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
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比喻什么
“化作春泥更护花”现在比喻:老师的辛勤奉献。“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意思是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前一句是什么?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前一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原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出处:晚清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诗歌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深沉阔大的心志,如果没有民胞物与的襟怀、诚挚朴实的人格,这种心志是难以言说出来的。 古诗文讲卓绝的心志有三层:一是至老不忘,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二是到死方息,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三重则是在想无可想处,还能递进一层,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 龚自珍这两句诗,步踵屈子,登峰造极,是罕见的、可以印刻到人类记忆中的心志书写。若从中国文化来看这一种心志和人格,龚自珍已超越功利和道德,直入天地境界了。同时,还可以看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说法,均直陈其事,直截动人,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兼采比兴,委婉情志,深得风人之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哪首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一、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三、作者出处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 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他在好几篇诗中吟咏过的“薄命花”、“断肠花”! 当他触景会心的一刹那,想必有一丝幽怨、几分哀婉吧: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大意为落花不是没有感情,只是化为了泥土以此来保护花朵。说明了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夕阳快要落去寄托着我无限的哀愁,把马鞭向东指着就是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只是化为了泥土以此来保护花朵。 扩展资料: 作品特色 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上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这句话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一、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三、作者:龚自珍。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这350首《己亥杂诗》从各个方面体现了龚自珍对家国命运的思考和关怀,内容庞杂,在诗歌的主旨上却有着共同之处,洋溢着诗人的爱与恨,情与憎。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辅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