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 两人之间的友谊是怎样的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 两人之间的友谊是怎样的
提示: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简介 两人之间的友谊是怎样的

1、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2、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提示: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音乐才子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出此曲的感情和意义,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伯牙悲痛欲绝。 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扩展资料 原文: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意在高山,钟子期说:“弹得太好了!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 琴声就像水势浩荡的江河。”不论伯牙(弹奏时)想什么,钟子期总是能准确地说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俞伯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钟子期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提示: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那一刻,我的世界阳光灿烂;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那一刻,我的世界芳香四溢。——题记

  流水潺潺,琴声悠悠,弦音绕耳。听,竹林中,子期与伯牙正合奏一曲高山流水。那水的轻柔,那山的豪迈,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完全把它们呈现出来。那音绝非弦音,那是心中的声音,是两颗怀着真诚的心,相互碰撞,相互交缠发出的肺腑之音……我感动了,我也伤心了。

  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钟俞之交,惊天地,泣鬼神。一个隐居山林之人,一个精忠报国之士,因为拥有共同的音乐梦想,因为怀着相同的真诚之心,走到了一起。他们观世界,谈音乐。可是国家需要人才,于是伯牙不得不再去报效国家。他们相约十年后再次相见,再度把酒言欢。声声誓言,句句肺腑,可天公不作美,子期先逝了,他不得已违背了十年的那个誓言。而伯牙,朝廷命官,十年后,他再次来到了此地,到处打听伯牙子期的消息,可结果是那一堆黄土和那一块冰冷的墓碑。他伤心、绝望,悲伤中噙着泪水,在子期墓前,独奏一曲高山流水。曲调激昂却又夹杂着一份悲伤,这伤只有他懂,只有他才知道那种失去知己的悲痛。收曲时,弦断,余音绕山林而不休。弦断,心死,伯牙誓言从此再不复鼓。那一刻我才懂什么是真诚,什么是“千载难逢一知己”,我被这颗赤诚的心所打动,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我伤心的痛不欲绝。

  钟俞之交,感人肺腑,今人之事,痛不欲绝。面对这惊天动地的钟俞之交,我敢问今人呢?他们早已被利益蒙蔽了的双眼,早已被金钱腐蚀了的灵魂,早已被权利充满的大脑,它们何谈真诚?何谈钟逾之交?何谈知己?天无言,地无语,一切都在沉默,一切都在自省……

  听,那弦音,甚是悲凉,那是伯牙失去子期之痛,那也是伯牙看待今人所行之事之痛。

  我看到伯牙因子期仙逝而不再复鼓的时候,我的内心被这种深情所打动,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那一刻,我才真正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存在那一份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