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后人
杜月笙后人孙子现状
杜月笙后人孙子现状:大儿子杜维藩、二儿子杜维桓和二女儿杜美霞都定居在了台湾、三儿子杜维屏和七儿子杜维善定居在了海外、四儿子杜维新定居美国、六儿子杜维宁、五儿子杜维翰和三女儿杜美娟生活在国内、小儿子下落不明、大女儿在约旦开餐馆。 1、杜月笙的大儿子杜维藩、二儿子杜维桓和二女儿杜美霞都定居在了台湾。大儿子和二儿子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经济方面的能手,一生都在和经济打交道,他们大学都学的是经济,如今都在台湾从事金融工作,过着幸福的生活。二女儿杜美霞虽然也在台湾,但是并不和大哥二哥常来往,她是随着丈夫才来台湾发展事业的。 2、三儿子杜维屏和七儿子杜维善也都是经济方面的人才,但他们都定居在了海外。杜维屏运用自己的经济头脑在巴西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商业天地,而杜维善和他大哥二哥三个不一样,他虽然也精通经济,是一名货币研究专家,现在在加拿大定居。四儿子杜维新定居地是加拿大的邻国美国,杜维新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十分喜爱美国,于是便一直在美国定居,再也没有回到国内。 3、六儿子杜维宁和三女儿杜美娟想比哥哥姐姐们就老实很多了。杜维宁就在国内发展,还娶了一个内陆的漂亮老婆,安分守己的过好自己的日子。杜美娟是杜月笙的养女,为人老实不爱张扬,婚后和丈夫一直低调地生活着。 4、五儿子杜维翰和小儿子杜维嵩就比较惨了。五儿子曾在黄埔军校读书,后来在政治立场上站错了队,便失去了他的所有。小儿子英年早逝,死因至今仍不得而知。 5、大女儿杜美如在外国开中国餐馆,店内挂五星红旗。杜美如是杜月笙和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所生,在杜月笙去世后,她跟随她的母亲来到台湾定居。后来杜美如在约旦开了一家中国风味的餐厅,名字就叫“中华餐馆”。
杜月笙的后人如今怎么样了?
杜月笙后人孙子现状:大儿子杜维藩、二儿子杜维桓和二女儿杜美霞都定居在了台湾、三儿子杜维屏和七儿子杜维善定居在了海外、四儿子杜维新定居美国、六儿子杜维宁、五儿子杜维翰和三女儿杜美娟生活在国内、小儿子下落不明、大女儿在约旦开餐馆。 1、杜月笙的大儿子杜维藩、二儿子杜维桓和二女儿杜美霞都定居在了台湾。大儿子和二儿子倒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是经济方面的能手,一生都在和经济打交道,他们大学都学的是经济,如今都在台湾从事金融工作,过着幸福的生活。二女儿杜美霞虽然也在台湾,但是并不和大哥二哥常来往,她是随着丈夫才来台湾发展事业的。 2、三儿子杜维屏和七儿子杜维善也都是经济方面的人才,但他们都定居在了海外。杜维屏运用自己的经济头脑在巴西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商业天地,而杜维善和他大哥二哥三个不一样,他虽然也精通经济,是一名货币研究专家,现在在加拿大定居。四儿子杜维新定居地是加拿大的邻国美国,杜维新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十分喜爱美国,于是便一直在美国定居,再也没有回到国内。 3、六儿子杜维宁和三女儿杜美娟想比哥哥姐姐们就老实很多了。杜维宁就在国内发展,还娶了一个内陆的漂亮老婆,安分守己的过好自己的日子。杜美娟是杜月笙的养女,为人老实不爱张扬,婚后和丈夫一直低调地生活着。 4、五儿子杜维翰和小儿子杜维嵩就比较惨了。五儿子曾在黄埔军校读书,后来在政治立场上站错了队,便失去了他的所有。小儿子英年早逝,死因至今仍不得而知。 5、大女儿杜美如在外国开中国餐馆,店内挂五星红旗。杜美如是杜月笙和杜月笙的四夫人姚玉兰所生,在杜月笙去世后,她跟随她的母亲来到台湾定居。后来杜美如在约旦开了一家中国风味的餐厅,名字就叫“中华餐馆”。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2)
有人说,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传奇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最传奇的人物是杜月笙。 确实,杜月笙从一个小瘪三到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再到海内外闻名的“杜先生”,他的一生充满了浓郁的传奇色彩。 在上海实业界横 空出世 杜月笙时刻睁大眼睛,寻觅着更大的发展机会。他发觉法租界没有一家烟土行,如果开一家烟土行必然能够赚大钱。 1925年,他向师母林桂生提出建议,林桂生认可,还馈赠金钱让他作为自己入股的原始股本。不久,杜月笙成立了三鑫公司,公司有三个股东,黄金荣、杜月笙和黄金荣的红人金廷荪,他们各占三分之一股份,杜月笙负责公司运营,金廷荪负责财务。 就在公司业务进展顺利的时候,老朋友张啸林从杭州回到上海滩,杜月笙在上海长城大饭店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张啸林 “张兄这次回来有什么大的计划?”杜月笙问。 “招兵买马,大干一番。”张啸林笑道,“看着别人家姨太太三五成群,出门小 汽车 ,我羡慕啊!” “我与黄老板、金廷荪开办了公司,不知道张兄可否愿意加入?”杜月笙问。 “三鑫公司步入正轨,我加进来黄老板会不会有意见呢?”张啸林急切地问。 “放心,我来沟通。我们几个人联手,不但能够将法租界的烟土生意全部拿下,说不定还能拿下整个上海滩的烟土生意。”杜月笙说。 第二天,杜月笙说动了黄金荣和金廷荪。两天后,杜月笙、黄金荣、金廷荪和张啸林齐聚一堂,张啸林正式加入了三鑫公司。 杜月笙邀请张啸林加盟,除了友谊,还看中张啸林的独特人脉,他与几个军方要人都是好朋友,这有利于鸦片的运送。张啸林拿着杜月笙给的1万元,打通了淞沪军政各衙门,他还将林桂生的妹妹介绍给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母亲做干女儿,他本人和军警头目俞叶封攀了儿女亲家。 联合了驻沪部队和警察,三鑫公司迎来加速度发展时期,鸦片登陆上海,受到军警和租界巡捕的一路保护,安全运入公司仓库。三鑫公司将鸦片盖上法租界巡捕房的收条,收取烟土分销商们支付的鸦片总值10%保险费;三鑫公司将鸦片批发给法租界的烟土行,赚取一笔可观的利润,法租界大小烟馆有几千家,三鑫公司又是一笔收入;三鑫公司与法租界当局商定,凡在法租界销售的烟土,必须贴上三鑫公司的“三鑫”印花标志,否则不得出售,而贴一个印花标志就得交纳一笔费用。三鑫公司生意异常火爆,财源滚滚,公司成立第一年,营业收入达到6000余万元,当年中国财政总收入仅3.45亿 黄金荣看到自己挂个虚名就赚了大钱,就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造了两幢楼房,一幢216号送给杜月笙,一幢212号送给张啸林。于是,杜月笙的家从民国路钧福里搬到华格臬路,人称他的住宅为杜公馆。 做赌场生意,做烟土生意毕竟不太上台面,杜月笙考虑如何做既赚钱又有脸面的新生意。 这时,1928年春节,四行储蓄会经理钱新之来访,建议他办银行。 “以您的名望办实业才对,那样名望会更大,办实业第一要义就是办银行。”钱新之说。 金融家钱新之 杜月笙连连点头,深为所动。他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创办银行。上海滩除了“黄”、“赌”、“毒”以外,最赚钱的是开办银行。瞧瞧,外滩至江西路一带银行林立;更重要的是,银行家可是有头有脸啊。 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自任董事长,黄金荣、张啸林和金廷荪则担任常务董事和董事。开业那天, 社会 各界头面人物纷纷前来捧场。 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 1931年7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遭遇灭顶之灾,一连几天,银行门口排着长龙似的队伍,争先恐后地挤兑现金。董事长陈光甫赶忙赶到杜公馆求救。第二天,银行门口驶来一辆小 汽车 ,杜月笙下车走进大门,要求存款300万元。消息传开,挤兑的储户纷纷散去,连杜月笙也来存钱,这家银行实力强大呢。杜月笙救了上海银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浦东、国信、亚东等银行邀请杜月笙出任董事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邀请杜月笙担任常务副董事长,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标志性的人物。 中汇大厦 杜月笙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自身财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0万元,再向朋友借款100万元,建造中汇大厦。中汇大厦建成,其塔楼耸立云霄,是外滩至江西路沿线的一道风景。至今中汇大厦还在,位于上海市河南南路16号。1934年9月,中汇银行迁入中汇大厦办公,上海银行总经理、上海银行公会主席陈光甫将50万两白银存入一年,利息分文不取。 杜月笙雄心勃勃,又扬鞭催马进军轮船业。 杜月笙看中了名人张謇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大达轮船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民营轮船公司,生意一度十分红火,1926年张謇病重去世后,生意开始落败。杜月笙不断吃进大达轮船公司的股票,渐渐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最后出任大达轮船公司董事长。他花了60万两白银,建造了一艘“大达号”客轮,下水之日,邀请各界名流前来观礼。杜月笙成为继虞恰卿之后的上海船联会理事长。 状元实业家张謇 杜月笙后来收购了华丰面粉厂,最终接替荣宗敬和荣德生荣氏兄弟,担任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 杜月笙成为上海金融界和实业界的领军人物。 会做人的杜月笙 人们这样评价上海三大亨: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要要 社会 上善于做人,首先自己要像样子。 杜月笙一改身着短打、手戴戒指的白相人打扮,而是四季身着长衫,即使大热天在家会客也是穿着长衫马褂,他让门生弟子称他为“先生”。 杜月笙从小读书不多,为了在文化上补课,他重金聘请读报秘书,听到不懂的地方就详加追问,一直到弄通弄懂为止。他专门聘请说书先生说书,从春秋战国起,历经秦、汉、唐、宋、元、明直到清朝,他把两千年中国 历史 听了个滚瓜烂熟。杜月笙再忙还是抽空勤练书法,形成了他的书法特色。 我们来看看杜月笙是如何做人的? 民国总统黎元洪下台后到上海,不再有人追捧,可是杜月笙却热情招待,整天陪着他,还在家中大摆宴席,邀请上海名流贤达作陪;他对黎元洪的二三十名随从也是待若上宾。黎元洪深为感动,命令随行秘书饶汉祥当场作联表达谢意。饶汉祥特撰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很喜欢这幅对子,让名家雕刻成黒底金字的楹联,隆重地特地挂在客厅里。 杜月笙和戴笠(右) 戴笠1923年来到上海,艰苦地停泊在十六铺一带。杜月笙偶然和他认识,对他十分赏识。尽管杜月笙已经在上海有头有脸,尽管长他8岁,仍然和他成为结拜兄弟。杜月笙看他在上海滩打拼不易,就请黄金荣把戴笠介绍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戴笠来到广东拜见蒋介石,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后受到蒋介石重用,从此时来运转,开始了辉煌的人生。 章太炎先生 国学大师章太炎看不起杜月笙,因他侄儿在上海租界与权势人物发生房屋纠纷,被迫写信请杜月笙帮忙。杜月笙很快把事情摆平,还专程去往苏州拜访章太炎。临别之际,杜月笙悄悄把一张两千银元支票压在茶杯底下,表示对国学大师的敬仰。此后,二人开始来往。杜月笙本名“杜月生”,章太炎认为不够文雅,为其改名为“杜镛”,号“月笙”,并亲笔为其修订家谱。 杜月笙对达官名流以礼相加,热情热心,他又是如何对待普通百姓的呢? 杜月笙持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 1934年9月,法租界水电工人、环卫工人大罢工,法国人请杜月笙出面调解,杜月笙给主事的法国人打电话:“工人要求工资上涨一倍,你们看着办,不然我也解决不了。” “不行,只能上涨75%!”法国人回答。 杜月笙在杜公馆召集工人代表开会,询问希望工资上涨多少。有的人说40%,有的人说20%也行。 杜月笙挥着扇子说,你们要求太低了,我保证帮你们要到75%。工人代表热烈欢呼。 “法国人不答应罢工期间付工资,你们看行吗?”杜月笙问。 工人代表都说算了。 “不能不要,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得养活家人。这样,法国人不给你,我给。”杜月笙说。 工人们惊呆了,最后,杜月笙补贴了工人30万大洋。 1930年,杜月笙曾对人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杜月笙接济朋友有两大原则,一是给的钱不许退还,二是不许有第三者在场。有人总结,杜月笙对求助的人几乎都是三句话:“你的事情,我晓得了!”“我会替你办好!”“好,再会!” 杜月笙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结交的朋友遍布海内外各界,每天都有上百个人到杜公馆来,“杜先生”、“杜先生”的叫唤声不绝于耳。这些朋友,成为他的 社会 资源,成为他的实力,使得他的世面越越大,名气越来越响。 杜月笙(左一)和中外名流在一起 我们再记录杜月笙关于做人的语录,和大家分享: 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 人面,场面,情面。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上等人本事大,脾气小;中等人本事大,脾气大;下等人本事小,脾气大。 对你吹拍的人,最可能背叛你。伤你最深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 爱骂人的人,内心都很恐惧。一群人中最安静的人往往最有实力。 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善忘是一件好事,善良的人不记得对别人好过,也不记得别人对自己坏过。 快乐最重要,何人、何物、何事使你快乐,你就同他们在一起。何人、何事、何物让你不快乐,你就离开他,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离开他。 看了杜月笙做的事,听了杜月笙的这些话,我们应该理解人们说他“会做人”的原因了。 (待续)
上海滩教父杜月笙(3)
先后娶了五房太太 杜月笙娶了五房太太,其中最有名的是京剧演员孟小冬。 1915年,杜月笙27岁时候娶了元配夫人杜沈月英,她没有生育,和杜月笙领养一子名叫杜维藩。他们结婚后关系不错,沈母去世,杜月笙亲自操办葬礼,还为岳母修建大坟,但后来渐渐就冷淡了。杜月笙劝她少抽鸦片,让她学学林桂生的持家之道,不料沈月英反唇相讥,“你认为她会持家,为什么不娶她呢?”杜月笙勃然大怒,给了她一个耳光。 大太太沈月英 杜月笙忙碌又娶了新太太,对沈月英越加冷淡。沈月英寂寞之中和表弟傅方林私通,四太太姚玉兰发现后告诉了杜月笙。杜月笙从此多年幽禁沈月英,还砍断了她表弟四肢并把他扔进黄浦江,另外一种说法傅方林被 汽车 撞成了残废。 杜月笙第二次婚姻来了。他有一天到丽都花园舞厅,挑选了女孩陈帼英跳舞。她年仅16岁,还在念书,是兼职舞女。杜月笙跳完一曲,就对她说,“我想娶你为二房太太,你愿意吗?”他又请她到一间包厢喝茶,把她揽入怀中,为她宽衣解带……第二天,杜月笙将一份厚礼送到陈帼英的家中,她的父母同意了婚事。杜月笙和陈帼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杜维恒、杜维翰和杜维宁。 1923年,杜月笙又娶了16岁名媛孙佩豪。她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杜维屏,一个叫杜维亲。 右三是二太太陈帼英、右四是三太太孙佩豪 1928年,三位当红的名伶到上海黄金大戏院演出,她们是母女关系,母亲小兰英唱老旦,大女儿姚玉兰唱须生,二女儿姚玉英唱武生。杜月笙看罢戏,兴冲冲地到后台拜访她们,说了许多殷勤的话;母女三人知道他不安好心,待他很冷淡。 姚玉兰(左一)和妹妹姚月英 杜月笙不死心,天天来看戏捧场。他又找到管理黄金大戏院的黄金荣儿媳李志清,坦率地说,他想娶姚玉兰,拜托她做媒。李志清照实转告,姚玉兰和她母亲大吃一惊。她们表示可以嫁给他,但不能做小老婆。杜月笙要李志清转告姚玉兰:婚后一定和她白头偕老,并且不会把她当偏房看待。最后,姚玉兰提出条件:一是必须摆酒设席公开娶她,二是要和其他夫人分开来住。 杜月笙一口答应,并送了一块金手表给李志清表示感谢。 杜月笙和姚玉兰的新房设在蒲石路辣斐坊16号,这一年杜月笙42岁。姚玉兰生了女儿杜美如,杜月笙在女儿满月时请了堂会,知名演员梅兰芳和马连良登场演出,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专程来到杜公馆道贺。四太太姚玉兰为杜月笙生养了二个儿子和二个女儿,他们是杜维善、杜维嵩和杜美如、杜美霞。 上图:杜月笙和孟小冬 五夫人孟小冬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4年后被逐出梅家。杜月笙听闻孟小冬的遭遇,为她请了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师,还给梅兰芳打电话,要他出钱补偿。杜月笙的帮助,让孟小冬很感动。杜月笙还在北京买过一栋别墅送给孟小冬。 黄金大戏院迁址重建,于1937年5月1日正式开幕,揭幕剪彩的人分别是孟小冬、陆素娟和章遏云,孟小冬是姚玉兰请来的,她们是好姐妹。姚玉兰知道杜月笙一直暗恋着孟小冬,她为了讨好他,希望孟小冬能够嫁给杜月笙。 姚玉兰和‘孟小冬 这天晚上,姚玉兰让孟小冬陪自己睡。夜半时分,姚玉兰离开卧室,待到孟小冬醒来,发现身旁睡的是杜月笙。从此,孟小冬成为杜月笙的女人,两人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同居生活。 1948年,中共解放军围困了北京和天津,有钱人纷纷逃离,孟小冬十分惊慌,茫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杜月笙派来一架专机来接她,让她喜出望外。孟小冬到了上海,姚玉兰在茂名公寓大门口迎接,杜月笙在17楼房间里等候,孟小冬从此生活在杜家。 看到共产党即将进入上海,杜月笙携全家逃往香港。他在香港身体越来越不好,为了换个环境计划前往法国,要办护照的时候,孟小冬对他说:“我以什么身份去呢?”杜月笙震动了,感到太委屈她了,于是决定娶她为妻。杜月笙坚持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和孟小冬举行婚礼。他要求自己的所有孩子给孟小冬行跪拜礼,喊她为“妈咪”;他还订下十桌喜宴,以示庆祝。这一年,孟小冬42岁,杜月笙63岁。婚后孟小冬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杜月笙晒太阳,还给他唱戏曲;杜月笙悄悄告诉她,他12岁时就开始喜欢她了,她感动地眼泪流了出来。 1950年,杜月笙在香港和家人合影 再说一下五个太太的归宿。抗战期间,大太太沈月英病逝于上海。二夫人杜陈帼英,1949在香港与杜月笙发生争吵,一气之下带着两个儿子回到上海,后来多次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三夫人孙佩豪,经常带着儿子和佣人居住英伦,1951年在香港给丈夫送终,之后迁居英国,90年代病逝于美国。四太太姚玉兰在香港扶丈夫灵枢迁居台湾,80年代病逝于台湾。1967年9月,孟小冬到台湾定居,1977年逝世。 (待续)
杜月笙的后代现在怎样?
杜月笙的长女杜美如在2004年9月5日刊于《环球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披露了其父一些鲜为人知的秘事:“父亲小时候受过很多苦,所以他发迹后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慈善事业上;……他还为抗日前线捐赠了大笔款项。……解放初期,父亲应毛主席的邀请,回上海定居,黄伯伯(黄金荣)也捎信到香港来,父亲就托《新闻报》总编钱永铭给毛主席写回信,不料信写好后,这位醉酒的朋友却装错了信封,把给毛主席的信错装到给蒋先生(蒋介石)的信封里了。就这样,共产党没有看到父亲的回信,而蒋先生看到父亲有回归上海之意后很生气,这件事情给父亲留下千古遗恨。”杜月笙1951年病逝于香港。 杜月笙的子女都不走黑道。杜维善定居加拿大,曾回国访问过。杜维宁一直生活在大陆。杜美如夫妇侨居约旦,一直不加入该国国籍,在那里开了第一家中国餐馆“中华餐厅”,现打算回上海。杜美如的母亲姚玉兰是京剧名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