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大槐树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
600多年的明朝,由于战争原因,经山西洪洞县大槐树处迁往全国各地的移民曾达百万人之多。而这百万百姓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因此大槐树就成了移民史的见证,也留下了很多传说。
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临汾市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据民国《洪洞县志》记载,大槐树树围为“七庹零一媳妇”。庹指的是成人伸展双臂的长度,一庹为五尺,算下来周长有13米多,直径为4米多。
令人遗憾的是,原来的大槐树早已和寺庙一起被汾水冲毁,后人在故址上立有碑文,上书“古大槐树处”,现在存活着同根生的第二代和大三代槐树。
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 老鸹窝”。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在口口相传,不忘自己的根基,祖辈之所在。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是非常著名的明代移民的故乡,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成为了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而最能后代表家乡的,大概就是这洪洞的大槐树了。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2公里处。主干粗壮、枯枝杈桠、沟壑遍身,虽然伤痕到处都是但是任然不失风骨和气节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树。虽然树木活的时间很长,汉代古槐已然消失,同根孳生的二代古槐也早已成枯干,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如同移民子孙的不断的生生不息。
虽然这些人因为那是候没有办法只能离开家乡,但是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家永远是不管走了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地方,所以每一个洪洞人,虽然第一代移民带走了遗憾,但是后来的人也会回来把这个遗憾填上。
大槐树早已无存,至今所见的槐树是老槐树根生子,或者是子生孙。我家的族谱记载明确,第一句便交代说:吾祖乃山西人氏也,大明中年……迫于生计,吾祖携三子始迁范县数月,后迁……。大槐树歌好多人都会吟唱:问我祖先哪里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电视剧《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先生,他曾在山东某报的整版,写过明朝移民的专题。从那时我才知道:告别大槐树背井离乡的,不止我的先祖们,还有更多人的先祖们。 他们被迫流落他乡,重建家园。大移民持续了很多年,先祖们被迫分散到了各地,但他们唯能记想的只有大槐树了! 大槐树是游子的故乡,是见证悲欢离合的祠堂。它身躯尽管枯老,但它恩荫未亡;它深藏情根,根发新芽。无论岁月沧桑,它不计春回雪藏;它是一棵树,是先祖们奉为神灵的树;它承载的不止于那段悲史,更寄托了无尽的哀思;没有根糸,何来勃发?只有扎根,方能发芽! 大槐树的根尽管卑伏于贫壤僻地,但它不呻吟,不抱老。日夜翘首,时刻牵挂着异乡的游子……让我们替先祖们祝福吧,天老地老情未了!愿大槐树长青,愿先祖们安眠!
山西省洪桐县的大槐树是中华民族的根,它像征着人类起源的摇篮。每年都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寻根问祖。在当地政府和爱心人的照顾维护下,槐树的四周修建的围栏上!树身树枝上挂满了前来寻根人的祈福留念的红色彩带。
洪洞大槐树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魂!大槐树依然枝繁叶茂。大槐树公园每年都有很多中国人前来寻根问祖!我们都是中国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不饶弯子的回答:传说中的大槐树早就不在了!民国年间,那里除了仅存的一颗二代槐树(系一代槐树根系延生),杂草丛生,什么都没有。民国后期,有附近乡绅向 社会 捐资建了一座不大的石质碑亭(今还在)。现在看到的三代槐树是“原装的”,除此都是近年修建的。
我是安阳一个民间古树保护协会的。2001年去过洪洞大槐树,现场有一个水泥包裹的死了槐树树干,树龄约200多年左右,旁边一活棵说是死去槐树的根萌发的,目测有50-80年左右。别的没有古树,现在的巨大古树是假的,水泥做的。
大槐树还在,每年来寻根的人不少。
都谁是王仲和的后代,从山西迁至河南郑州北大双桥,王氏三槐堂,者,其,乃,而,以,若,则,所,多,济,庆,绍,毓,生,文,光,家,法,延,长。后续,,诗,书,礼,议,振,国,顺堂。
山西洪洞大槐树有多大?
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总高6.2米,外露部分高4.2米,直径4米多,是一棵十分大的树;大槐树出生于宋元之际,距今约有千年之久,是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树。洪洞县大槐树之所以出名,不在于槐树有多大,而在于从这棵大槐树下迁出的人十分多,根据相关考证:从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出的姓氏有812个,衍生出的人口约有一亿左右,这些人的后裔遍布全球,影响力十分巨大。这些年随着经济条件的提高,姓氏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大槐树下寻根问祖,于是大槐树全国闻名,成为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元末明初,经过长期的战争,以及水灾、蝗灾等天灾的摧残,天下人口锐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根据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采取了移民屯田的政策。当时山西的人口较多,比河南、河北两省的人口加起来都多,于是明朝将山西人口向全国各地迁移;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四年的战争造成了更多地区人口稀少,因此朱棣当了皇帝后继续移民屯田政策。明朝初年,有官方记录的人口大迁移都有18次,山西民众被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多年的繁衍生息,这些从大槐树下走出去的百姓的后裔有一亿左右。 现在上卫生间是文明的说法,以前都叫解手,小便称解小手,大便称解大手,解手一词就是山西大移民来的。据说明朝政府为了强迫山西百姓迁往山东,就将百姓们当犯人一样捆起来,派军队押送他们迁到山东。百姓们十人一队,双手被捆绑,有士兵武装押送,上厕所时就让士兵给他们松绑,上完了后又被绑了起来前行。据说人们双手背在身后散步也是山西移民时期留下的传统,当时百姓们双手被反绑在背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散步时双手放在背后的习惯。 随着改革潮流的高涨,人们的经济水平越来越好,许多人开始研究自己的祖先,广泛的修正族谱,成立宗亲会,并盛大的主持祭祖仪式。1991年洪洞县委、县政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举办了首次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此后每年洪洞县都会举行“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节,无数从山西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回到大槐树下参加祭祖。因此大槐树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最终成了人们的寻根祭祖的一种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