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营标旗
潮汕扛大旗是什么意思
潮汕扛大旗是潮汕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民俗娱乐形式。表达人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诉求与愿望,随着经济的发展,融入了有关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现代文明方面的内容潮汕人扛旗称为骑(拿,扛)标旗。骑标旗活动一搬是在潮汕地区每年正月营老爷或祭祖等传统民俗活动中文艺巡游队伍其中的一支队伍。由俩个人或一个人扛一面长方形的旗子,旗子的两面采用潮汕独有的潮绣,旗面上一般都是绣一些美好的祝福话语和图案。寓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福未来生活。 潮汕女孩抬旗是干什么 潮汕女孩抬旗是为了迎老爷,“老爷”在潮汕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乡)的守护神、民族英雄或者是为当地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去世后。潮汕人虽然都是说潮汕话,但各地区方言还是有所区别。“营老爷”有的地方叫“迎老爷”,叫法虽不同但意思相同。 骑标旗巡游活动至今已经延续了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骑标旗它的产生和明、清代潮汕地区的节庆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潮汕扛旗有什么要求 标旗队伍一般少则12支至16支,多则几十上百,跟据各个村的大小、人口而定、标旗的数量一般都是以双数。传统的标旗是4米宽、1.2米高的长方形彩绸缎旗,旗子下方边缘用彩色小穗带装饰,旗面上采用传统的潮绣。旗面四周绣着花鸟山水,麒麟,龙凤,祥云,等吉祥的图案,旗面的中间绣着“尧天舜日”、“福海寿山”、“才丁兴旺”、“人寿年丰”、“普天同庆”、“四海升平”、“生意兴隆”、“五谷丰登”、“答谢神恩”、“合境平安”之类美好的祝福语。 传统标旗的旗杆是采用一根五至六米长的新鲜带叶子的竹竿,寓意着生活跟竹子一样节节高仅供参考
潮汕扛旗是什么意思
潮汕扛旗称为骑标旗。骑标旗活动一般是在潮汕地区每年正月迎老爷或祭祖等传统,民俗活动中文艺巡游队伍其中的一支队伍。
由两个人或一个人扛一面长方形的旗子,旗子的两面采用潮汕独有的潮绣,旗面上一般都是绣一些美好的祝福语和图案。寓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福未来生活。
标旗队伍一般少则12支至16支,多则几十上百,根据各个村的大小、人口而定、标旗的数量一般都是以双数。传统的标旗是4米宽、1.2米高的长方形彩绸缎旗,旗子下方边缘用彩色小穗带装饰,旗面上采用传统的潮绣。旗面四周绣着花鸟山水,麒麟,龙凤,祥云,等吉祥的图案,旗面的中间绣着“尧天舜日”、“福海寿山”、“才丁兴旺”、“人寿年丰”、“普天同庆”、“四海升平”、“生意兴隆”、“五谷丰登”、“答谢神恩”、“合境平安”之类美好的祝福语。
潮汕是哪里???
潮汕是广东省的城市。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属潮汕文化区和潮语方言区,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是通行潮语、流行潮汕文化的地区,包括汕头(经济特区)、潮州、揭阳、汕尾四市。 潮汕北靠莲花山脉,南濒南海,西至海丰县,东至饶平县,与台湾对望。潮汕四市在地缘、文化、民俗、语言上相近相亲,四市涵盖11区6县2县级市普宁、陆丰总常住人口1800多万,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 潮汕文化介绍 潮汕文化发源并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和梅州市的丰顺县汤南、留隍两镇、以及惠州市的惠东县部分地区。 潮汕文化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带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点,贯穿于潮人整个社会生活之中。以潮汕英歌舞、工夫茶、潮汕饮食、潮汕商帮文化、潮汕善堂、潮汕祠堂,潮汕方言、潮绣、潮剧。 潮乐、潮汕工艺、潮汕木雕、潮州大锣鼓、潮汕民居等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香港潮人盂兰胜会、 潮汕英歌舞、潮汕侨批文化等多项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潮汕地区
潮汕地区在哪里?
潮汕地区(Chaoshan area,简称潮、潮汕),是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的统称,位于广东东部沿海,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享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美食之乡”等美称,当代著名作家老舍作诗称“渴慕潮汕几十秋” 。 1983-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地级市。潮汕四市涵盖11区6县2县级市普宁、陆丰,总常住人口1600多万,总面积16189.5平方公里。 潮汕旧称潮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有“岭海名邦、南国邦郡、海滨邹鲁、文化橱窗”之称,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美食之乡、名茶之乡之称,潮菜三次被官方指定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唯一代表参与世博会。 历史沿革 广东省潮汕地区自古同属一个市行政区,秦汉三国名称揭阳县,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府,当代原称汕头市,1983-1991年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市四市。 名称来由 “ 潮州”名称起源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以原义安郡地设置的潮州。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1],潮汕在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初历代名称潮州,今港澳台和海外仍称潮汕为潮州。 “ 潮汕”名称起源自中国近代第一条民营铁路潮汕铁路1904 年的兴建,广为人知自1907年孙中山领导的潮汕黄冈起义,广为使用是在1991年原汕头市分治为今汕头、潮州、揭阳三市之后。 建制沿革 潮汕自古同属广东潮州府,是粤东首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见诸史载已有2200余年。 ·上古 旧石器时代,潮汕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新石器时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先秦 夏商属海阳国(南瓯国)境;商代属南越地;西周为扬越地;春秋战国属百越地。[2] ·秦汉 秦汉三国属南海郡揭阳县,古揭阳县境今广东潮汕三市、梅州、陆丰及福建漳州的云霄、东山、诏安、漳浦、平和5县一带。 ·晋代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古揭阳县境设置义安郡,析海阳县北部设置义招县,义安郡统领海阳、潮阳、海宁、绥安、义招5县,郡治海阳县(今潮州),义安郡便是潮州(今潮汕)的前身。 ·隋唐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原义安郡境设置潮州,隶属广州总管府,潮州统领海阳、绥安、海宁、潮阳、义招、程乡6县,州治海阳县。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1]。 唐承隋制,仍称潮州,隶属岭南东道,潮州统领海阳、潮阳、程乡3县。唐天宝元年(742)改称潮阳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复名潮州[1]。中期曾隶福建尔后复隶广东。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和潮州部分合置福建漳州。 · 宋元 宋代仍称潮州,隶属广南东路,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析潮州海阳县复置揭阳县,潮州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程乡县聚居客家人,潮州下辖的海阳、潮阳、揭阳3县合称“潮州三阳”。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为潮州路总管府,隶属广东道,潮州路仍领4县,仍辖“潮州三阳”。 ·明清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隶属广东布政司,统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县邑扩容,“潮州三阳”析置了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