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独奏
龙头三弦的演奏有哪些技法?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将背带挂于颈项,琴体横置于腰际,琴箱近右胯处或右大腿上,琴头斜向左上方。左手虎口托持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取音,右手食指套中空锥形牛角尖或绑一竹制拨片弹拨琴弦发音。龙头三弦的定弦,中弦、里弦为五度或四度关系,外弦、里弦为八度关系,规格较大者常定弦为:d、a、d1;规格较小者常定弦为:e1、a1、e2。音色圆润而深沉,音量较大。左手有滑音、揉音、打音、和音等奏法,常使用大幅度“滑揉”技巧;右手有弹挑、滚轮和扫弦等技法。龙头三弦主要用于白族说唱和民歌伴奏,也用于独奏或合奏。
龙头三弦由什么组成的?
龙头三弦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图),琴体规格尺寸不一,大者琴身全长90厘米~100厘米,小者琴身全长70厘米~80厘米。共鸣箱多为扁六角形,这是典型的传统形式,也有扁八角形或扁圆形的琴箱,但为数较少。琴框用六块或八块红木、梨木、核桃木或其它硬木板拼接胶粘而成,上下开有插入琴杆的方孔,琴框前面多蒙以厚棉纸为振动膜面,这种棉纸有着独特的蒙制方法,要使用较清的糯米米汤,将五至八层薄棉纸裱糊在一起,经过自然阴干后,再将其胶于琴箱前口,它不会受气候影响而松软塌陷,振动起来既有革面的柔韧,又有板面的硬实效果。在白族民间,也有蒙以羊皮或蟒皮的。琴箱后口多置以音窗或敞口。琴箱大小有别,较大者对角面宽18厘米~24厘米、厚6厘米~8厘米;较小者对角面宽12厘米~16厘米、厚4厘米~6厘米。琴头使用桃木、黄杨木等质地细腻的木料制作,自弦槽处向后呈半圆形弯曲,上部多雕刻有栩栩如生、体积较大的龙头,也有少数琴首平头无饰者,下部中间开有通底弦槽,两侧设有三个黄杨木制弦轴(左一右二),轴体外表刻有条纹,轴顶多镶嵌骨饰。琴杆用琴框材料制作,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上端设有山口,表面平滑为按弦指板,不设品位。琴箱膜面中央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张以三条丝弦。琴弦下端拴系于琴箱下面的尾柱上。在弦槽和尾柱之间,系有一条彩色绸布背带,上端还系有两条彩色丝穗为饰。龙头三弦多由民间木雕工匠制作,以剑川县的白族匠师所制最佳,远近闻名。不仅龙头饰以彩绘,有的还在琴框上雕刻出花纹图案,使白族龙头三弦既是一件可供弹奏的民间乐器,又是一件可供观赏、收藏的精美工艺品。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珍藏着两支龙头三弦。其中一支为核桃木制,琴身全长97厘米,外表髹黑色漆。琴箱呈扁六角形,对角面宽23.5厘米、厚7厘米,前口蒙以多层棉纸,后敞口,琴首雕刻大型龙头,三轴(左一右二),张三条丝弦。此琴来自白族村寨。 1959年,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家赵宽仁赴云南民间调查采风时带回。另一件龙头三弦为红木制,琴身全长95厘米,琴箱呈扁六角形,琴框用六块红木板拼粘而成,每面边框上都雕刻有精美的花纹图案,前口蒙以多层棉纸,对角面宽22厘米、厚6.5厘米,后口置镂刻花纹音窗。琴首为雕刻龙头,体积硕大、造型粗犷、刀法细腻,外饰粉、黄两色漆,龙须前端缀有两个彩色绒球为饰。弦槽两侧设有三个黄杨木制弦轴(左一右二),外表刻有直条瓣纹,轴顶嵌以骨花。红木山口,松木琴马,张三条丝弦。此琴选料考究,工艺细致,是珍贵的龙头三弦精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