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老汉背妻

什么是二人转
什么是二人转
提示:

什么是二人转

二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二人转自草创,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人转有什么特点?
提示:

二人转有什么特点?

关东二人转也叫蹦蹦、小秧歌,又称“过口”、东北地方戏等,是关东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关东民间中流传着“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传”的说法,可见二人转在群众中的影响之深。 可以说,二人转最能体现关东劳动人民对艺术美的追求。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有记载,清道光年间,吉林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 二人转是在原来的东北秧歌、东北民歌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河北莲花落、东北大鼓、太平鼓、霸王鞭、河北梆子、驴皮影以及民间笑话等多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而成。 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以后出现女演员,由一男一女演唱的方式进行。 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3种。一种是两人化装成一丑一旦的对唱形式,边说边唱,边唱边舞,这是名副其实的二人转;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指唱、说、扮、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 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多采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机制灵活。扮讲究以虚代实,以形写神,一人演多角。 舞别具一格,肩功、腰功、步法很有特色,尤其腕子功,包括平腕、翻腕、甩腕、压腕、绕腕、抖腕等多种,种种精彩,令人拍手称奇。 二人转的一绝,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这部分与东北大秧歌相似,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能舞出“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缠头裹脑”等高难动作。 有的舞者双手持手玉子,这是小竹板,握在手中,每手两块,有“双臂旁平伸打扭”、“胸前打扭”、“轮腔打扭”及“碎抖花”等多种打法。 二人转的演出形式,有“唱大车店”、“唱秧歌会”、“唱茶社”、“唱屯场”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演出方式是唱屯场。每年秋后休闲的时候,都有唱屯场。通常按顺序表演。 一是打通,指秧歌锣鼓的头鼓、二鼓、三鼓来招引观众。 二是三场舞,丑角上场喊“要想卖,头朝外,船家打浆划过来”,以此引旦角上场,两人共舞三场舞。 三是喊诗头,三场舞后,旦角下场,丑角“起霸”接“喊诗头”。诗头类似戏曲的自报家门或定场诗,多数诗头与正剧无关,只是为了静场。 五是说口,旦角上场,与丑角“说口”。说口可分为零口、定口和套口。零口是演员见景生情,逢场作戏,现编现说的口语;定口是与剧情紧密相关的念白,包括交代情节,人物对话;套口多为与剧情无关联的民间故事及笑话。 六是唱小帽,这是正文前唱的民间小调。 七是唱正文,演员用唱、说、做、舞等各种手段来演示剧情。 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玉子有4块竹板,一手打二。 二人转的唱腔非常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连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300多支,比较常见的有50多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很多,计有300多个,艺人有四梁四柱之说。四梁指的是大四套曲目,有《钢鉴》、《清律》、《浔阳楼》和《铁冠图》。四柱指的是小四套曲目,有《西厢》、《兰桥》、《阴魂阵》和《李翠莲盘道》。这也是二人转艺人的拿手曲目。 二人转的传统曲目主要来源于戏曲、小说、评书鼓词和民间传说故事以及社会新闻等,大都是关东百姓喜闻乐见的古代英雄好汉、男女爱情和忠孝节义类故事。 此外,还有《双锁山》、《华容道》等。后来又有大批的新创作曲目,如《丰收桥》、《接姑娘》、《柳春桃》等,均深受人们欢迎。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4个流派。其中东路以吉林省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西路以辽宁省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南路以辽宁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北路以黑龙江省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 故此历史上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民谚。 后来各路表演取长补短,互相融合,表演的侧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

闫学晶个人资料 有关闫学晶简介
提示:

闫学晶个人资料 有关闫学晶简介

1、闫学晶,1972年2月7日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二人转表演艺术家,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2、2001年,成功出演《刘老根》中的“山杏”而被观众所熟知和喜爱,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07年,被海政文工团特招入伍成为部队演员;同年,主演的电视剧《都市外乡人》获得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提名,该剧获得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2011年,凭电视剧《女人当官》获得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主角和电视剧华鼎奖乡村类最佳女演员。2012年,主演的《小姨多鹤》母亲朱小环一角获好评。2013年,凭《妯娌的三国时代》中的大嫂朱晓获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观众喜爱的女配角”奖。同年主演的商战传奇大剧《闯关东前传》5月登陆CCTV1黄金强档播出。

3、2014年,主演《豆腐西施杨七巧》在山东卫视播出,获较高收视,在电视剧《幸福36计》中饰袁则强,首演婆婆诙谐幽默受到观众的喜爱。2015年,主演电视剧《家有一老》,饰演坚强隐忍的余立秋。同年,主演的励志情感大剧《俺娘田小草》收视飘红,该剧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2016年1月,主演电视剧《和妈妈一起谈恋爱》,并被聘请为营口市文明形象大使。2017年1月27日,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小品《真情永驻》。2020年,出演电视剧《刘老根3》。

闫学晶个人资料简介 闫学晶介绍
提示:

闫学晶个人资料简介 闫学晶介绍

1、闫学晶,1972年2月7日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毕业于吉林省戏曲学校,二人转表演艺术家,海军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

2、2001年成功出演《刘老根》中的“山杏”而被观众所熟知和喜爱,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2007年被海政文工团特招入伍成为部队演员。2007年主演的电视剧《都市外乡人》获得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女演员提名,该剧获得第十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2011年凭电视剧《女人当官》获得第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最佳女主角和电视剧华鼎奖乡村类最佳女演员。

3、2012年主演的《小姨多鹤》母亲朱小环一角获好评。2013年凭《妯娌的三国时代》中的大嫂朱晓获得安徽卫视国剧盛典“观众喜爱的女配角”奖。同年主演的商战传奇大剧《闯关东前传》5月登陆CCTV1黄金强档播出。

阎淑萍的人物生平
提示:

阎淑萍的人物生平

阎淑萍是东北二人转“四大名旦”之一,是首位将“二人转”艺术引进到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员之一。个人经历 央视春晚的精彩绽放。1993年与赵本山《老拜年》,1996年与潘长江《过河》等。《过河》中的情歌一直在耳边想起,可惜后来很少看到她苗条的身影,很惦记她那清秀的脸庞。观众朋友们大概不会忘记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跟小个子潘长江一起唱《过河》的那位俊俏的小女子,她叫阎淑萍,是东北二人转著名表演艺术家。东北二人转演员遍地都是,但能称得上表演艺术家的却寥若晨星,闫淑平当之无愧。闫淑平形象俊俏,扮相极好。曾有一位著名作家这样评价她:“闫淑平不唱不动,在舞台上站十分钟也有人爱看!”我猜那位老兄大约是有点儿暗恋她,因此才有这样的溢美之辞。不过,阎淑萍形象好,却也是大家公认的。《八月高粱红》,邀请闫淑平饰演一个温柔、娴淑、善良的年轻寡妇——樱桃妈。由于她涉足影视界较晚,因而在拍摄中比别人付出了更加刻苦的努力,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剧中,她那一曲东北二人转——《西边有片火烧云》,真是声情并茂,唱得在场的所有老、中、青演员和工作人员潸然泪下。熟悉闫淑萍的人可能不多,因为她并不像宋丹丹那样风风光光、大红大紫。从艺十几年来,她一直都是默默地做事。唱唱二人转,演演小品,或者偶尔拍几部戏。在199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当她主演的那部反映科技兴农的小品《过河》带着一股清新的气息露面时,那个梳着两条羊角辫、清新可爱的女主角一下子被广大观众喜爱和接受了。她就是闫淑平———我省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家。1963年,她出生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的一个小镇。然而她独有的灵气和天分并没有因环境而埋没。她从小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每次活动都有她的影子:唱歌、跳舞、组织排练,她都做得很好。全校师生都知道这个瘦弱、机灵的小姑娘,并且都特别喜欢她演的节目。就为这,每到冬天学校集烧柴的时候,她都会免交一份。说到这儿,她笑着告诉记者:“我给家里省了多少柴啊!”生活中的闫淑平是个极其乐观的人。当遇到困难的事儿,她自有一套理论,“你得硬着头皮去做,要不然就换一种角度去想。总之,不能放弃就是了。”接着她谈起了从艺经历,刚刚调入县艺术团的时候,激烈的竞争使她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很早就起来练功,而且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由于形体需要,她必须束腰,一尺多宽的大带子紧紧缠在腰部,以至于饭都不敢多吃,所以她常常是饿着肚子进行训练。偏远的县城条件自然艰苦,但最难熬的要属冬天。她和同事们睡的都是凉凉的硬板床,屋子里没有取暖设施,她们每天只能用自己的体温焐暖冰冷的被窝。她又感叹到:“那时候太苦了,有很多人都受不回家了,就剩我还在那儿咬牙挺着。直到现在我的腿还是X型呢,都是那时落的病根。”苦尽甘来,这个词儿对于闫淑平来说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出了五张个人小品专辑,出演了《关东吉普赛》、《原野上的马车》两部电视剧。前一段热播的电视剧《大雪无痕》被吉林民间艺术团改编成二人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闫淑平说:“我虽然演小品和拍戏,但我的本行还是唱二人转。我要把这种东北纯民间的艺术展示给全国乃至世界的观众。”这不是什么豪言壮语,但却是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最大的心愿。最后她对记者说:“我和我的二人转离百姓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