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
提示:

眨眼之间

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他的代表作《思考,快与慢》中,就系统、深入地讨论了人类具有的两套决策系统:一个是系统1,潜意识层面的自动决策系统,这是“快系统”;另一个是系统2,意识层面的理性决策系统,这是“慢系统”。卡尼曼指出,我们大部分决策是依赖系统1,也就是直觉做出来的。《眨眼之间》比《思考,快与慢》出版得更早,当时对公众来说,潜意识的这套快速决策系统还非常神秘




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有这种不假思索的决断力,只要掌握正确方法,妥善运用,就能大大提升在眨眼之间洞察真相的功力。



第一,为什么说潜意识层面的瞬间决断力,是意识层面的理性思维所无法替代的?

潜意识系统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动运行”。大脑将很大一部分复杂的思考工作委托给了潜意识,让它时时处于自动运行的状态,帮助大脑判断周围环境、警示危险等等。除了自动运行,潜意识系统的另一大特点是“快”。



第二,潜意识瞬间决断力的奥秘是什么?

潜意识瞬间决断力的奥秘就在于“薄片分析法”。也就是只通过少数几个关键细节,就可以洞察到事物本质的分析方法。



第三,运用瞬间决断力来做决策时,我们要注意避开什么雷区?

一旦薄片分析法受到诱导或者干扰,就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偏差。

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偏见,比如人种偏见、身高偏见、性别偏见等等,会明显影响潜意识的判断,而我们的意识层面却往往拒绝承认受到了偏见影响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我们在决策时,不能片面地跟着快系统的感觉走,而要有意识地去激活慢系统,用理性思考去检验快系统所得出的结论,才能提高决策质量,减少偏见和错觉。

眨眼之间的介绍
提示:

眨眼之间的介绍

本书汇集了著名剪辑师沃尔特 默奇极具创造性的、多层面的思考,可以说这对过去的剪辑观念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开篇他便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剪接可以被接受?从这里开始,默奇带领读者进入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贯穿其间的既有美学上的追求也有实际操作上的考量。他对很多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剪辑时、做梦时、现实生活中影像的连贯性与非连贯性,判断好剪辑的标准,眨眼的动作既类似于剪辑时的画面切换又是出于一种情感暗示,等等。在新版本扩充重写的部分中,默奇总结了数字剪辑在技术与艺术层面的优势和可能产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