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板报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
为了庆祝元旦的到来,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校都会开展了“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评比活动。下面是我精心为同学们整理的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更多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相关内容请关注黑板报栏目! 庆元旦迎新年黑板报 元旦小知识 元旦,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但其含义已经沿用4000多年。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晋书》上记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元旦的传说: 民间有传,在4000多年前尧舜盛世之时,尧在位时勤勉与政,解决了当时很多民生问题,深受百姓爱戴。但其子无才不成器,他便把“天子”之位传给了德才兼备的舜。尧也要求舜将帝位传给有贤能的人。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定为古代的元旦日,这就是传说中古代的元旦。 古代的元旦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但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对联、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民国时期,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然而虽定了1月1日为新年,当时却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当时的民间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在古代的古籍、古诗中提到的元旦或元日,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最著名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诗。故而古代元旦的习俗更为完善,在元旦这天大家都会贴春联、吟诗赋词。 新的一年,新的面貌,也让我们以新的心态迎接新的生活。元旦佳节的三天假期,大家想好怎么度过了吗?《中华民居》是您不错的选择哦,让《中华民居》带您看山看水看世界,知古知今知中华。 新年小知识 1.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中国人过春节其实才 100 余年而已,嗯,所以,春节真的很传统、很古老吗? 2.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已经废除多时。 3.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4.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女性抱拳则相反。很多武侠电影、电视剧都演错啦。 5.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所以初七为什么要上班?! 6.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7.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 1645 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 2800 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 6 次,最近一次要等到 2262 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8. “正月不理发”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啦。 9. 大年三十也有缺席的时候,2016 年就没有年三十。有的年份还会出现两个腊三十!这都是由于农历中闰月的设置所导致的。 10. 大规模燃放烟花会导致区域性雾霾,你喜欢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比没有颜色的烟花毒性更大。烟花爆炸时会向大气中释放颗粒物和尘埃,在燃放区域附近,大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要远远高于目前国内最严重的雾霾时的浓度,所以燃放烟花并不是什么值得庆贺的事:) 11.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元旦节黑板报内容
元旦节到来了,想必大家都在准备黑板报吧,那么关于内容你知道有哪些吗?快点来看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元旦节黑板报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旦节黑板报内容(一) 元旦古诗词: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 唐·杨巨源 天垂台耀扫欃枪,寿献香山祝圣明。 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 衣冠南面薰风动,文字东方喜气生。 从此登封资庙略,两河连海一时清。 临轩启扇似云收,率土朝天剧水流。 瑞色含春当正殿,香烟捧日在高楼。 三朝气蚤迎恩泽,万岁声长绕冕旒。 请问汉家功第一,麒麟阁上识酂侯。 正元 唐·许浑 高揭鸡竿辟帝阍,祥风微暖瑞云屯。 千官共削奸臣迹,万国初衔圣主恩。 宫殿雪华齐紫阁,关河春色到青门。 华夷一轨人方泰,莫学论兵误至尊。 正元 唐·许浑 高揭鸡竿辟帝阍,祥风微暖瑞云屯。 千官共削奸臣迹,万国初衔圣主恩。 宫殿雪华齐紫阁,关河春色到青门。 华夷一轨人方泰,莫学论兵误至尊。 元旦节黑板报内容(二) 元旦的由来: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元旦节黑板报内容(三) 元旦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节黑板报内容(四) 元旦节故事: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
元旦黑板报内容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6.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1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5.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6.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2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AqxJRLiMMBh8YZMxzowqZA ?pwd=czc4 提取码: czc4
元旦主题黑板报的内容
【篇一】元旦主题黑板报的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各个由于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不同,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庆祝。不过,这也使得这个世界多姿多彩,更显地域、民族特色了。 【篇二】元旦主题黑板报的内容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篇三】元旦主题黑板报的内容 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1]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