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胡适

胡适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胡适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提示:

胡适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后在参加“庚款”留学考试时改名胡适,字适之。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祖籍安徽绩溪,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胡传曾在东北、广东、江苏和台湾等地任职。1895年在绩溪老家私塾读书,接受九年旧式教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除背诵经史之外,曾广泛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这时思想受范缜的《神灭论》影响,信仰无神论。1904年赴上海读书,曾认真阅读严复的《天演论》,受到进化论影响。读书期间写作近二百首诗,有“少年诗人”美誉。1910年夏到美国留学,入康乃尔大学学习。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八不主义”和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主张,吹响了文学革命的号角,从此声名鹊起。1917年提交哲学博士学位论文后回国,到北京大学担任教授。1918年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参与《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1919年7月连续发表几篇文章宣扬“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良主义观点,引起一场“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920年3月出版《尝试集》,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开一代风气之先。1923年与徐志摩等人发起组织“新月社”。1926年7月辞去北大教授职务,到欧美各国游历考察。1927年5月经日本回国,同年6月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并兼任秘书。1932年5月同丁文江等人创办综合性政治文化周刊《独立评论》,倾向亲蒋反共、对日妥协。1938年至1942年出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1943年应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4年至1945年应聘到哈佛大学讲授“中国思想史”。抗战胜利后,受国民党政府任命担当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并先后主编上海《大公报•文史周刊》和《申报•文史周刊》。1949年4月到美国定居。6月被国民党政府“代总统”公布为“外交部长”,但未就任。11月在台湾创办《自由中国》杂志,担任发行人。1950年5月被聘为美国普林斯登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兼教授。1958年4月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翌年2月兼任台北“国家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主席。1962年2月24日因病在台北逝世。

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胡适
提示:

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胡适

胡适生平: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宣统二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民国六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民国七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民国八年,出版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民国九年2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民国十一年,任《国学季刊》杂志编辑,创办《努力周报》杂志。民国十七年,出版论著《白话文学史》。民国二十一年,被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二年,被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七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二十七至三十一年,出任驻美大使。民国三十四年4月25日,出席旧金山会议。民国三十五至三十七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同年,应邀返台讲学。1957年,始任“中研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历史评价:
《人民日报》:他是20世纪中国最具国际声誉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中心人物。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学术思想上开一代新风,对思想界、学术界、文化界影响甚深。
革命家章太炎: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

历史上胡适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提示:

历史上胡适是一位怎样的人呢?

胡适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是极高的,他的作品曾被选入了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而且胡适还是我国的一位革命先烈,对我国的文化改革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力量,不过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胡适,其实生活中的胡适是非常可爱的,他也有很多接地气的行为,只是大家不太了解罢了。 首先,大部分人认识胡适都是在语文课本里,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但是胡适的作品似乎也就这一篇进入了教材,这是因为胡适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在文学性上,而是在理论性上。胡适曾经是北大的校长,他的文化程度自然是非常高的,但是胡适比起创作文学,更喜欢推广文学,所以他才会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而我们如今的文化能够达到这个高度,也是跟胡适的努力分不开的。 其次,很多人其实对于生活中的胡适并不了解,在微博上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胡适打牌的趣事,胡适曾经写过很长时间的日记,但是连着好几天的日记都只有“打牌”两个字,而胡适终于有一天“醒悟”了,在日记中狠狠鞭笞了自己,希望自己不要再这么下去了,结果第二天的日记依然是只有“打牌”两个字,所以说胡适其实也是一个有小缺点的人。 最后,关于胡适这个人,其实网络上的看法并不统一,胡适的形象也不像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烈这么正面,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胡适在那个革命年代,也是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尽管胡适有自己软弱、逃避的一面,但是从他整个人生来看,他所做的贡献是远远大于他的缺陷的,所以我们也应该尊敬胡适先生才对。

胡适的生平简介
提示:

胡适的生平简介

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适

胡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

胡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认为在《觉醒年代》中的胡适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其实大家对他的评论都是褒贬不一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认为胡适先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也有人称胡适为汉奸,认为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一、 他人对胡适的评价鲁迅先生曾在一本书中写道,“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郭沫若先生也曾评价胡适,“胡适是头等战争罪犯”。这种明显性的话语,也不难看出他们怎么在评论胡适的。而在《觉醒年代》当中,胡适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整天只会呵呵笑的好人,其实在现实当中,胡适的却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但是他在写文章时却不是如此,他敢于口诛笔伐,并且清楚的让人明白文字就是他的武器。 二、 新文化时期的胡适而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也是一个领袖,而与他同为领袖的李大钊,陈独秀两人与他存在有一定的分歧,可能是思想上的分歧,也可能是处理问题的不同。而在历史上,胡适的一篇文章掀起了一场论战,马克思主义因此受到了影响。李大钊是灵活运用理论,认为在实际当中的话,更应该是偏向于阶级斗争。而胡适则认为,主张社会改造要循序渐进。这也是为他们两人未来走上不同道路而埋下了伏笔,他们两人正是因为这一次的争论,甚至是分歧而导致了后面不同道路的选择。 三、 胡适的选择虽然他们是借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在讨论,解决问题,但是正因为这一次的论战,它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因此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李大钊与胡适后来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他们都是坚持己见,其实也没有根本的孰对孰错,他们都在这场论战当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但在对于《觉醒年代》当中来讲,胡适的想法可能是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