵国40万降兵老老实实的,此时已经精疲力竭的秦国,供应秦国大军已经十分勉强,再无任何国力和粮草,可以供应40万降卒。 长平之战 那把这40万降卒怎么处理呢?维持现状?既有叛变风险,又消耗大量粮草,秦国此时已完全养不起;把他们释放?这意味着给赵国带来了40万生力军,赵国的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恢复,因为这40万人都是赵国的青壮,是国家的支柱,这相当于资敌,给秦国自己带来麻烦。 最终,一不做二不休,狠下心来的白起,将这40万降卒悉数坑杀。而赵国也因为失去了全国大部分的青壮,从此国力一蹶不振。东方六国也再无任何一国有实力抵抗秦国的统一之战。长平之战,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被坑杀的赵国降卒

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国降卒?

2,长平之战中,白起为什么要坑杀40万赵国降卒

周赧王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年间,秦国与赵国爆发了两国的战略决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国大获全胜,赵国战败结束。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采用耕战制度,秦国人“闻战则喜”,秦国的虎狼之师多次击败六国,秦国取得战争胜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秦国赵国长平之战 但最,长平之战让人震惊的则是,胜利后的秦国主将白起将被俘虏的40万赵国降卒坑杀。如此残酷和大规模的杀降,哪怕在“无义战”的春秋战国之时,也震惊了所有人。白起为什么要杀降?真的有必要杀吗?答案很残酷:对于秦国而言,有必要,不得不杀。 杀神白起 为什么这么说呢。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是典型的倾国之战,战略决战,两个国家都已倾尽全力进行战争。长平之战后期,秦国动员了15岁以上的所有男子,来保障秦军的后勤。可见,此时的秦国已竭尽全力,倾其所有。 此时经过商鞅变法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不但拥有七国中最广阔的疆域,也有着最多的人口,最具有组织协调性的人民和最适合战争的国家体系。但秦国依然露出了国力不支的迹象。可见,国力远弱于秦国的赵国,此时面临着怎样严酷的局面。 战国七雄 从仅被坑杀就高达40万人的数量,再加上之前的战损,赵国出兵不低于50万,这也意味着秦国出兵绝不少于50万。此时尚是战国时代,动员如此的兵力,将意味着秦赵两国青壮年男子几乎被征调一空。而落后的生产力和低下的粮食产量也决定了,供应百万大军,是一个极为吃力的事情。 秦国大军 长平之战从爆发开始,延续了近两年的时间,两国几乎所有青壮被征发到战场上,两国国内土地荒芜,粮食产量锐减。国力远强于赵国的秦国都已到了不得不征发15岁以上男子的地步,可见赵国此时面临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这也是为什么坚持防御的廉颇,最终被赵王撤换的原因。因为,哪怕廉颇最终可以守住阵地,赵国的国力也无法维持。此时的赵国面临的两个局面:或使用廉颇,最终国力不支,国家崩溃,或任用赵括,速战速决。 老将廉颇 赵括担任赵军主将后,率军出城与秦军决战,被秦国名将白起截断粮道后后包围,被包围的赵军外无援兵,内无粮草,最终,赵括在突围过程中被杀,40万赵军被迫投降。 秦军获得了40万赵国降卒,但这却成了他们的烫手山芋。秦赵两国的世仇及之前的厮杀,使赵国人对秦国满怀仇恨,这40万赵国降卒随时可能作乱,成为一个定时炸弹。退一万步讲,哪怕赵国40万降兵老老实实的,此时已经精疲力竭的秦国,供应秦国大军已经十分勉强,再无任何国力和粮草,可以供应40万降卒。 长平之战 那把这40万降卒怎么处理呢?维持现状?既有叛变风险,又消耗大量粮草,秦国此时已完全养不起;把他们释放?这意味着给赵国带来了40万生力军,赵国的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恢复,因为这40万人都是赵国的青壮,是国家的支柱,这相当于资敌,给秦国自己带来麻烦。 最终,一不做二不休,狠下心来的白起,将这40万降卒悉数坑杀。而赵国也因为失去了全国大部分的青壮,从此国力一蹶不振。东方六国也再无任何一国有实力抵抗秦国的统一之战。长平之战,彻底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被坑杀的赵国降卒

3,“一将功成万骨枯”,公元前260年坑杀赵国40万降卒的是秦国哪位将领?

公元前260年的时候,坑杀赵国40万降卒自然就是白起了。白起在伊阙之战的时候,可是杀了韩卫联军二十四万人,一下子就杀了他们二十四万名士兵,白起他攻了楚国三次,将楚都给攻破了,还将他们的祖庙给烧了,一共就歼灭了他们三十五名楚军,白起还将赵攻下之后先后歼灭了他们六十万人,其中就包含了长平之战的时候坑杀赵国的40万士兵。 白起在这一生中就歼灭了六国军队,白起也可以叫作公孙起,他是秦国的一个将领,他还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也是头,剩下的三个就是廉颇,李牧以及王翦,在史书上有对白起的一些记载,他出奇无穷,他的名声响彻了大江南北,他作战三十七年,从来都没有战败过,打的其他六国都没有人敢出来人迎战,他在秦国立下了许多的功劳以及一些重大战绩。 到了公元前二五八年的时候,秦王将他的官位抢夺了过去,削了他的爵位,还把他降为了士兵,最后白起迁居他乡,后面因为病情导致了白起没有办法远迁,他在咸阳停留了3个月,秦军衰退的时候秦王不想让他看到自己决策的失败,于是就让他离开,白起才走就接收到了自己被赐死的命令,他刚烈的拔出剑并询问苍天说自己杀了那么多人自己有罪,便举起那把侵染过血的剑向自己刺去。 白起到底是百战百败的战神还是一个杀人狂魔呀,这些我们大家都很困惑。白起也是有悲剧的,这些悲剧的造成还不是他的性格所产生的,在后人的眼中,白起就是一个杀人狂魔的形象在世人的眼中出现的,当年白起的军事才能是无人能敌的,秦国的一统天下还不是靠着白起的功绩。

4,“一将功成万骨枯”,公元前260年坑杀赵国40万降卒的是秦国哪个将领?

坑杀赵国40万降卒的是白起。这场战役叫“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改变了战国时期的格局,从此以后秦国一家独大,其余六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应对秦国的进攻了。 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进攻韩国的“上党”,韩、赵、魏原本是一家,合称“三晋”,但由于韩赵魏相互攻杀多年大伤元气,比如“围魏救赵”、“伐魏救韩”,这些都是三晋自相残杀,魏国首先倒下了,魏国损失20万精锐“魏武卒”。魏国倒下之后赵国还比较强,军事力量跟秦国有一战之力,秦国进攻上党郡的时候韩国顶不住了,韩国索性把上党直接让给赵国,赵国派出大将廉颇守上党郡。 长平属于上党郡 当时的秦王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眼见着将要到手的上党郡君被赵国驻兵特别生气,派出大将王龁进攻上党。从王龁跟廉颇的交锋来看,王龁的秦军略占上风,但进攻的一方士气很盛往往能占上风,但一旦久攻不下就会挫了锐气,总体来看赵军还能抵挡住秦军进攻,至少坚壁清野的防守方式能让秦军毫无办法。此时此刻的秦国按捺不住了,秦国“应侯”范睢派出大量间谍到赵国散播谣言,说“秦国只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 我们都知道“纸上谈兵”的赵括,但对“马服君”赵奢就不太了解了,赵奢曾经歼灭过10万秦军,他确实让秦国很忌惮,但当时的赵奢已经去世了。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赵括无法跟赵奢相提并论,因为赵括没有实战经验。赵括曾经跟赵奢经常“纸上谈兵”,并把赵奢怼得哑口无言,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赵括把对待战争如同儿戏一般,瞬息万变的战场哪能有固定的方法啊!但是赵括总能用背诵的兵书理论难住赵奢。 赵军被秦军包围 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奢虽然说不过赵括,但是他断定如果真的使用了赵括带兵,那么击败赵国的就是赵括。赵国“赵孝成王”中了离间之计后真的用赵括代替廉颇,此时的秦国也用白起代替了王龁,这里就出现了重大问题,秦国对赵国了如指掌,但赵国却被蒙在鼓里,赵括根本不知道对手变成了白起。 赵括按照赵孝成王的意思力图尽快打败秦国,赵括集结上党郡所有守军进攻秦军,白起指挥秦军诈败,赵括率领40万赵军急追,不知不觉走进了“死地”,兵法上“死地”进退不得,等赵括反应过来的时候赵军已经被拦腰切断,赵军首尾不能相接,被层层分割在“死地”之中。这时候赵括又开始被兵书理论了,“死地则战”,赵括赤膊上阵亲自带头发起冲锋,最终被秦军射杀! 白起画像 最终赵军被坑杀40万,秦军也死伤过半。当时的白起已经是战功赫赫的老将军了,作战经验都很丰富,而赵括不只是没有过带兵作战的经历,对作战的地理环境、分辨诈败还是真败等等都没有掌握清楚。

5,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能坑杀40万赵军?

所谓的长平之战,白起坑杀40万人是有一些取巧的地方的,并不是一下就死了40万人,而是多次累计出来的数量。 其一《史记》中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里面有提到这场战役秦国总计杀死赵国士兵和将领45万人。也就是时候从战役开始到结束,总计被杀死的人数是这么多,那么白起坑杀40万人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但是这样传下来也是有很大事实根据的。95年的时候有人在山西省境内发现了白起坑杀赵国军队的那个坑,确实是尸体堆积如山。也就是说当时这个坑里确实是有几十万人的尸体存在。 其二当时论功行赏的政策是按人头记功的。这个政策是商鞅提出来的,而秦国那个时候正在推行。也就是说每一次上战场厮杀都有可能累积军功。按照当时的军功制度,也就是说每次斩杀敌人的头颅数量决定赏罚标准。这个制度出来要有个审核的模式,审核模式大概就是以坑来算了,有人专门负责挖出大坑,然后一场战役下来,士兵们拿着自己的战利品登记领赏。登记完以后这些“战利品”就直接扔进了坑里。于是整场战役下来,数以几十万计的头颅就被扔进了坑里,那些尸体最后也被一起填进了坑里。 所以由此看来,白起的坑杀40万赵军,大约就是从此而来,不是一次性拼杀,而是累计出来的。这一点在当年出土的时候,那些尸骨的头颅和尸体是分开的也算是得到了验证。

6,长平之战,白起为何要坑杀40万赵军?

从历史上来讲,特别是没有人权的奴隶社会,就现代这些凶案和那时来比,其残暴程度其实是微不足道。 当然,从古至今,最丧心病狂的事件莫过于残酷的战争了。战场上有伤亡并不意外,就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侵占地的百姓和俘虏往往是胜利者最头疼的问题,有约法三章,也有简单粗暴一杀了之。后者让战争的烈火蔓延到了战场之外的城邑,无辜的百姓或俘虏惨遭屠戮。就杀害人数之多、震撼人心之深、带坏后世将领之多来说,莫过于长平之战后的坑杀俘虏事件了。 这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使出了举国之力终于在长平打败了赵国。赵括终于为纸上谈兵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倒在了实战派白起的利箭之下。也许饥肠辘辘的将士们早就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于是主帅赵括这边刚刚倒下,那边40万赵军就立刻齐刷刷地投降了。他们被围困了40多天后,恐怕早就厌倦了战争,此时唯一的诉求便是活下去,什么国家大义,等吃饱了饭再说吧! 话说自从秦国实施商鞅的军功赏罚制以来,秦国将士一上战场就握着武器,双眼紧紧盯着对方将士的脑袋,砍下一个就能变现哪!所以,秦国只要和其他各国开战,杀敌数目都是相当惊人的。特别是白起统帅的战争,每次杀死敌人都是数以万计的。 赵军被死死地围困于长平,秦国将士本以为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来了,40万如果变现,个个都可以升官发财了。然而,令他们出乎意料的是,赵军太饿了,不想打了。这让秦军将士顿时傻了眼,好不容易活到了立军功的那天,结果对手投降了,敢情是白忙乎了两年。额,先让秦国将士们冷静一会…… 秦昭王正是那个要为军功赏罚制度出钱的人,这个结局当然让他笑得合不拢嘴。赢了最关键的战争,值得庆祝,但让他最开心的是,还不用出大钱。45万赵军,他真正要买单的只有那被杀死的5万。这么多年来,长平之战是最划算的一次战争了。秦昭王沉浸在无比的欢乐之中,压根不管俘虏的善后事宜。白起,这么多年赚了自己这么多的赏赐,这个烫手山芋就干脆扔给他解决吧! 白起在前线左等右等,也等不来秦昭王的命令,怎么办?当时白起手下的将士恐怕还没有40万,如何管理这些人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首先,要管他们的吃喝拉撒,这那里是白起负担得起的。其次,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管理他们,大家同为马背上的后人,况且赵军没事就拿匈奴来练手,这些赵军要是吃饱了,秦国士兵还不一定能看得住他们。再者,白起还要趁热打铁,直捣邯郸,哪有心思来看管俘虏?最后,即便他们现在投降,在即将到来的邯郸之战,万一临阵倒戈,秦军即将面临赵军的里外夹击。 出于谨慎,白起还是征求了手下将士的意见。那些手下跟着白起,每次打仗军功都拿得手抽筋。这次这么大的胜利,却没捞着什么好处,本就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乎,那40万俘虏就被集体坑杀了,此举震惊了世人。虽然孙武强调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然而,当军功赏罚制度成了秦军为之战斗的唯一动力之时,赵军在秦军的眼中不再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是多少军功。 然而,世人并没有为此警醒,从此抵制战争。最悲剧的是这次坑杀事件竟为后世战争的残暴行径开了一个头,例如巨鹿之战后,项羽毫不犹豫地坑杀了20万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