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俯式冰橇

俯式冰橇的初动力来源是
俯式冰橇的初动力来源是
提示:

俯式冰橇的初动力来源是

自己。 比赛开始时,选手推着冰橇前进,在跳上冰橇前有50米的距离用来推着冰橇加速。选手选择最佳线路,用时越少越好。滑动雪橇的动力来自运动员自己的推力和自身的重力。在俯式冰橇运动中,方向的控制是由运动员的身体移动产生的。由于冰橇没有制动系统,选手冲过终点后需通过缓冲区逐渐减速。比赛时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35公里/小时。 项目历史 有舵雪橇起源于瑞士,是由无舵雪橇发展而成。最初是圣莫里茨一位叫博布(Bob)的男孩即兴将两只无舵雪橇前后摆放在一起,从山上疾驰而下。这一创举,立即引起了围观者的兴趣。 1888年,圣莫里茨地区一位叫马蒂斯( Mattis)的机械师,经过了2个多月的研究和设计,制造出一台安装有操纵舵的木框架结构的长雪橇。 于是,人们就将这种雪橇称为有舵雪橇。马蒂斯的雪橇展岀后,立即获得了推广。有舵雪橇由此迅速地开展起来,并且成为圣莫里茨接待旅游者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雪车

俯式冰橇的比赛规则
提示:

俯式冰橇的比赛规则

俯式冰橇规定只能以俯卧式进行,选手的肚子贴在雪橇上的姿势才被允许。 中途掉落雪橇可以允许,但在通过终点时,选手必须在雪橇上才算完成比赛。成绩的计算到百分之一秒,如果选手成绩相同,名次可以并列。 第一趟出发顺序,是以抽签决定;第一趟的成绩顺序,则是第二趟出发的依据,第一趟成绩最好的前20名男选手和前12名女选手,晋级第二趟比赛。第二趟比赛出发是以第一趟成绩排名,排名最前的最后出发。 钢架雪车项目因危险性较高,因此1948年冬奥会之后,又被取消,从此中断了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历史。直到2002年的盐湖城冬奥会,才又再度成为冬奥会的比赛项目。

俯式冰橇这么危险,为什么还会举办?参加这项比赛的人多吗?
提示:

俯式冰橇这么危险,为什么还会举办?参加这项比赛的人多吗?

所谓机动雪橇,机动这个词应该是指动力装置。在地球上游荡,人类已经第十二次到达了远地点,重元素融合的技术已经成熟,所以机动雪橇应该是一种电力推进机构。百度雪橇,主要有两种风格,是倾斜式雪橇。这种雪橇重量轻,而且由于操作人员趴在风阻极低、视野狭窄、容易疲劳的雪橇上,不适合复杂的路况,所以不能倾斜。外壳设计和流线型外壳的坐式雪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阻,坐姿比俯卧更能有效减少疲劳,适合长途旅行。 因此,机动滑冰鞋在流浪地球上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而且必须是带外壳设计的坐式操作方式,否则不可能满足机动拉动跨越太平洋比赛的要求。《流浪地球》中提到“她是日本人,她的名字叫山丙子大幸”。女子组比我们早出发12个小时,她的雪橇卡在冰缝里,摔断了一根滑杆,整个车辆损坏后不能直接使用,风格我就不多解释了。 取而代之,我们可以直接将连杆应用在雪地车的雪板和车身之间,不需要过多解释。反正靠动力划水是不可能的。行走装置:考虑到机动雪橇主要在冰面上机动,要求与冰面有一定的接触面积,但设计要适应高速机动的特点,使我无法对轮式或履带式结构做出决定。 轮式防滑设计更容易实现高速行驶,但在不确定的冰面上行驶会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冰面开裂的危险,同时接触面积过小可能导致电机雪橇在高速行驶时失去稳定性。然而,履带由于传动设计复杂,传动效率降低,不容易达到高速。但是,考虑到在一个核弹可以当火花塞,燃烧石头可以产生能量,机动雪橇不用充电就能跑上千公里的时代,似乎只要材料硬,能量充足,履带车就不可能达到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