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汲黯

汲黯汉武帝为什么容忍以下的冒犯?
汲黯汉武帝为什么容忍以下的冒犯?
提示:

汲黯汉武帝为什么容忍以下的冒犯?

《吉安传》《汲黯传》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赵孟_所著的《汲黯与郑当世合传》。这篇文章描写的是西汉武帝时期的第一流人物汲黯,汲黯家世代为官,濮阳人,性格长盛。汲黯是一个正直的人,经常在法庭上劝谏汉武帝,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但由于汲黯官话正直,自以为是,所以汲黯长期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总是被汉武帝调走,但汉武帝一直信任汲黯。《汲黯传》讲述了他的倨傲、忠厚、敢谏的故事,令朝中官员肃然起敬。这篇文章中记载,当朝官员见丞相田粉时,都是毕恭毕敬地鞠躬,而汲黯只鞠躬,见卫青将军时,也只是同等礼遇,所以后人评价汲黯是个不知礼数的人。汲黯两次出使。他不想半途而废,就私自回来,或者私自给百信发救济粮。他批评别人的错误,从不表现出恶意,但这不能怪他。毕竟他连皇帝老儿的面子都不给,还会给面子。文章记载他四次触怒汉武帝,三次责骂宰相兼御史张汤。他的话非常尖锐。朝廷里很多人都怕汲黯,张汤、公孙弘等人更恨汲黯。汲黯之所以还能以这样的人物在朝廷任职,是因为汉武帝深知汲黯的才华,对汲黯如此宽容忍让,就像唐太宗对魏徵一样。汲黯信奉黄老之学,主张无为,与汉武帝的酷刑政治相悖。因此,汲黯与汉武帝的不和是汲黯不断苦谏的原因。《汲黯传》中的主旨也表达了作者对汲黯的爱恨情仇。吉安开仓。他是汉武帝时期朝廷第一流的人物,字常茹,濮阳人。一个官员的人生经历,他的祖先深受国家的爱戴。起初借助父亲的关系,为太子洗马,后来被封为九卿。被汉武帝称为“国务大臣”。吉安建仓记录在《汲黯列传》和《史记-汲郑列传》。故事讲述汉武帝在位时河内郡发生火灾,烧毁房屋千余间。汉武帝让汲黯去视察情况。汲黯回来告诉汉武帝,那里的火灾不是特别严重,造成的损失也不是很大。但是他路过河南县的时候,那里的老百姓很穷,因为当地干旱特别严重,百信颗粒无收,灾民那么多,连父亲都把儿子吃了。汲黯亲自带着杰夫,下令在河南郡开设官粮,救助百姓。汲黯亲自把杰夫还给汉武帝,要求汉武帝惩罚他擅自执法的行为。但汉武帝觉得汲黯做得对,回来主动向汉武帝说明情况,于是汉武帝没有处分汲黯,而是任命汲黯为荥阳县令。汲黯觉得当知府很丢脸,就辞职回家了。汉武帝知道后,立即任命汲黯为朝廷大夫。因为汲黯太过老实坦白,经常无情地劝诫或批评汉武帝,所以汲黯的惊悸被汉武帝转移了,但他在汉武帝心中还是很重视汲黯的。对于汲黯的告诫,汉武帝会认真考虑并采纳。汲黯最后的职位是淮阳太守。因为汲黯生病,他在就任淮阳太守七年后去世。吉安武帝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名人。历史上,汲黯被认为是汉武帝唯一能容忍的朝臣建元三年,汉武帝得知东越来侵,派汲黯去视察。汲黯半路回家,让汉武帝大吃一惊。汲黯公然藐视甜心杭迪的权威。汲黯觉得汉武帝没必要管这种事。汉武帝如何处理汲黯的抗命不敬,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咎由自取,没有严惩。汉武帝一直采取武力镇压匈奴入侵的原则,而汲黯则主张与匈奴交好,以避免战争带来的伤害。所以汲黯经常给汉武帝出主意,汉武帝在这件事情上非常固执。但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责怪汲黯,而是积极听取汲黯的意见。因为汲黯正直诚实坦率,在朝中经常批判别人,尤其是张汤。他们两个是水火不容的。汲黯骂张汤很厉害,两人经常吵架。但是,汲黯总是骂到张汤的痛处,让张只恨得牙痒痒。毕竟汲黯连汉武帝都骂了,又能怎么样呢?汲黯真的骂了汉武帝,因为汉武帝外儒内法,所以汲黯看到后,直接指出汉武帝内心欲望多,表面上还要装仁义,弄得汉武帝很尴尬,愤然地下了台。尽管汲黯多次触怒汉武帝,汉武帝还是对汲黯赞不绝口。即使汉武帝经常愤然调走汲黯,但他并没有真正疏远汲黯。汲黯晚年的时候,汉武帝还在召回汲黯,但是汲黯当时跟不上,死于上任途中。吉安墓吉安墓园位于冀中镇以北500米处。1963年6月,被省文化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城镇以“吉安”命名。在汲黯墓遗址的东侧,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汉淮阳太守汲黯墓”。汲黯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名人。历史上,汲黯被称为汉武帝唯一容忍的可以犯罪的臣子。汉武帝任性自负,汲黯倨傲无礼。但两人却能和平共处多年,让人不得不对吉安的勇气刮目相看。建元三年,汉武帝得知东越来侵,派汲黯去视察。汲黯半路回家,让汉武帝大吃一惊。汲黯公然藐视甜心杭迪的权威。汲黯觉得汉武帝没必要管这种事。汉武帝如何处理汲黯的抗命不敬,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咎由自取,没有严惩。汉武帝一直采取武力镇压匈奴入侵的原则,而汲黯则主张与匈奴交好,以避免战争带来的伤害。所以汲黯经常给汉武帝出主意,汉武帝在这件事情上非常固执。但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责怪汲黯,而是积极听取汲黯的意见。因为汲黯正直诚实坦率,在朝中经常批判别人,尤其是张汤。他们两个是水火不容的。汲黯骂张汤很厉害,两人经常吵架。但是,汲黯总是骂到张汤的痛处,让张只恨得牙痒痒。毕竟汲黯连汉武帝都骂了,又能怎么样呢?汲黯真的骂汉武帝,因为汉武帝外儒内法,所以汲黯看到后,直接指出汉武帝内心欲望多,表面上还要装仁义,弄得汉武帝很尴尬,愤然地下了台。尽管汲黯多次触怒汉武帝,汉武帝还是对汲黯赞不绝口。即使汉武帝经常愤然调走汲黯,但他并没有真正疏远汲黯。到了汲黯晚年的时候,汉武帝还在召回汲黯,但是汲黯在那个ti就跟不上了

名臣汲黯,屡屡触怒汉武帝,为何汉武帝总是能够容忍他的犯上?
提示:

名臣汲黯,屡屡触怒汉武帝,为何汉武帝总是能够容忍他的犯上?

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字长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名义,持节开仓放粮赈济贫民,人民大悦。汲黯与人相处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很注重志气节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皇上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时候,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做了丞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竟然不予还礼。而汲黯求见田?时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汲黯多病,而且已抱病三月之久,皇上多次恩准他休假养病,他的病体却始终不愈。最后一次病得很厉害,庄助替他请假,皇上问道:“汲黯这个人怎么样?”庄助说:“让汲黯当官执事,没有过人之处。然而他能辅佐年少的君主,坚守已成的事业,以利诱之他不会来,以威驱之他不会去,即使有人自称像孟贲、夏育一样勇武非常,也不能憾夺他的志节。”皇上说:“是的。古代有所谓安邦保国的忠臣,像汲黯就很近似他们了。”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蹲在厕所内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皇上曾经坐在威严的武帐中,适逢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避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张汤刚以更改制定刑律法令做了廷尉,汲黯就曾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说:“你身为正卿,却对上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遏止天下人的邪恶欲念。安国富民,使监狱空无罪犯,这两方面你都一事无成。相反,错事你竭力却做,大肆破坏律令,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尤为甚者,你怎么竟敢把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章制度也乱改一气呢?你这样做会断子绝孙的。”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辩,张汤辩论起来,总爱故意深究条文,苛求细节。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志气昂奋,不肯屈服,他怒不可遏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绝不能让刀笔之吏身居公卿之位,果真如此。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必令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及至国内事端纷起,下层官吏和不法之民都弄巧逞志以逃避法网,皇上这才要分条别律,严明法纪,张汤等人也便不断进奏所审判的要案,以此博取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抨击公孙弘之流内怀奸诈而外逞智巧,以此阿谀主上取得欢心;刀笔吏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言加以诋毁,构陷他人有罪,使事实真相不得昭示,并把胜狱作为邀功的资本,于是皇上越发地倚重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张汤则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公孙弘做了丞相,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管界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居住,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大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任汲黯为右内史。”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任中政事井井有条,从未废弛荒疏过。大将军卫青已经越发地尊贵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做了皇后,但是汲黯仍与他行平等之礼。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受到皇帝的尊敬和器重,地位更加显贵,你不可不行跪拜之礼。”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他这么说,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看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爱直言相谏,固守志节而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事情诱惑他。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就像揭掉盖东西的蒙布或者把快落的树叶振掉那么容易了。”当今天子已经多次征讨匈奴大获战绩,汲黯主张与胡人和亲而不必兴兵征讨的话,他就更加听不进去了。当初汲黯享受九卿待遇时,公孙弘、张汤不过还是一般小吏而已。等到公孙弘、张汤日渐显贵,和汲黯官位相当时,汲黯又责难诋毁他们。不久,公孙弘升为丞相,封为平津侯;张汤官至御史大夫;昔日汲黯手下的郡丞、书史也都和汲黯同级了,有的被重用,地位甚至还超过了他。汲黯心窄性躁,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怨言,朝见皇上时,他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垛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皇上沉默不语。一会儿汲黯退了下去,皇上说:“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黯这番话,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 时隔不久,匈奴浑邪王率部众降汉,朝廷征发两万车辆前去接运。官府无钱,便向百姓借马。有的人把马藏起来,马无法凑齐。皇上大怒,要杀长安县令。汲黯说:“长安县令没有罪,只要杀了我,百姓就肯献出马匹了。况且匈奴将领背叛他们的君主来投降汉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让沿途各县准备车马把他们顺序接运过来,何至于让全国骚扰不安,使我国人疲于奔命地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将呢!”皇上沉默无言。及待浑邪王率部到来,商人因与匈奴人做买卖,被判处死罪的有五百多人。汲黯请得被接见的机会,在未央宫的高门殿见到了皇上,他说:“匈奴攻打我们设在往来要路上的关塞,断绝和亲的友好关系,我国发兵征讨他们,战死疆场与负伤的人数不胜数,而且耗费了数以百亿计的巨资。臣我愚蠢,以为陛下抓获匈奴人,会把他们都作为奴婢赏给从军而死的家属,并将掳获的财物也就便送给他们,以此告谢天下人付出的辛劳,满足百姓的心愿。这一点现在即使做不到,浑邪王率领几万部众前来归降,也不该倾尽官家府库的财物赏赐他们,征调老实本分的百姓去伺候他们,把他们捧得如同宠儿一般。无知的百姓哪里懂得让匈奴人购买长安城中的货物,就会被死抠法律条文的执法官视为将财物非法走私出关而判罪呢?陛下纵然不能缴获匈奴的物资来慰劳天下人,又要用苛严的法令杀戳五百多无知的老百姓,这就是所谓‘保护树叶而损害树枝’的做法,我私下认为陛下此举是不可取的。”皇上沉默,不予赞同,而后说:“我很久没听到汲黯的话了,今日他又一次信口胡说了。”事后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皇上大赦,他仅遭免官。于是汲黯归隐于田园。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拜伏于地辞谢圣旨,不肯接印,皇上屡下诏令强迫给他,他才领命。皇上下诏召见汲黯,汲黯哭着对皇上说:“我自以为死后尸骨将被弃置沟壑,再也见不到陛下了,想不到陛下又收纳任用我。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就是我的愿望。”皇上说:“你看不上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吗?过些时候我会召你回来的。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汲黯向皇上告别后,又去探望大行令李息,他说:“我被弃置于外郡,不能参与朝廷的议政了。可是,御史大夫张汤他的智巧足以阻挠他人的批评,奸诈足以文饰自己的过失,他专用机巧谄媚之语,强辩挑剔之词,不肯常常正正地替天下人说话,而一心去迎合主上的心思。皇上不想要的,他就顺其心意诋毁;皇上想要的,他就跟着夸赞。他喜欢无事生非,搬弄法令条文,在朝中他深怀奸诈以逢迎皇上的旨意,在朝外挟制为害社会的官吏来加强自己的威势。您位居九卿,若不及早向皇上进言,您和他都会被诛杀的。”李息害怕张汤,始终不敢向皇上进谏。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皇上得知汲黯当初对李息说的那番话后,判李息有罪,诏令汲黯享受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依旧掌管淮阳郡。七年后汲黯逝世。 汲黯死后,皇上因为汲黯的关系,让他的弟弟汲仁官至九卿,儿子汲偃官至诸侯国相。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年轻时也与汲黯同为太子洗马,他擅长玩弄法律条文,巧于为官,其官位四次做到九卿,在河南郡太守任上去世。他的弟兄们由于他的缘故,同时官至二千石职位的计十人。濮阳人段宏起初侍奉盖侯王信,王信保举段宏,段宏也两次官至九卿。但是濮阳同乡做官的人都很敬畏汲黯,甘居其下。汲黯威武不屈,刚直不阿。太后弟武安侯田?为丞相,仗势持骄,目空一切,朝臣来拜,多不为礼。汲黯对他这种傲慢的态度看不惯,遂与之亢礼,见而不拜。大将军卫青,其妹为皇后,人皆敬畏,而汲黯见他,揖而不拜。有人对他说:“自天子下尊贵莫过大将军,你为何见而不拜?”汲黯说:“以大将军之尊,而门有常揖者,表明他能降贵礼贤,这将使他的名声更加提高。”卫青闻后,对他更加尊重。汲黯不畏权贵,敢于争而折。他指责丞相公孙弘是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以自为功”痛斥御史大夫张汤是“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当面斥责他们“怀诈饰智,惑君乱国”的罪行。汲黯秉公事职,敢于犯言直谏。一次武帝如集群儒说:“我欲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汲黯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怎么能效唐虞呢?”武帝听了尖锐的批评,怒而罢朝。当时很多朝臣为他担心,纷纷劝他自爱保身,他慨然说:“天子设公卿大臣,不是为了?J正错误难道是专作阿谀奉承的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使皇帝陷于不义之地。”汲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死后家无余资,在封建?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中他可谓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弘、汤不能相容,为此,弘、汤恨之入骨,常在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武帝好大喜功,不分谷莠,对汲黯先施之以疏,后继之以贬,终被出为淮阳太守,卒于任中。汲黯不喜儒学,喜欢黄老学说。他做官管事,以“无为”而治,管得很好,各地贵族都忌讳他刚正不阿,因此就算汉孝武帝调他去管理宗室,他也管得很好。因为他经常直言上柬,常使武帝难堪,所以后来推崇儒家学术的武帝罢免了他,但不就由于淮阳郡过于难管,只得又用汲黯。几番推辞不掉后,汲黯仍以无为而治,治理得很好。他上任临走前,对太行官李息说:“黯弃居郡,不得与朝廷议也。”并陈述了张汤快要伏法。建议李息告发,否则恐怕连罪。李息最终惧怕张汤权势,不告发。但不久后,张汤果然犯欺君罪而死,武帝听到汲黯对李息说的话,治了李息的罪,同时让汲黯在淮阳享受诸侯王国相一级的待遇。汲黯家乡有很多人都做官,都有所成,但是他们都认为不如汲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