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四爷好大

相声圈杨议为什么叫冯巩四爷?
相声圈杨议为什么叫冯巩四爷?
提示:

相声圈杨议为什么叫冯巩四爷?

相声圈的杨义之所以叫冯巩四爷,是因为冯巩是马季先生的四徒弟,这也许是“四爷”中“四”的由来。在杨少华老爷子相声行辈分被承认的前提下,杨议虽然比冯巩大一辈儿,但是冯巩年龄比杨议大几岁,而且无论是演艺界咖位、家族光环、现在的职位,冯巩都远高于杨议,再加上老一辈京津地区的称呼习惯,尊称一声“四爷”没啥毛病。

相声圈杨议为什么叫冯巩四爷?
提示:

相声圈杨议为什么叫冯巩四爷?

相声界是最讲究辈分的。 咱们先说杨家门这一枝。 杨少华老爷子 是相声大师 郭荣启 的徒弟。 按照相声界的老家谱,杨老爷子那算是第七代的相声艺人。 那么他儿子 杨议 自然而然就是第八代的相声艺人。 按辈分算,如今大红大紫的 郭德纲 算是 杨议 的师侄。 而 冯巩老师 呢,是 马季先生 的徒弟。 而 马季先生 在相声界里的辈分,其实是和 杨议 平辈的。 也就是说, 冯巩老师 也算是 杨议 的师侄一辈 (是不是快赶上奥数题了?) 。 那么说,既然是爷俩两辈人,为啥 杨议 还管冯巩叫四爷呢? 嗨!其实熟悉北京天津一代文化的朋友 (我不大熟悉,主要是听评书和相声了解的) 应该知道,哥们弟兄之间就爱互相称一个爷字,以示尊重 (和伦理哏没关系) 。 比如说郭爷,六爷,爷爷 (这有点儿尊重大发了) ,诸如此类,就是这个道理。 而又因为 冯巩老师 是 马季先生 的四徒弟,所以喊四爷,就是一个比较热络的叫法。 当然,我说得不一定全对,只是我自己的个人理解,如有高论,欢迎留言,咱们大伙儿讨论。

雍正继位后,各个阿哥的下场是什么??
提示:

雍正继位后,各个阿哥的下场是什么??

1.大阿哥胤_,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_。 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2.二阿哥即废太子胤_,两立两废后,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_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_死去。 3.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4.四阿哥胤_(zhēn),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颇为勤政的皇帝。 5.五阿哥胤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6.六阿哥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 7.七阿哥胤佑,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1630年)死。 8.八阿哥胤_,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胤_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胤_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胤_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 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胤_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_在太庙前跪一昼夜。 后命削胤_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胤_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9.九阿哥胤_(táng),因同胤_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胤_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胤_出家!他借故命将胤_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_名为“塞思黑”。 “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胤_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胤_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10.十阿哥胤_,因党附胤_,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11.十一阿哥早殇。 12.十二阿哥胤_(táo),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_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 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_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生性很是豁达,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13.十三阿哥胤祥。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应该是一个康熙比较宠的一个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_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从此十余年,默默无闻,仿佛消失了一般。 雍正继位以后,立刻加封胤祥为怡亲王,恩宠有加。胤祥死于雍正八年,固然因为其病(“鹤膝风”),但是与他的辛劳也是非常相关的。死后胤_赐溢号贤字,并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于怡贤亲王前。乾隆年间,加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14.十四弟胤_(tí),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_,又传闻康熙临终前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_”,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其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乾隆二十年去世。 15.十五弟胤_,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康熙十五子以后,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 境遇比较好的有三人:就是其十三弟胤祥、十六弟胤禄和十七弟胤礼。胤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详。雍正继位,即封胤祥为怡亲王,格外信用。胤禄,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后,袭封庄亲王。 胤礼,雍正继位封为果郡王,再晋为亲王,先掌管理藩院事,继任宗人府宗令、管户部。胤祥和胤礼显然早加入“胤_党”,只是康熙在世时,十分隐秘,没有暴露。

雍正王朝:从康熙去世到四爷上位,这期间谁的权力最大?
提示:

雍正王朝:从康熙去世到四爷上位,这期间谁的权力最大?

《雍正王朝》中,权力斗争的第一次高峰,就是康熙去世的夜晚。当时,众皇子以及上书房大臣齐聚畅春园,外围力量磨刀霍霍。大家对新君充满期待,也暗含担忧。期待的是自家老板能够上位,忧虑的是会有不测发生以及新君上位后自己何去何从。 在传位的夜晚,任何的风吹草动可能会让自己的计划前功尽弃,任何一个小人物也可能让自己的布局满盘皆输,因此,从上到下都高度警惕,街头巷尾纷纷戒严。从康熙召见众皇子,到雍正上位,整个过程充满惊险。那么,在那个皇权的“真空期”,谁的权力又是最为强大的? 首推张廷玉 上书房首辅,是臣子所能达到的极点,也是皇帝与众臣工的枢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有时候甚至可以代行皇权,比如,康熙去热河狩猎,佟国维就负责留守京城,管着整个朝廷。老佟退休后,张廷玉接替上书房首辅,由此也能看出他们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有多高。在传位的那天夜里,几位皇子为了皇位开始打架斗殴,现场一片混乱,为何只有张廷玉挺身而出? “死鹰事件”后,康熙就开始布局传位的事,整个过程,只有张廷玉全程参与,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其他皇子或大臣,最多只知道局部。信息就是一种权利,垄断信息就能垄断权力,张廷玉知道的事,其他人不知道。正是因为掌握的信息少,也不知道张廷玉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皇子们各个都一筹莫展,完全失去理性,也对张廷玉的安排无可奈何。 八爷党的怒斥: 从这几句话来看,张廷玉的权力已经超过职位所赋予的权力。首辅的权力已经很大,仅次于皇权,“越权”意味着什么?说明张廷玉已经代行了皇权。 隆科多管着九门,又是上书房大臣,被八爷定义为“最厉害的杀手锏”,但这个“杀手锏”面对张廷玉的吩咐,也只能乖乖地喊一句“遮”,为何?一是因为老张是首辅,跟康熙走的近,平时就能共享皇权;二是因为老张手里捏着赐死隆科多的圣旨。 雍正的继位,如果说隆科多有从龙之功,那张廷玉就是护龙之功。在畅春园,没有张廷玉的统筹,或者张廷玉倒向其他力量,四爷根本就拿不到金牌令箭,也不会有隆科多去取遗诏。看似臣子的张廷玉,实际上已经暂时代行了皇权。 四爷的力量不容小觑,尤其拿到金牌令箭后 在出门前,四爷和邬思道已经做了很多布局,甚至准备好发动一场“玄武门政变”。此时的他,虽被撤了差,但还是雍亲王,手里还有一个领侍卫内大臣的关防大印,宫里宫外的眼线也不少。 即便单枪匹马入宫,但外线有邬思道,内线有张五哥。一旦中途有变,邬思道就会拿着关防大印放出十三爷。老十三如果能够顺利出山,那就意味着大局彻底扭转。此外,四爷拿到金牌令箭后,意味着皇权已经转移到他身上。有了金牌令箭,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兵遣将,甚至放虎归山。因此,四爷的底气马上就充足了,怼九爷时毫不客气,甚至想将其捉拿。 八爷的权力不容忽视 八爷在传位夜里表现不佳,不代表他影响力不够,更不能说明他权力不大。剧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八出门前,先串联了丰台大营,接着身披黄袍去畅春园。在古代,黄袍意味着什么?老八敢穿,说明对皇位志在必得,他的自信来自哪里? 一、“八贤王”的招牌,为他笼络了一大批铁粉。这群人以八爷为老大,以九爷、十爷为骨干,形成了八爷党,他们的势力遍布朝野,随时可以左右朝局。如果来一次公开投票,八爷闭着眼睛就能被人推上皇位。这是他力量的基本盘,也是他敢穿黄袍的底气。 二、丰台大营在八爷的掌控中,也跟隆科多也“暧昧”过。有了京城周边军方的支持,八爷就有了后盾,明着不能上位,就直接抢。但是,老八明显高估自己的军事力量,首先隆科多跟他只“暧昧”,不“牵手”;其次,他高估自己对丰台大营的掌控力,也没有想到十三爷会从天而降。 其他人物的权力 隆科多,小辫子被张廷玉抓住,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三爷,佛系青年,见风使舵,有操控舆论的力量,但那天夜里发挥不出来; 九爷、十爷,八爷的马仔; 马齐,上书房的二号人物,为求自保,隐身; 张五哥、邬思道、十三爷,从属于四爷。 秋媚说:作为臣子,张廷玉久坐山头而不倒,可谓一代榜样。他代行皇权,虽然过了一把“皇帝瘾”,但风险也大,一旦四爷没有顺利继位,或者继位后追究他“越权”,老张的下场也会很凄惨。 我们只单纯的讨论电视剧《雍正王朝》来看,康熙驾崩当晚,权力过渡期间权力最大的是隆科多。 按照常理来说,大清朝皇帝的权力是最大的,整个大清一朝,除了不争气的后期光绪、宣统两朝,其他的历任都是皇帝权力最大,而且是整个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里皇权最为集中的朝代。 康熙驾崩当晚,皇帝死了,他的权力自然消失,实话说,皇帝死了,连块腊肉都不如,他的所谓遗诏都是由重臣操刀,结合康熙皇帝的遗愿来综合而成。并非 历史 上所说,把遗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康熙新崩,新帝未立,中间这段权力归谁呢?严格的说,归于两人: 张廷玉和隆科多 。 在电视剧中有个细节,康熙在任命隆科多为九门提督、步兵都统,统领九门兵马,掌管禁军,权盛一时。但是,康熙却把他六叔,位高权重的佟国维给贬了。康熙在为未来权力交接布局,让隆科多在内阁中不能有支持者,更不能让文、武两股势力有牵连。 隆科多代表着军方势力,这是最硬棒的背景,也是最保险的方式,毕竟谁拳头硬,在权力争夺中就占据绝对的优势。那么代表文官和内阁的势力代表就是张廷玉,他是康熙留下来确保皇位传承正统性的保证。 康熙的心思很明确,让隆科多掌控禁军,让张廷玉把控朝廷。双方既制约又平衡,让暂时的权力在他们两人中进行临时掌控。康熙是要将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的,也就是雍正皇帝,但是康熙一死,他的意思到底会不会得到执行,胤禛到底能不能够顺利继位,这就不是死去的康熙能够控制的了。 就算康熙明确的告知传位胤禛,如果隆科多和张廷玉联手推出八王爷胤禩,甚至废太子都有可能的,毕竟张廷玉代表着康熙的遗诏法统,隆科多掌握禁军确保新皇帝能够顺利登基。照这样分析,隆科多和张廷玉应该是权力最大的。 如果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康熙皇帝依然是心存猜忌,这就是身份问题。隆科多是满人,而且还是四阿哥胤禛的舅舅。张廷玉呢?是满清地位最高的汉臣,满人防汉一直贯穿整个大清朝。 张廷玉在朝中文臣集团具有极高的威望,由他出面来交接皇权,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正统性;而真正能够捍卫皇权只有武力,由拳头说了算。只要隆科多不临时反水,就算是张廷玉也不可能篡立旁人。 所以,康熙皇帝驾崩的那天晚上,九门提督、步兵统领隆科多的权力最大,而且他也并没有那么单纯,他在当天晚上曾经动了首鼠两端的念头。因为他也有顾忌,那就是丰台大营的军权到底归于谁。 如果丰台大营的军权并没有被十三王爷胤祥拿下,那么隆科多极有可能转而拥立八王爷胤禩。在电视剧中有个细节值得注意:当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王爷胤祥,由胤祥去丰台大营掌控大局,随后跟张五哥来到畅春园见胤禛。 此时隆科多才拿出所谓康熙的传位诏书,宣布四阿哥胤禛继位。这么长的时间,为何隆科多并没有宣布皇位的继承人?原因很简单: 他在等丰台大营的消息。 那么问题又来了,隆科多既然是九门提督、步兵统领,手握传位诏书,为何要畏惧丰台大营呢? 设想一下,如果早早宣布胤禛为皇位继承人,八爷党的人肯定不认可,他们不认可,皇帝要调集的军队只有隆科多的禁军。丰台大营又被八爷胤禩控制,胤禩完全可以号令丰台大营以隆科多、胤禛假传圣旨,密谋夺位的名义进驻紫禁城,确保胤禩能够武力登基。 难道隆科多的禁军就干不过丰台大营的清军吗?那是肯定的!原因更简单,看看隆科多的履历就知道,他根本就没有带过兵,打过仗,隆科多在骨子里天然的惧怕武力斗争,所以他要极力避免。 再说了,隆科多如果过早战队,万一没站稳,输了呢?那他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了,别说了隆科多一家了,那佟家荣耀几朝就要毁于一旦,这其实也是当初隆科多的六叔佟阁维灌输给他的安身立命的思想。 综上来看,康熙驾崩当晚,隆科多的权力最大,其实也是最小,因为他自己的格局和能力,就算将权柄交到他手上,他也无法擅作主张。 张廷玉

从康熙去世到四爷上位,这期间谁的权力最大呢?
提示:

从康熙去世到四爷上位,这期间谁的权力最大呢?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一共在位61年,在这期间,清朝也得到迅速稳固,但是到了康熙末年,由于康熙皇子众多,再加上太子被废,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最后是老四胤禛技高一筹,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雍正。而雍正之所以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当然少不了其他人的支持,老十三胤祥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人,那么在这中间,老十三胤祥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 在这之前,首先要说的是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其实并不是亲兄弟,但这并不妨碍二人之间的关系,在风云诡谲的太子之争中,老十三坚定不移的站在了老四的身后,一起面对势大的老八胤祀。但老八太过锋芒毕露,所以遭到康熙的反感,而在老八阵营中的其他人都不足为虑,唯有一人算是老四的强有力对手,他就是老四的亲兄弟老十四胤禵,虽然胤禵并不是真心为老八办事,但老四如果要上位,就必须先把老十四摆平。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后来由于准噶尔叛乱,老十四被调往平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康熙去世,老四用年羹尧取代了老十四的位置,夺了老十四的兵权,所以老四顺利的登上了皇位。而众所周知,但凡皇帝的上位,身后都离不开军队的支持,老四本身就是侍卫大臣,所以对京城的侍卫有很大的调动权限。康熙去世,整个京城的侍卫都在老四的掌控之下,这一点对老四的继位就有很大的优势。 再说军队的情况,当时的八旗步军跟巡捕五营都在隆科多的手里,相当于皇城内卫部队,并且隆科多还是九门提督,只要九门一关,那大事可期,所以隆科多的位置非常重要。老八跟老四也都知道其重要性,因此都想拉拢他。后来在一番角逐之下,隆科多最终还是倒向了老四,从后来老四的上位也能说明隆科多此人的眼光局势不差。 城内的势力基本已经搞定,那城外怎么办?要知道城外的丰台大营可是驻有重兵,据《清史稿》记载,整个丰台大营有两万多士兵,并且还都是清军的精锐力量,包括骑兵、步兵、火器营等,战斗力非常强。这样一支军队,如果没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老四是无论如何不敢上位的,毕竟只靠内城跟侍卫是斗不过丰台大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