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中国击落美国无人机

为什么美国D-21高速无人侦察机对中国侦察行动会全部失败
为什么美国D-21高速无人侦察机对中国侦察行动会全部失败
提示:

为什么美国D-21高速无人侦察机对中国侦察行动会全部失败

1967年夏,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组建了一支由D-21无人机组成的专门执行特殊侦察任务的绝密部队,名称为第
4200飞行支援中队。1969年9月23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获知这一消息后,第4200中队立刻准备实施第一次绝密任务,目标是中国新
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场。D-21的任务是通过捕捉罗布泊周围空气中带来的放射性颗粒物,分析中国地下核试验所用核弹的原料及结构特点,并刺探中国是否在进行
新一轮核试验。
1969
年11月1日,第4200中队的数百名成员驾驶B-52轰炸机,搭载着D-21无人机离开基地,来到位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由于D-21无人机在多次
试飞中表现的十分脆弱,尤其是设备舱中的惯性导航系统,因为所用的针脚插座太过精密,很容易折断或移位,进而造成严重的数据传输错误和缺失,并导致无人机
偏航和失控。所以在执行任务前,第4200中队的技术组忙碌了很长时间。1969年11月9日凌晨,一架挂载着D-21的B-52轰炸机悄悄起飞了,在经
过一次空中加油后,B-52到达了预定的发射地点,根据美军监测,在到达2.7万米的预定高度后,这架编号为517的D-21无人机很顺利地发射了出去。
与此同时,美国的监视系统也一直监视着中国的雷达系统的反应,编号为517的D-21无人机沿着孟加拉国、印度、
中国西藏、新疆的路线一步步接近罗布泊。美军认为,当时正处于越南战争期间,每天有大批美国战机往返于越南、泰国之间,B-52和D-21的飞机组合,很
容易被判断为普通战机,从而躲过中国的防空部队的跟踪搜索。看起来D-21的首次任务进行得很顺利,可是让美军意外的是,当D-21快要抵达罗布泊空域
时,突然失去控制,没有按照预定设置改向太平洋飞行,而是径直朝西飞去。面对这一切,美军第4200中队上下慌成一片,反复向无人机发出自毁指令,也没能
成功,直至这架无人机消失在雷达的视野之中。虽然美国人相信,中国没有获得这架无人侦察机,但是他们也无法解释它为何会无缘无故地失踪。

战结束以后,美国无人机项目的负责人访问了莫斯科,在那里他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的正是1969年11月9日失踪的D-21残骸零件。这架编号为
517的D-21B型机,在飞到中国内陆之后出现系统故障,继续向西北飞行,直到燃料耗尽,最后坠毁在拜科努尔附近的(基油拉卡姆)地区。
D-21首次执行绝密任务便神秘失踪,让美军十分沮丧。D-21的制造商洛克希德公司的技术人员又重新检查了设计
方案,1970年2月20日进行了一次额外的飞行测试,并取得了成功。这次测试让美军再次对D-21无人机充满了信心。1970年12月16日,经过周密
的部署,美军第4200中队启动第二次侦察行动。在日本海上投放了一架编号为523的D-21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经过4900多公里的飞行后,这架无
人机抵达罗布泊上空,在美军看来,比起上次的神秘失踪,这次D-21的表现十分稳定,它不但顺利地飞越了目标区,还成功地返回到了指定地点,一切都进行得
有条不紊。

照预定的程序,D-21在执行侦察任务时,携带一架高分别率的照相机,在事先计划好的飞行线路上执行侦察任务,任务结束后,飞抵预定的回收地点。无人机减
速下滑到约18000米高度后,爆炸螺栓点火,装有照相器材和胶片盒的设备舱弹出,等设备舱自由坠落到约45000米的高度后,舱体携带的减速稳定伞和主
伞逐一打开,缓慢下降。这时将有一架执行特种任务的美军JC-130飞机从附近飞过来,用尾钩将伞绳钩住,把设备舱拉回货舱里,运往指定地点。而完成任务
的D-21无人机将启动自毁程序,爆炸坠海,以免落入对方手中。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D-21的设备舱被成功弹出后,在下坠过程中,降落伞始终没有打
开,包含胶片盒在内的整个密封舱,从1.8万米的高空,以自由落体式的方式落入了大海。美军的回收人员赶忙联络海军舰艇来进行回收,但当舰艇赶到时,D-
21的设备密封舱已经完全损毁,信息无法回收,第二次侦察行动就这样失败了。
D-21无人机前两次执行任
务,均以失败告终。美国军方极需要一次成功的侦察来证明,他们耗费巨资制造的无人侦察机不是一堆废铁。1971年3月,美国高层批准第4200中队使用
D-21无人侦察机第三次赴新疆罗布泊上空侦察情报。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准备,1971年3月4日,一架B-52轰炸机搭载着编号为526的D-21无人
机再次起飞执行任务。让美国人欣慰的是,这架D-21无人机的表现比前两次都要好,任务自始至终都进行得很顺利,抵达罗布泊上空拍照,按照既定路线返航,
在预定地点释放设备、密封舱、打开降落伞,每一个步骤都有条不紊、毫无差错。与此同时,等待回收的飞机和军舰也早早在预定海域待命,可就在回收的关键时
刻,意外再次发生了。
当D-21弹出的设备舱下至5000米高空时,降落伞打开,舱体减缓速度徐徐下落,
此刻守候多时的美国空军JC-130运输机迅速靠近,试图用俗称猫胡子的回收架钩住设备舱的伞绳,然后将设备舱拉入飞机尾舱。可是这时海面上突然刮起了八
级强风,JC-130飞机几次靠近,都无法完成接收。于是指挥中心便迅速将回收任务转交给了在附近守候的美军舰艇负责。美军回收船派出海豹突击队进行打
捞,孰料风急浪高之下,由不锈钢丝加固的降落伞绳缠绕打结,导致行动陷入一片混乱。海豹队员们尽管已经抓住了侦察设备密封舱和降落伞,但是还没来得及用铁
链锁住,就眼睁睁地看着笨重的设备舱沉入了太平洋数千米的海底,美军最终空手而归。
事后有人指出,在设计
D-21无人侦察机设备舱的时候,美方没有给它加上气囊一类可以使其在水上飘浮的装置,因此导致设备舱石沉大海的意外发生。类似的装置在技术上,对美国而
言并非难事,在成本和重量上也不会增加多少负担,但D-21无人机却始终也没有装上此类装置,不知是美国担心落入海中的侦察设备舱会可能被对手截获,还是
过分相信了自己的空中回收能力。总之,这次失败的行动,正应了那句谚语,竹篮打水——一场空。

美军高空29000米D-21侦察机为何4次进入中国领空都有去无回?
提示:

美军高空29000米D-21侦察机为何4次进入中国领空都有去无回?

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D-21是美国基于A-12/SR-71技术研制的一款高空高速无人机,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冷战后才对细节进行公开。其采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冲压发动机,速度高达3560千米/小时,相当于三倍音速水平,升限高达29000米。在1970年代初期,包括美国自身在内,任何一款防空武器理论上都无法击落该机,但它最终还是因为在中国受挫4次,被迫退出军事历史舞台。 美军D-21高空无人侦察机全长约12.8米,翼展5.79米,高2.14米,起飞重量5吨,装备一台RJ43-MA-20S4冲压发动D-21机,最大速度3.35马赫。采用了当时价格极为昂贵的钛合金,全部制造和使用成本每架高达550万美金(1970年价格),相当于当时一架A-7舰载机,550万美金相当于现在的1.5亿美元,按如此造价,比得上现在一架F-35隐身战斗机的价格,可见其先进程度。 当时美军的D-21高空侦察机采用了大量A-12/SR-71“黑鸟”的技术,能够克服三倍音速飞行中的“热障”,并且拥有最早开发的隐身技术,理论上是不会被当时的老式雷达发现的。而且D-21高空高速无人机装备了当时世界领先的冲压发动机,而A-12/SR-71高速侦察机虽然也达到三倍音速,但仅采用了涡喷发动机,它超过3马赫的速度,不要说当时,就是现在的一般导弹也很难追的上。 然而,就是这么一架先进的高空隐身侦察机,当时号称任何防空武器都无法击落,却在中国境内屡栽跟头,所以说实际上D-21并不成功。根据记载,D-21只出击过四次,都是针对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场。结果四次全部失败,其中前三次成功拍摄到情报照片,但全部回收失败,而第四次则在进入D-21中国领空后失踪,至今美军都无法解释它们在中国到底是经历了什么遭遇? 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中国军事记载查询到,1971年美军“高度3万3,速度3千3”的最新型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失控坠落在云南西双版纳森林里。由于热带雨林的缓冲作用,飞机残骸保存相对完好,成为中国军事方面价值极高的战利品。起初由于美国方面的保密,中国军方缴获到D-21侦察机的残骸后,一直以为是SR-71高速侦察机,也就是美军响当当的“黑鸟”侦察机,但始终无法确认。 由于从残骸上无法判断是哪种战机,因此中国在这几次事件后,始终没有发表任何正式消息。美国直到1977年后,才在刊物上承认有这种名为D-21的机型,随后几年陆续发表不少有关资料。39年后,即2010年8月,中国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展出其残骸,引起军事航空迷的注意,此时再根据残骸辨认,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是美军的D-21无人侦察机。其实真正让军迷们迷惑的是这种高空29000米,速度3马赫的战机是如何被中国军方击落的,如果是偶然一次坠落,可以理解为故障,但接连4次,就不得不怀疑它们是遭到武器攻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