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徭役

徭役和兵役是什么意思?
徭役和兵役是什么意思?
提示:

徭役和兵役是什么意思?

一、徭役的意思: 1、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2、指服劳役的人。 3、谓服劳役。 二、兵役的意思: 1、当兵服役;当兵的义务。 2、指战事。 近义词1、劳役 [ láo yì ] 指统治者强迫人民出劳力当差服役。 引证: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 王二从县城回到王家堡子了。” 2、苦役 [ kǔ yì ] 古代为惩罚有罪之人剥夺其人身自由并将其遣送到指定地点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就是因偷了一个面包被判19年苦役。 引证: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一章:“最初一年,他逃跑了两次,都被抓了回去,一场毒打之后,照样被迫从事无休止的苦役。”

徭役和劳役的区别是什么?
提示:

徭役和劳役的区别是什么?

没区别,意思都是强迫劳动。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劳役,拼音是láo yì,汉语词语,指强迫的劳动。 简介 徭役,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燕齐海岱,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宋司马光《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粝食,以殖百谷,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劳役,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养好了伤,服满三八二十四天劳役,王二从县城回到王家堡子了。”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元曰:‘相公口气逼人,恐著述搜索劳役,心气不正,何不坐禅?’”

徭役和兵役是什么意思
提示:

徭役和兵役是什么意思

“徭役”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它是国家强加于人民身上的又一沉重负担。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孟子》则有“力役之征”的记载。秦汉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以后历代徭役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残酷压榨贫民百姓。
出处:
1、《韩非子·备内》:“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2、三国·魏·曹植《谏伐辽东表》:“臣以为当今之务,在於省徭役,薄赋敛,劝农桑。三者既备,然后令伊管之臣得施其术,孙吴之将得奋其力。”
3、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表》:“当时燕齐海岱,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
4、宋·司马光《劝农札子》:“今农夫苦身劳力,恶衣粝食,以殖百谷,赋敛萃焉,徭役出焉。”
5、郭沫若《我想起了陈胜吴广》诗:“秦始皇便要筑下万里长城,使天下的农夫都为徭役奔忙。”
“兵役”拼音为bīngyì,汉语词语,释义为当兵的义务,古代也指战争。兵役是指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主要包括公民在军队中服现役,在军队外服预备役,以及在校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等方面的有关规程。
出处:
1、《后汉书·质帝纪》:“兵役连年,死亡流离。”
2、宋·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其在袁州,开禧兵役猝起。”
3、《尉缭子·战威》:“乡里相劝,死丧相救,兵役相从,此之所励也。”
4、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
5、清·恽敬《三代因革论七》:“后世兵出召募,而兵役废。”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徭役和兵役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

徭役和兵役的意思是什么?

一、徭役的意思: 1、古时官府向人民摊派的无偿劳动。 2、指服劳役的人。 3、谓服劳役。 二、兵役的意思: 1、当兵服役;当兵的义务。 2、指战事。 历史变化 秦汉时由政府法律规定的成年男子必须为政府从事力役和兵役。开始服役的年龄,即傅籍年龄,秦时为17岁,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定为20岁,后改为23岁;免除徭役的年龄为56岁。 汉代徭役有正卒、戍边和更卒3种。正卒为2年,1年在本县作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或楼船,接受军事训练并负责地方治安;1年赴京都作卫士,负责保卫都城、守卫皇宫、陵苑,或为诸官府服务。56岁以下的成年男子服2年正卒后一般规定可免除兵役,但遇政府需要,随时仍可征调服役,不得抗拒。戍边亦称徭戍或屯戍,即到边疆从事“守徼乘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