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直书教学设计,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教学反思
本文目录索引
- 1,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教学反思
- 2,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 3,历史故事《秉笔直书》题目中的直是什么意思
- 4,秉笔直书的感想
- 5,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 人物自传作文.求给几篇啊.
- 6,谁能帮我写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一则消息的教案??要求是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急需!!谢谢
1,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作用
2、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够区分出哪些属于文献资料哪些属于实物资料哪些属于口述资料
2、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领会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同价值
3、在教师的帮助下,使学生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使学生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2、通过秉笔直书的史官的介绍,培养学生诚信严谨求是的品质.
3、通过长城城砖上的刻痕和老乡家发现的城砖和石碑,培养学生保护文物,保护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教授法 讨论法 探究法
2、教学手段: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和探究相结合
四、教具: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区域在不断地变化,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人类社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人类的过去就是人类的历史,要想了解人类自己,首先要从了解人类的过去入手。
可见过去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去的事情是一去不复返的,那么后人是怎样探寻历史发展的踪迹的呢?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课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二)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是不能重演的,既然如此,我们是怎样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呢?(学生发言)
对,人们就是通过存留下来的或考古发掘出来的各种资料来努力重现历史。这些资料是我们发现历史、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来了解历史呢?也就是说人类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鸿门宴。(123页)
请学生讲鸿门宴的故事。
问:我们是怎样了解鸿门宴的故事的呢?
答:通过司马迁《史记》上的记载。
可见,历史虽然不能重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板书)文献资料
问:什么叫文献资料?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最早的文献资料还不是书籍。
(出示甲骨文的资料图片)
问:他们为什么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答:甲骨文是商代的文字,是由一些被称作“史”的官,将一些重要的事件的时间、结果等刻写在龟甲、兽骨上,并加以保存,这就是中国相当古老的文献记载。这些记载使后人能够了解到商代的社会生活。
除了甲骨文之外,考古学家还陆续发现了战国、秦朝、汉朝和三国时期的大量竹木简。这些竹木简上的文字,使人们对当时的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可见,这些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也属于文献资料。
(出示居延汉简图片)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在不断的变化,书写材料也不断的发生变化,书写材料由龟甲兽骨变为竹简、木牍,进而,进步到纸张。人们将文字书写在某种材料上,制成书。因此书籍就成为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资料。
当时的历史是由什么人来记载的呢?
过去,历史是由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撰写的。
(请学生读第124页阅读卡:秉笔直书的史官)
问: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我国古代历史的主要记述者是史官,史官的基本素养有德、才、学、识等,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秉笔直书的史德。正因为有很多这样的史官,才能使人们看到相对客观的文字资料,我们才有可能通过文献去研究久远的过去。
随着科技的进步,书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现在出现了不用纸张的电子书籍。而且,撰写历史的人也不仅仅局限在史官或者文人身上,普通人也可以书写历史。
比如说写自传,实际上就是写个人的历史;有些人对自己的家庭、家族感兴趣,就可以撰写家庭史、家族史。如果我们想了解身边生活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去调查研究,撰写我们学校的历史,社区的历史,村落的历史,甚至每一件生活用具的历史。
史官的记载和普通人的记载有什么不同呢?史官主要记载的是重大的政治、经济、军事事件等,但是对于民间的历史、对于老百姓的生活却不关注,那么如何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呢?
(出示《汉代舞女画像砖》)
问:通过画像砖,你能了解汉代的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了解汉代的舞蹈服饰和社会生活等。
所以,文献资料的范围还是很广泛的,除了书籍之外,还包括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它文字和音像资料。
文字产生之后的历史我们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来了解,那么文字产生之前的历史我们如何认识呢?
对于没有书籍和文字传世的远古时代,文物可以帮助我们去了解它。
(板书)实物资料
问:文物指的是什么?
文物指的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文物是怎样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呢?
(出示山顶洞人的骨针、装饰品和头盖骨资料)
学生讨论:从这些文物中你能了解到什么?
回答:(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骨针)当时人的磨制技术、钻孔技术、缝制衣服、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时人的文明程度等。
(装饰品)当时人的钻孔技术已经很发达、通过兽牙、贝壳、海蚶壳可以了解当时人的饮食情况、通过装饰品的作用可以了解当时人已经懂得了美。
学生分析后教师引出骨针和装饰品的主人。(出示山顶洞人头盖骨及其复原像)
(出示司母戊鼎的图片)
问:从中你能看出什么?
回答:商朝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商朝的祭祀情况、商朝的青铜艺术。
答:文物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还能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学生阅读125页阅读卡:“碑文的破译揭开古埃及神秘的面纱”)
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并分析。
可见,文物对于我们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是十分重要的,但要发现古老的文物,还需要考古学家的帮助。
(125页图5-62考古学家在进行野外发掘)
考古学家不但要长年对历史遗迹进行地下发掘,有时还要进行水下考古,寻找古代的沉船或沉在水下的遗迹。就是由于他们辛勤的劳动,才换来人们对历史的更加全面的认识。
文物是不是都十分古老的呢?不一定,比如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和今天的微机、笔记本电脑比起来就称得上文物了。
讨论:文物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
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
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2,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1.文献 实物 口述第一手 第二手 第二手 口述 2.史书 实物资料 C D D D C C B 10. 自己连 12.3421 13.(1).秦末时期 (2)文献资料 (3).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14.文献资料:《吉尔伽美什》.西欧历史家的研究著作 实物资料:古巴比伦城……金制山羊 口述资料:古巴比伦城文明的传说故事等。 (2).第一手资料:古巴比伦城……金制山羊 《吉尔伽美什》.西欧历史家的研究著作 第二手资料:古巴比伦城文明的传说故事等。 (3.)古巴比伦城……金制山羊 《吉尔伽美什》.西欧历史家的研究著作 15 自己写…… 我打的很辛苦啦 ~~ 想的也很苦哦!!加分分!
3,历史故事《秉笔直书》题目中的直是什么意思
真实的。
秉笔直书,连动式成语,指写文章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语出清·曾朴《孽海花》。
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秉笔直书。”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4,秉笔直书的感想
[《秉笔直书》读后感]我从秉笔直书中太史季说的话体会到了太史们刚正不阿、宁死不屈、尽职尽责的品质,《秉笔直书》读后感.他们不颠倒是非、隐瞒真相;不做亏心事、人云亦云;不畏惧、不屈服,与"邪恶"势力对抗到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从"本分"体会到了太史们认为做好本职工作(写史书)是他们必须的责任,不因强权,不因利益而违背自已的职业德道,读后感《《秉笔直书》读后感》.他们勇于牺牲自已的性命,在他们心中,生命不是不值钱,而是历史太重要了.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更是人格和力量.几位太史宁肯牺牲自已,也要维护自已的职责,不但有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他们还拥有一身正气,仗义直言、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有了他们,历史就会变成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一个充满朝气的太阳,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在生活中,我也要正义正直,不向邪恶低头,不做恶人,让世界变得更加光明.
〔《秉笔直书》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5,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 人物自传作文.求给几篇啊.
看人与看物的道路一样,有时需要变换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短处,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样的心态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自卑。换个角度看自己是我们需要掌握一种认识自己的好方法。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课堂上做手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做一只鸭子。全班学生纷纷把做出来的鸭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老师的夸奖。唯有爱因斯坦迟迟才交他的手工活,老师看过之后高高举起,用嘲笑的口气对全班同学说:谁见过世界上比这更丑的鸭子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爱因斯坦站起来大声说:有,同学们。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更丑的小鸭子高高举起,那就是我第一次做的鸭子。若爱因斯坦因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自卑,永远抬不起头,他能成为一代科学家吗?
一个人总能在某一处胜过别人,而在这一处上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傻瓜都鄙视他人,一半出于无知,一半因为他所中意的总是最差的。
人们说: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窗户的同时,也必定为你开启了另一扇窗户;在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必然会在另一方面得到升华。每一种才能都有与之相应的缺点,如果你屈服于它,它将像暴君一样统治你。推翻它的办法是一开头就要看准究竟是什么样的缺点。要像那些因你的缺点而责备你的人那样注意它。你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就必须学会自省。一旦这主要的缺点投降了,所有其它不足都会随之而降。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你也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
6,谁能帮我写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写一则消息的教案??要求是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急需!!谢谢
1.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二.整体感知
A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B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a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b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c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C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三.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四.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拓展延伸
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
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作业
1.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2.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的知识,写一则校园新闻,注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