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太原保卫战

太原保卫战是怎么失败的?
太原保卫战是怎么失败的?
提示:

太原保卫战是怎么失败的?

靖康元年二月十日,在得到赔款,割地诏书,亲王为人质后,金军开始撤离开封,金军第一次开封保卫战在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获得了成功。然而被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并不甘心沦亡异族之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 三镇中的太原自宣和七年十二月就被金军包围,太原军民在太原军民在副都总管王禀等领导指挥下,打退了金军一次又一次进攻,将西路金军牵制在太原城下,为开封减轻了压力。 靖康元年二月,完颜宗翰久攻太原不下,便留一部分军队包围了开封,自行率主力南下,走到半路,获得了钦宗割让三镇的消息,于是又返回太原。 太原军民不甘心沦亡于异族,不让金人进城。三月钦宗见军民反对割让三镇,便下诏,表示不割让三镇,并罢黜了主和议与极力主张割让三镇的李邦彦、李税、郑望之等人。命种师道、姚古、种师中解救被金军包围的太原。 金军在太原城外筑起堡垒包围了太原城,并打退了宋朝的援军,种师中力战殉国。 以门下侍郎耿南仲为代表的投降派又极力主张割让三镇给金以求和,遭到李纲等坚决反对。耿南仲排挤李刚,这时种师道老病告归,便让李纲接替种师道担任河北宣抚使,然而,李纲为出兵做准备时,钦宗不但不支持,反而处处刁难。部队缺乏马匹与其他军需物资,朝廷均不供给。在没有作好必要准备的情况下,钦宗多次催促李纲出兵。 各路主将都受朝廷指挥,不受李纲节制,皆不进军。 到了八月,钦宗的态度有发生了改变,决定向金以税钱代替割三镇,把主张抗金的大臣一一逐出朝廷。并罢免了李纲。而金军也决定再度南侵,坚守了八个月的太原城,粮食断绝,士兵们先吃牛、马、骡等牲口,最后甚至吃弓箭的筋、甲。百姓则以树皮、野草充饥,大多数军民战死、饿死。剩下的已饿得走不动路,拿不起武器,在这种情况下金军才于九月初三日攻破城池。但王禀等将领仍率领军民进行巷战,最后,大多壮烈牺牲。王禀受伤数十处,宁死不屈,投水自尽。

急!求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特点
提示:

急!求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百团大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枣宜会战特点

平型关大捷特点: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徐州会战特点:徐州会战鼓舞了抗战的中国军民,持久消耗战略的完美诠释,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成为泡影。 太原会战的特点:太原会战实行片面的政府军队的抗战路线,未发动广大人民力量参与。初期积极,后期消极。 百团大战的特点: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的特点: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台儿庄战役的特点: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总是分不清,能详细介绍下吗?
提示: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淞沪会战总是分不清,能详细介绍下吗?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的具体解释如下: 1、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2、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该战是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率领所部,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出征,与日本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浴血死拼取得的首战胜利,有力配合了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迟滞了日军的战略进攻,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计划,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3、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台儿庄战役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 (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它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战役由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第一次,蒋介石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亲自勉励池峰城,前线将士因而士气大振,大大增强了前线将士的战斗力。 4、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