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 贾岛
贾岛寻隐者不遇全诗
贾岛寻隐者不遇的全诗是: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一、注释 1、言:回答说。 2、处:去处。 3、寻:寻访。 4、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5、不遇:没有见到。 6、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7、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二、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三、赏析 这首诗作者采用了问答的形式,记述了拜访“隐者”的过程。这首诗从侧面勾勒出一个深山采药、远离尘世的隐者形象。隐者生活在有着郁郁青松和悠悠白云的山中,悠然而自得,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羡慕,也表明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首句,必有所问,问了什么,可以根据次句进行补白。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略,以第三句童子的回答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又是童子的回答:山里云雾缭绕,也不知道师傅究竟去了哪里。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需要六句表达,而贾岛却仅用了四句,足可见诗人用语之简练。
贾岛《寻隐者不遇》中的隐者是谁?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来体现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整首诗以诗人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展开。从满怀希望-----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想见而没见到的失落心情。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把握这条线,然而隐者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大诗人贾岛为之倾倒。这是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隐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诗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循着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再读古诗。根据课前对隐者的了解,试着从诗中找出与隐者想对应的事物。经过一番探讨,学生们找出了两个字“松”和“云”并作了诠释。隐者如松,高洁、坚强、有韧性、抗压能力强;隐者如云,飘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及,不食人间烟火,世外飞仙之感。因此虽然诗人没有见到隐者,但他们在精神上已经相遇。同样,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隐者,实际上已经跟隐者进行了对话。同时也实现了读者与隐者与作者的交流。
寻隐者不遇古诗全文
导语:《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寻隐者不遇古诗全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贾岛的其他诗歌作品 1、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2、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尝试。 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3、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暮过山村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5、吊孟协律 才行古人齐,生前品位低。葬时贫卖马,远日哭惟妻。 孤冢北邙外,空斋中岳西。集诗应万首,物象遍曾题。 6、南池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 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7、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 受请终南住,俱妨去石桥。林中秋信绝,峰顶夜禅遥。 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霜天期到寺,寺置即前朝。 8、送贞空二上人 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衡阳过有伴,梦泽出应迟。 石磬疏寒韵,铜瓶结夜澌。殷勤讶此别,且未定归期。 9、送裴校书 拜官从秘省,署职在藩维。多故长疏索,高秋远别离。 天寒泗上醉,夜静岳阳棋。使府临南海,帆飞到不迟。 10、寄白阁默公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 11、雨后宿刘司马池上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12、送朱可久归越中 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13、送田卓入华山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古诗寻隐者不遇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繁多,在古诗的.分类和叫法上也众说纷纭。尤其是对于乐府、古风、歌行体三类诗,更易混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寻隐者不遇,希望大家喜欢。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1、云深:指山深云雾浓。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赏析 这是一首问答,但贾岛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孙革所作,题为《访夏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