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话剧战马

林满江原扮演者
林满江原扮演者
提示:

林满江原扮演者

林满江原扮演者是赵立新,后换成了黄志忠。 林满江是电视剧《突围》中的角色,由黄志忠饰演。《突围》是由上海耀客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周梅森任编剧,沈严、刘海波联合执导,靳东、闫妮、黄志忠、陈晓、秦岚等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 该剧聚焦国企转型,讲述了国企干部齐本安临危受命,空降京州市担任京州中福一把手,团结广大干部群众,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挽回流失的国有资产,带领企业在经营困境中成功突围的故事。 京州市层面,市委书记吕德光意欲废止24号文件,却遭到市长的强烈反对;中福公司层面,石红杏不抵压力向牛俊杰坦白京丰、京胜矿交易的真相,天价交易内幕逐渐被揭开;中福集团层面,董事长林满江一意孤行任用不称职干部陆建设,集团上下敢怒不敢言。 京州中福与长明集团的合作背后又有哪些惊人的内幕,谜底也将一步步揭开。在剧情愈发精彩之时,之前看上去冗杂的线索和人物都变成了这场棋局上的棋子,每个角色都承担着推动剧情演进的关键作用。 这种由简入繁、由浅及深的剧情推进方式,虽然一开始会让人觉得进度过慢、剧情“劝退”,但经过绵密的线索铺垫,对于剧集反映的国企内部贪腐窝案,其实起到了主动降低理解难度的作用。

林满江扮演者
提示:

林满江扮演者

黄志忠。 黄志忠饰演的林满江是中福集团的一把手,在剧中一出现就自带气场。原本以为林满江是一个满身正气的好干部,没想到水落石出之时,观众才发现他竟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反Boss。 说实话,林满江并不好演,但黄志忠的精彩呈现却让这个角色既个性鲜明,又真实可信。有网友这样评价说:黄志忠老师对于角色的把控实在是太棒了,笑里藏刀的反派被他演活了。 黄志忠在剧中有不少高光的表演,比如和纪委书记张继英的谈话,让网友都会感到纳闷:怎么谈着谈着就把陆建设谈成代书记了呢?黄志忠的这段表演,不仅分寸的拿捏恰到好处,台词的呈现也凸显了实力。 当然微表情也是加分项,特别是笑的时候,真的能让人看得鸡皮疙瘩落了一地!在更新的剧情中,黄志忠和靳东的对手戏也同样看点十足,细心的网友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两人竟然吵了16分钟。 实力演员的互相衬托,让他们的表演张力十足,观众看着特别过瘾,就想问问:你有没有被这位特别会演戏的黄志忠圈粉呢?

《北京法源寺》:窥见历史的一隅
提示:

《北京法源寺》:窥见历史的一隅

如李敖所言,北京的寺庙里,像法华寺、隆福寺、护国寺、普渡寺、嵩祝寺,兴建的目的都比较单纯,有的是为了弘扬佛法,也有的由原先达官贵人宅邸改造,从名字来看,这些寺庙都带着喜庆的寓意,可法源寺却不同,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哀悼阵亡将士而建,最初命名“悯忠寺”,从修建之初就带着苍凉悲怆,在历经上百年的沧海桑田,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后,它始终伴随着一种悲凉的感觉。

我不曾去过法源寺,但是看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便对这座古刹产生了兴趣,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如果只是以游客之心可能会觉得寺院清幽,古朴沧桑,若是深入了解了,便会觉得它是沉重的,甚至悲凉入骨。

李敖写的这本书,以法源寺为脉络,展现了一幅晚清历史人物群像。法源寺的悲悯气质,不约而同吸引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到来。他们似乎都带着各自的疑惑、雄心、理想,都希望在法源寺寻找到答案。他们在法源寺相识,也在法源寺因想法不同而散,而法源寺只是默默地见证了一个个历史过客留下足迹。

历史人物与法源寺结缘,而法源寺却与丁香结缘。

法源寺因丁香闻名,丁香被人称为“花中君子”,看似柔弱,却有着高洁的情怀,书中康有为在法源寺为僧人题的一副字便与丁香有关,写的是杜甫的《咏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

康有为以丁香托物言志,他谈到,丁香很柔弱,有一种素雅的美,它是为了给有思想的人欣赏,它知道自己的特质,若是完成自己,坠入蓝麝,就一定要粉身碎骨,所以既然知道自己最后的结局是这样,就不必多想了。丁香的粉身碎骨,恰好与法源寺的悲凉不谋而合。

李敖借这些历史人物之口,用大量人物对话互相问答,探讨了生死、家国、忠奸、出世入世等问题,夹杂着文言文、诗词、白话等各种语言,涵盖40多个小主题,内容庞杂,旁征博引。

读李敖的书,你必须有点服气,虽然很多人说他狂,说他爱掉书袋,甚至说这本书算不上真正的历史小说,但你不得不承认李敖非常博学,很多历史事件信手拈来,大量历史资料为他所用,他写出了康有为虽踌躇满志却一生与时代相错的无奈,写出了梁启超既有大局观也懂得与时俱进,也写出了谭嗣同顶天立地为众生舍生取义的慷慨从容。

如今,法源寺已身处闹市,每年四月很多游客便为了赏丁香而来,也有些人是读了书,凭着一点记忆,对照书中轶事访刹寻踪,也有一番趣味。

北京法源寺
提示:

北京法源寺

        现如今北京街面上的历史建筑,能原样保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寺庙。其他诸如民居、会馆乃至官家园囿等,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拆了、毁了、改建了,从前的国人很现实,历史的深邃敌不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寺庙没人拆,也许是因为怕遭报应吧。足见国人不论什么时代,内心中隐隐的还是对神佛有些敬畏的。



      北京有很多寺,法源寺只是坐落在南城老胡同里很不起眼的一座。法源寺原名悯忠寺,原本是唐太宗为哀悼东征阵亡将士所建,几经灾难,焚毁重建,直到清朝雍正年间因定为律宗寺庙,才改名法源寺。寺庙不大,香火也不很旺盛。似乎只是因台湾李先生的一部小说才有了一些独特的名气。所以来此游览的大多都是些读过书的人,读书人对神佛的崇敬一般都是比较含蓄和理性的,即便是信仰也是暗暗地藏在心里,不会大肆宣扬。这样一来也便成就了法源寺的一方清净,即便是十一黄金周,寺内游客也是静静的游览,竟无一人喧哗。真可谓只闻虫鸣鸟语,不可见人声。



        不过,法源寺有两样景物最是特别,一个是满园的丁香树,另一个是随处可见的野猫。现在正值秋季,丁香只留下粗大的枝干和深绿的心形叶子,野猫也慵懒的找些阳光温暖的地方酣睡。可想如果到了春季,这两样景物会让寺庙呈现出另一种情景,也未可知。








        法源寺现在是个佛学院的所在,所以寺庙里有许多帅气的年轻小僧,估计都是来这里修习佛法的,并非在此地出家。傍晚时分,一众小僧都穿上华丽的袈裟到大殿里去开始诵经,法式虽不算盛大,但沉郁诵经之声伴着斜阳的余晖笼罩着寺庙,更加增添了一份出离世外的祥和。





        惭愧自己并没有潜心读过几篇经文,对佛经的认识仅限于“慈悲”和“普度”。所以无法听懂小僧们吟诵的内容,只是看着各种虔诚的仪式感受着他们内心中对神佛的笃信。忽而想到,人生有很多路。这些年轻人缘何能在现如今这个繁杂的世界里,仍然去选择青灯古刹、戒律清规。他们真的能看破红尘么?

        这些年各种媒体上有很多关于和尚的负面新闻,我也曾经和人们一起把那些事情当作笑谈。但当我如今身临其境去感受这样一种虔诚,我还是宁愿相信这一众小僧的内心是清净的,这一方净土也必是清净的。



        出了寺庙,重回市井,阿弥陀佛的影壁之下,打牌的、下棋的、聊天的、行乞的,刚才的一切恍如隔世,似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