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
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几个儿子?
唐肃宗李亨是唐朝的第七位君主,原名李嗣升,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生母是元献皇后,由于李亨刚出生的时候,太子妃王氏还没有生育,李隆基便决定将李亨放到了王氏的身边抚养,王氏对李亨非常疼爱,所以在李亨两岁的时候,便被封为陕王。 开元二十六年,太子李瑛被杀,李隆基册立李亨为太子,成为太子后的李亨开始与朝中权臣李林甫、杨国忠明争暗斗,互有胜负。一直到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在洛阳成立大燕国,并一路攻破了潼关,唐玄宗带领妃嫔和朝臣逃出了长安,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李亨会同宦官李辅国及大将军陈玄礼,发动了兵变。 在这场兵变发生后,杨国忠在马嵬驿的西门被乱刀砍杀,他的儿子杨暄和韩国夫人都死在了乱军之中,杨贵妃也被逼身亡,让李亨没有想到的是,杨贵妃去世之后,大将军陈玄礼表示自己只是要诛杀杨氏一族,对于唐玄宗李隆基还是要保持忠心。这样一来,唐玄宗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全,而李亨也只能选择分兵逃走。 李亨到达朔方军大本营后,经过简单的策划,在灵武城登基称帝,并将唐玄宗推尊为太上皇。登上帝位的李亨马上派李豫和郭子仪率军征讨安禄山,这支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收复了长安。回到长安之后,李亨开始重用宦官鱼朝恩、李辅国,致使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同时李亨还纵容他最宠爱的张皇后干预朝政,杀害了建宁王李倓,为唐朝的江山留下了无尽的后患。上元二年,李亨病重,命太子监国,太子与张皇后有矛盾,他在李亨去世的那一天,联合了李辅国和程元振,囚禁了张皇后。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知道,唐肃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
唐肃宗李亨的生平简介
李亨,原名李嗣升,后改名李玙、李亨,其父为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第九位皇帝。李亨在位期间致力平定叛乱,收复了京城长安与东都洛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唐肃宗李亨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亨简介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56年—762年。下面就来看下李享简介,了解下这个对平安史之乱至关重要却又只是 历史 上匆匆过客的唐朝皇帝。
李亨的生母杨氏是李隆基的姬妾,皇宫之中姬妾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太子妃王氏的,而当时王氏没有生育,这使得杨氏不敢独自享受为人母的快乐,所以李亨出生后便把他送到王氏处,王氏对他疼爱有加,待如己出。公元738年太子李瑛被废,李亨被立为太子。公元746年,对于李亨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小心谨慎的李亨终究未躲过宫廷激烈的 政治 斗争,并身陷其中,自身经历“韦坚、杜有邻”两次大案,为自我保全先后与韦氏、杜良娣离婚,结果韦氏不得不削发为尼;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杜氏全家也因此遭遇凄惨的境遇。这令他的身心都蒙上了巨大的创伤,精神遭受很大的刺激。公元756年,李亨在灵武即位,并先后于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长安、洛阳两地。李亨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人平定安史之乱,这一举使得唐朝危而复兴。公元762年,他在一次宫廷政变中死去。
总的来说,李亨是位乱世天子,他平生致力于平定叛乱,也不忘尝试解决政治及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为以后的唐朝基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平叛,无法对后宫、宦官势力的膨胀进行制约,反倒给安史之乱后的重建留下了难消的隐患,这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大唐帝国的悲哀,不禁让人叹息!
李亨的皇后
李亨的皇后姓张,汉族人,从小的时候就很聪明伶俐,美貌可人,还能说会道,深得自己父母的喜欢。但是长大以后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得很刻薄,而且爱慕虚荣、巧言令色。在李亨是太子的时候,她就做了良娣,后来在李辅国的帮助下登上后位。
这个张良娣也是历史上一位很有野心的女人。张良娣有两个儿子,她很想让他们做皇帝。但是她的两个儿子都还很小,当时最有可能做皇帝的就是李倓了。于是她经常在皇帝面前说李倓的坏话,有一次李倓想要出去带兵打仗,张良娣担心李倓再建军功自己的儿子就没指望了,于是她就联合禁军首领李辅国向皇帝提出反对的建议。最终两人奸计得逞,李倓没能带兵出征,这让李倓很是恼火,最后他们还设计将了李倓一军,致使李倓被自己的父亲赐死了。就这样,她为自己儿子除去了眼前最大的绊脚石。
后来张良娣就同李辅国一同把持朝政,在她当上皇后之后,如愿将自己的儿子推上了太子之位。然而李亨重病的时候,张皇后突然后知后觉地察觉,如果将来唐肃宗驾崩,那么掌握军权的李辅国就很有可能会控制他们母子。于是张皇后就让太子杀掉李辅国,可惜最终消息泄露被李辅国先下手了。
可以说李亨的皇后张氏的下场还是很惨的,因为想要杀李辅国的消息泄露,她不得不躲入长生殿寻求唐肃宗的庇护,但是最终还是被找到拖出了长生殿杀害。纵观历史,有野心的女人,除了武则天之外哪个有好下场的,唐代 太平公主 ,安乐公主最后下场都很悲凉的,何况是野心与能力完全不对称的张皇后。
李亨的儿子
李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肃宗,终年51岁,活着的时候没过过几天畅快的日子,一生都是在忧虑中度过的。当太子的时候有李林甫挡道,后来又有杨贵妃杨国忠,等到登上皇位之后又有自己培养的宠臣李辅国。
李亨一生子女颇多,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李豫了,也就是下一代的皇帝。李豫也叫作李俶,是李亨最大的儿子。相传这个儿子很是聪明,也很得唐肃宗的喜欢,可惜这个李豫过得也不是很好,主要是他的后妈张皇后,张皇后很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皇位,所以李俶得存在就成为了绊脚石,如果不是齐王的死让唐肃宗有所觉悟的话,估计他也会很快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杀掉的。不过最终李辅国在和张皇后翻脸之后,转身就拥护李豫做了皇帝。但事实上,李俶对李辅国很不 感冒 的。
再来比较有名的就是齐王李倓了,这个皇子的性格很是耿直,属于宁死不屈的那种,受不得委屈,他很是受到唐肃宗的赞赏,如果他没有去世的话,大概唐肃宗会将皇位传给他吧。他想去打仗做元帅,但是李辅国和张皇后都不想让他去,所以各种阻挠。这就让李倓很是郁闷了,便扬言说要杀掉一个王爷。杀兄弑弟的事情都想干,还有什么不能干的,皇帝很是郁闷。再加上张皇后的怂恿,最后李倓 成功 的被皇帝赐死了。
据说李亨的儿子中最能干最有才华的就是这两个了,其他的暂且可以将看作是陪衬。
猜你喜欢:
1. 唐代宗嫡女升平公主的生平简介
2. 唐朝藩镇节度使刘济生平简介
3. 唐朝皇帝李温生平简介
4. 唐朝文学家李翱生平简介
5. 唐代文学家杨敬之生平简介
李璘背叛唐肃宗了吗?
这没有谁背叛谁的事,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想当黄帝。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是这个原因。请参考以下,从 《早发白帝成》所含历史事件中 所讲:
永王李璘案
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逃离长安的太子李亨于灵武城南楼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尊称唐玄宗为太上皇。
肃宗即位是擅立,玄宗的尴尬自不必说,永王李璘不服兄长肃宗李亨,打算在江陵起兵。
当时江陵长史为高适(与岑参齐名的边塞诗人,那句广为人知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便是他的名句),高适一眼看出永王李璘有对抗唐肃宗之意,感觉大势不妙,便借口有病,偷偷离开江陵,投奔了肃宗,详细介绍了江东形势,说明李璘必败之状。肃宗于是设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瑱为节度使,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璘。来瑱曾经任颍川(今河南许昌)太守,安禄山叛军多次攻颍川,都被来瑱率军民击退,因此被时人称为“来嚼铁”。可以说,肃宗已经抢先下手,对弟弟永王李璘做了严密防范。
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永王李璘以平乱为号召,擅自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起兵,引军东下,军容威盛,这便是历史上所谓的“永王东巡”。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派人诘问永王李璘,问其擅自引兵东下到底是何用意。永王李璘大怒,派大将浑惟明进攻李希言,李希言则派大将元景曜和丹徒太守阎敬之抵挡。结果李希言军大败,阎敬之被杀,元景曜投降了永王李璘。永王李璘又派大将季广琛攻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成式派大将李承庆抵挡,李成式军也大败,李承庆投降了永王李璘。江淮为之震动。
这时候,肃宗事先专门任命的防范永王李璘的高适、来瑱与韦陟三人在安陆(今湖北安陆)会合,结盟誓军讨伐永王李璘。之前吃了败仗的广陵长史李成式决定与河北招讨判官李铣合兵,一起讨伐永王李璘。李铣率领数千兵马,驻扎在扬子(今江苏扬州西南)一带;李成式派判官裴茂率兵三千人马,布军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一带。裴茂甚有心计,为了壮大唐官军声势,便制作了许多旗帜,插在长江沿岸。永王李璘登上城楼,看到旗帜遍布江边,唐官军声势浩大,心中开始恐惧。
永王李璘的部将季广琛也起了私心,想为自己留好后路,于是召集诸将说:“我们跟从永王到此,形势已十分危急,当早图出路,不然战败身死,则永为逆臣。”于是季广琛率部逃往广陵,浑惟明逃往江宁,冯季康逃往白沙(今江苏仪征)。
至此,永王李璘身边无兵无将,已经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施。长江北岸的唐官军又故意多点火把,火光照在水中,李璘仓皇中不辩真伪,误以为官军已经过江,连夜带着家属逃跑。一直到天亮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没有人过江,这才重新入城收兵,乘船而逃。
永王李璘一路逃窜,打算南逃到岭南一带,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派兵穷追不舍追击,终于生擒了永王李璘。至德二年(757年)二月二十日,皇甫侁暗中派人杀死了永王李璘,其家属被送往成都。肃宗听说弟弟被杀,还大发雷霆说:“皇甫侁既然俘获我弟,为何不送来而擅自杀之?”于是罢了皇甫侁的官。
唐朝时永王李璘幕府是如何覆灭的,而且李白也受到了牵连
一、经过:
《新唐书》记载,永王李璘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子,少年丧母,由其兄长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抚养长大。在安史之乱时,李璘获其父唐玄宗册命成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至德元年十二月,由于李璘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率水师东巡,被定性为谋反,并被玄宗下诏“贬为庶人”,而加入李璘水师幕府的李白,也因为跟随永王李璘而获罪,被判流放夜郎。
但这些只是史书中的记载,实际上永王璘根本没有谋反。李白在其作品《南奔书怀》中就直言“天人秉旄钺,虎竹光藩翰”,指出永王李璘东巡是奉了皇命的,有调动军队所需的全部手续和信物,并非史书中记载的“叛逆”“擅发兵”。李白还在诗中说“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自己以文笔从事于永王璘,受到永王如燕昭王黄金台延天下士之礼遇,出席永王酬酢交错之盛宴。知遇之感与报国之情,见于言外。“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更是直言正当安史叛乱,肃宗却镇压永王璘水军,自相残杀。自己参与水军行动,是感永王知遇之恩,是如祖逖志在肃清中原胡虏。如今皆付诸流水,悲愤难言。
二、简介:
李璘(?-757年),初名李泽,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唐肃宗李亨异母弟,母郭顺仪(剑南节度、尚书郭虚己之妹),唐朝宗室。
李璘之母郭顺仪早逝,李璘由其兄李亨养大。李璘聪敏好学,工书。初封永王,任荆州大都督。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石台道德经,立石台刊勒。其经文御书,其注皆诸王所书。玄宗诸子三十人,字皆一体。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下诏以封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镇守江陵。
李亨当了几年的皇帝
李亨在位七年。
唐肃宗李亨(711年2月21日-762年5月16日),初名李嗣升,又名李浚、李玙、李绍,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母为元献皇后杨氏,唐朝第七位皇帝,也是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至德元载(756年)至宝应元年(762年)在位。
李亨初封为陕王,开元十五年(727年),徙封忠王。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他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安史叛军,先后于至德二载(757年)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
宝应元年(762年),李亨病危,张皇后想废除皇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李辅国、程元振出兵保护太子李豫,逮捕张皇后、李系等人。当夜李亨病死,时年五十二岁。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