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提示:

《一个都不能少》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菊豆一把大火烧毁了在杨府的所有苦与乐。可以看作这是一种殉情,为杨天青而殉;可以看作这是一种解脱,从封建礼教束缚之中的解脱;更可以看作这是一种呐喊,为自己不公命运的呐喊。 杨金山下身瘫痪以后,只能终日在家,并且随时需要人照顾。杨金山因从自己妻子菊豆口中,得知杨天白不是自己亲生血肉后,一直想害死杨天白。谁知天白早不开口晚不开口,恰要在被杨金山推下染池的那一刻叫了一声“爹”幸而救了自己一命。恰恰就是这一声“爹”也注定着日后悲惨的结局。经历此事之后,杨天白和杨金山走得更近了,在外人的眼里他们就是一对父子,在杨金山的面子上,杨天白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看似和睦的一家,实则不然。这一点的讽刺之处就在于,杨天白这个所谓的爱情的结晶是由菊豆和杨天青所生,对于杨天青来说,明明自己是孩子的生父,却只能管自己的儿子叫做弟弟。杨天青何许人也?一个在染坊帮忙的人,一个爹娘死得早,被邻居杨天青领养的人。在情谊上,杨金山是杨天青的衣食父母,是收养了他,并把他抚养成人的人。因此不管是在封建思想里还是传统文化之内,杨天青对杨金山都应该心怀感恩,知恩图报。但事实是杨天青和菊豆相爱了,并且是真心相爱。这种情爱没有对错,这情爱之后的结晶即“杨天白”更无对错。错就错在那压得让人无法喘息的世俗,那让人无法逃离的世俗。 介于这种“侄子”和“婶子”的关系,菊豆和杨天青没办法光明正大成为夫妻。用杨天青的话说:被人知晓,会逼死人的“。偷情的最坏结果就在于被别人发现。街坊邻居在村口风言风语,杨天白直接拿了一把菜刀要去杀议论之人。这种”杀“可以说是维护自家名誉也好,还是对杨天青的恨也罢。总之是让这个还在成长的少年受到了来自外部无法屏蔽的伤害。这个不喜言语,把事情都放在心里的孩子,听完别人议论纷纷之后回到家里,恰在地窖里目睹了自己母亲和杨天青偷情的事实。或许在这个少年的心里,母亲再有过错都还是母亲,而杨天青就是那个无法被饶恕的人,甚至到了罪有一死的地步。菊豆亲眼目睹了杨金山的溺死,也同样目睹了杨天青的溺死。对于这个女人来说,不论是贞洁名誉还是此生挚爱,在杨天青溺死的那一瞬间已化为虚无;对于这个女人来说,活下去也再无意义。 这是一个悲剧。一悲在于:杨金山花钱买菊豆做媳妇,在20年代的中国,遍地可见。那个时候的女人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遇到不好的夫家,命运如同牲口。就像电影的前半部分,她们的生活类似于菊豆那般,犹如人间炼狱。二悲在于:封建礼教之下的婶侄之恋。没钱的男人一辈子都没有成家的机会。不幸菊豆与没成家的(侄子)杨天青相爱了,这种相爱在今天来看,能被世人理解。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之下,这是一件被世人唾弃,甚至会“逼死人”的大事。这种大事违背了伦理纲常,不符合任何允许其继续存在的条件。三悲在于:杨天白的诞生。这是一种悲剧的延续,是一种上辈人的罪,下辈人还要继续偿还的悲哀。纵使杨天白继续活下去,这一辈子也要背负一个“野种”的名声。更加悲剧的一点还在于,这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延续,杨天白在自己母亲口中得知杨天青是自己亲生父亲之后,依旧还是给了那个在生死之间苦苦挣扎的父亲一棒子,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父溺死。这种面对生父冷酷无情的态度,不仅可以看出他对这份情感的不认同,更加可以体现出他已经是站在了封建礼教的那边了。纵使这一棒子,斩断了自己母亲活下去的唯一希望,他也在所不惜。实在是可悲呀!人物的命运怎会如此?生活会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并非“存在即合理”。因为不能忽略一个叫做“时代“的东西。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提示:

一个都不能少影评

《一个都不能少》令张艺谋洗尽铅华,重新回归熟悉的农村题材,还是擅长的“一根筋”似的人物刻画。 本片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讲述了一名农村教师魏敏芝发现班上一名学生辍学到城市中打工时,为兑现给校长的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开始了她大都市漫漫寻人路的艰辛历程。 在这部作品里,张艺谋不仅侧面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破陋不堪的教室,三条腿的教桌,每天只能用一根粉笔,学生随时面临辍学,而且直面渗透了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教育。 在不粉饰不雕琢的状态下,向民众诉说着日益远离当代都市的优良品质——对追求的执着,民风的淳朴以及人性的善良,旁敲侧击的反讥了当代人对于信仰的缺失或灵魂的迷失。 尤其是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