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扇18发动机
轰-20、轰-6、歼轰-20
轰-20、轰-6、歼轰-20 2022年11月30日,根据年度联合演习和训练计划安排,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轰炸航空兵和俄罗斯空天军远程航空兵部队,实施了本年度第二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任务。 俄军出动了图-95MS型战略轰炸机和苏-35S、苏-30M2型战斗机,中国空军出动了轰-6K型轰炸机、歼-16型战斗机,以及运油-20型空中加油机为歼-16型战斗机加油。中俄两国空军战略巡航日本海、东海、西太平洋洋面,同时完成了对方机场的互降,实现了中俄两国联合战略巡航史上的又一突破。 俄罗斯图-95与轰-6K的前身图-16均为1952年首飞,同年首飞的还有美国B-52。不过如今的轰-6K已然脱胎换骨。 中俄两国轰炸机部队现状 以俄罗斯空天军轰炸机部队的建设现状看,俄罗斯空天军轰炸机部队的装备建设优势,是装备分级比较合理,具备跨洲际攻击能力和战略核打击能力。说俄罗斯空天军远程航空兵“装备分级比较合理”,俄罗斯空天军的轰炸机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起码可以有两种分类、多个级别。 以轰炸机担负的作战使命而言,从低到高就可以划分为前线轰炸机,战役轰炸机,战略轰炸机三种。它们分别是担负前线航空兵战役纵深遮断的苏-34、担负战略/战役纵深遮断和战役级航空制海的图-22M3、以及担负战略纵深精确打击和战略核攻击任务的图-95MS和图-160M。未来,在PAK-DA研制成功之后,也属于战略轰炸机这个类别。 但是,俄空天军轰炸机部队的装备劣势,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装备普遍比较老旧,无论是图-95MS还是图-160M,其机龄都在三十年以上了,新的图-160M2还在以一年一两架的速度手搓着。 装备老旧的话,在部分作战性能上就有所欠缺,比如此次联合战略巡航的图-95MS,座舱的飞行员、无线电操作员、导航员战位如同“苏维埃钟表店”。在诸如电抗能力、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态势感知能力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足。 而以中国空军轰炸航空兵的装备现状来看,情况和俄罗斯正好相反,中国空军轰炸航空兵的劣势在于装备缺乏层次。毕竟咱们只有一款轰-6系列轰炸机。 该机在苏联空军中的原型图-16,就是个类似于图-22M的中型/战役轰炸机。虽然经过多轮技术状态提升,但是轰-6系列提升到现在,也依然是个战役轰炸机的量级。只能在遂行某些特殊的战略任务时,才能够得上“战略轰炸机”的边。 但是,中国空军绝大多数轰-6系列轰炸机,优势是机体状态年轻。比如轰-6K/J等,都是在最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制造出来的。相比美俄的那一帮已经服役了几十年、甚至五六十年的“老爷机”,优势不知道大到什么地方去了。尤其是态势感知、电子对抗,使用精打武器的能力等,咱们的飞机虽然量级不高,但能力不弱。 如今战略轰炸机的作用 但无论是中国空军还是俄罗斯空天军,甚至是美国空军,对战略轰炸机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定位,都是基本相同的。 由于各国由先进态势感知单元、地导阵地、具备超音速截击性能的拦截机、自动截击数据链等组成的防空网络已经相当强力。即使是在乌克兰战场上,也几乎没有俄空天军战略轰炸机凌空轰炸这种事了。 因此以往战略轰炸机遂行的、飞到对方国土上空实施凌空轰炸、毁灭对方军事和社会财富的功能,已经普遍不复存在。中美俄对轰炸机的定位,全部都是飞在天上的精确制导武器、尤其是具备战略纵深打击能力的巡航导弹发射架。即使是使用核武器,也几乎没有派出轰炸机实施穿透性攻击的想定,而普遍都是采用防区外发射的模式。 既然大家都是飞在天上的导弹发射架,那么差距自然也就没这么大了。所以,虽然中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在装备上,相比俄罗斯空天军显得体量不足,尤其是缺乏威武雄壮的战略轰炸机。但是,在大家的任务模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咱们的轰-6K相比图-95MS的劣势实际上也没有这么大啦,无非是人家带的导弹多一点,飞的远一点而已。但是,战术任务不同那性能就不同,够用就好。 中国空军未来的轰炸机部队 当然,对于中国空军而言,目前这个装备状况还是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的: 一方面我们前面说了嘛,中国空军现在装备的轰炸机只有一种,也就是轰-6和它的家族成员们。而美俄两国的战略轰炸机型号较多,分级科学、分别承担不同种类的战术任务,可以极大地提高任务灵活性和执行不同种类任务时的性价比。 另一方面,中国空军未来给自己的定位是战略空军。既然是战略空军,那就必须具备直接打击主要假想敌本土的能力,且应当具备空基核打击能力。这就使得中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在不久的将来,必然要装备远程、战略、重型轰炸机。 这种装备和建军设想,就使得中国空军在未来,可能会维持“三种轰炸机”的装备建制:最高层次的,是“水分子”轰炸机。其实从最早马晓天司令透露说、中国空军正在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的时候,咱们就知道中国空军未来必然会有这样一个轰炸机的类型。当然该型轰炸机不仅仅是“远程轰炸机”,从起飞重量上来说应该被归入重型轰炸机的类别,在具备的任务能力上,应该被归入战略轰炸机的类别。 同时考虑到轰炸机的任务也在逐步拓展,任务“向下兼容”的情况比较突出。因此,我军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不仅可以承担战略任务,也可以承担战役战术任务,任务兼容自然就会有性能取舍。咱们的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在此类技战术性能上如何取舍,怎样实现最佳的任务性价比?可以看一看美军B-21型战略轰炸机,也许在美军装备的身上,可以找到我们的答案。 在新一代远程轰炸机之下的,则是新一代中型、中程、战役轰炸机。和美国空军面临的作战任务有所不同的是,中国空军和俄罗斯空天军一样,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在毗邻自身本土的陆地和海洋上空作战的需求,有时候作战半径在2000到3000千米左右。这个作战半径使用战略轰炸机性能比较过剩,使用前线轰炸机性能又有不足,尤其是打击这个作战半径内的战略纵深目标,使用战术级空面导弹是明显不够的,必须使用空射中远程巡航导弹,前线轰炸机很显然是带不了这个量级的武器的。 这种特殊的作战需求,决定了图-22M和轰-6K这样的机型,在中俄两国空军中始终具有比较大的生命力。中国空军的这些轰-6K/J,从生命力上来说可以一直使用到2040年前后;而在那前后,类似的任务究竟交给什么机型遂行,是由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向下兼容(类似于美军一样),还是研发轰-6系列的替代机型,再搞出一个更先进的中型轰炸机出来,也值得观望。 最后一个级别,则是战术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多用途战斗机。在冷战时期这三个机型的划分是比较明确的,但在冷战结束之后空军作战装备通用化。即使是一向坚持专机专用的苏联空军/俄罗斯空军,苏-34也呈现出了“万金油”的趋势,原本专职的前线轰炸机,也在承担原本战斗轰炸机承担的战役战术纵深遮断任务。 此前美媒称:中国正在寻求开发2种隐形轰炸机,那么歼轰-20有没有可能呢? 对于中国空军而言,类似的机型估计在中国空军中会被统一定义为战斗轰炸机,也就是歼轰-7A这样的机型。至于歼轰-7A的后继型号是否存在,正在试飞的歼-20型战斗机双座型到底具备怎样的技术定位,是单纯的“无人机指挥机”,还是类似于FB-22这样的战斗轰炸机,也值得观察,这决定了中国空军未来轰炸机部队的装备建设的选择。 总之,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未来无限可能。虽然暂时我们相比俄罗斯空天军略显不足,但未来必然实现反超,让我们拭目以待。
轰-20、轰-6、歼轰-20
歼11系列战机虽然目前仍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机型,但随着歼16这样的新型战机出现,歼11战机收到的关注比往常少了许多。但美媒《1945》却在一篇报道中提出,相对于多用途的歼16,最新的歼11BG才是中国最好的非隐身战机,性能远在俄制苏35之上。 从歼11A到歼11BG 歼11在中国空军的发展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在歼11出现之前,中国空军并无第三代战机的研发制造能力。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的空中力量对中国空军形成了跨代的性能优势。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军引进俄制苏27SK战机后,这型双发重型战机的优异性能给中国空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了尽快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在24架原装苏27SK到货以后,我军又再次提出从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的生产线。 国产化的苏27SK被中国空军命名为歼11A,但由于当时负责生产这型飞机的沈飞并未吃透苏27SK的核心技术,导致歼11A的性能远不如原版苏27,仅生产了百余架后就匆匆停产。 歼11A的问题很多,以至于当时的中国空军验收代表认为,歼11A战机暂不具备进入空军服役的能力。为了满足我军的需求,沈飞迅速投入了歼11A的改进工作,并在歼11A的基础上发展出歼11B这一新型号。 沈飞在吃透苏27战机的气动设计后,在保留原版优秀设计的同时,使用更加先进的国产航电更换了全机的电子设备,相比于歼11A和苏27SK,歼11B已经是一架四代战机。 此后,沈飞又在机身材料和发动机上进行国产化改进,通过复合材料机身的应用解决了苏27战机受人诟病的机身寿命不足问题,同时将俄制AL31F涡扇引擎更换为国产涡扇10太行引擎,实现了战机心脏的国产化。 全面升级的歼11B终于得到了中国空军的认可,开始大批量进入各作战部队服役。根据部队的使用反馈,歼11B相对于歼11A和苏27SK,在雷达等关键性能上大幅度提升,国产航电的引入还让歼11B获得了对海对地打击能力,将战机从单一用途的空优战机转变为一型具备一定多用途能力的先进战机。 随着歼11A和苏27SK相继退役,歼11B已成为了中国空军的顶梁柱。但沈飞并未就此停下歼11飞机改进升级的脚步,歼16和歼11D应运而生。歼16脱胎于歼11BS双座战机,更换了与歼20同款的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配套航电,目前已成为中国空军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四代半重型多用途战机。 而歼11D则是在歼11B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在研发过程中和歼16一样吸收了国产五代机的相关技术,并借鉴了俄制苏35的战机相关经验,从而研发出的一型中国版终极侧卫。 但歼11D却没能和歼16一样进入空军服役,这主要是因为我军目前装备的歼11B都远未到替换年限,正处于服役周期中的青年阶段,再加上歼11B的数量众多,匆忙更换后续机型性价比太低,歼11D只能退为技术储备。 但随着中国空军国防形势的转变,歼11B的现代化升级需求愈发迫切,沈飞将歼11D的相关技术应用到现役歼11B机体上进行改进,由此诞生了目前歼11系列的最先进版本——歼11BG。 与苏35孰强孰弱 由于国产歼11家族和俄制苏27家族同宗同源,不免被世人拿来比较。自苏27家族的最新成员苏35战机问世后,在相当一段时间,苏35都被认为是该系列的终极版本。 国产歼16出现后,终极侧卫的称号花落谁家出现了争议,但歼16毕竟是一型双座战机,定位更接近苏30SM而非单座的苏35。直到歼11BG的出现,苏35才真的迎来相同量级的竞争对手。 歼11BG和苏35虽然都属于四代半战机,但含金量却完全不同。由于歼11BG有着后发优势,其雷达航电和武器水平均来自于国产第五代战机,简单来说,歼11BG是在四代机的壳子里装上了五代机的内容。而苏35战机的研发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虽然苏35也搭载了与俄制苏57第五代战机相同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但与歼11BG装备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雪豹E几乎可以被称作是落后产品。为了将新型雷达的优异性能发挥到极致,歼11BG还可搭载PL10和PL15两种新一代空空武器。 PL10是我军目前现役的主力格斗弹,和美制AIM9X等一样属于第四代格斗弹,具备在强干扰环境下的全向截获和发射能力,代表着空中近距格斗的未来。而PL15则是一型超远程主动雷达弹,最大射程超过200公里,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有了先进雷达和空空武器的加成,歼11BG的对空作战能力几乎与第五代战机持平,也代表了目前苏27家族的最高技术水平,对苏35更是有着跨代优势。这也是为何美媒会认为歼11BG才是中国空军最强非隐身机,作战性能远超苏35的真正原因。 当然,在歼11BG的研发过程中,苏35战机的一些改进思路也被沈飞吸收,如苏35战机配备的全向矢量喷管。中国空军通过苏35战机意识到矢量喷管对于战机机动性的提升立杆见影,国产化的同类产品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在新批次的歼11BG上。 歼11战机家族从仿制到追赶再到超越,也成为了中国航空技术发展历程的缩影,未来这一发展模式还将继续为中国空军提供更加先进的战机,为拱卫国防安全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