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英悼念父亲
刘若英的父亲是谁
是一名海军舰长,姓名刘若英没有透露过。 刘若英的父亲曾是是台湾的海军舰长,已退役。她在家中三个小孩里排行老二,另有一姊及一同父异母的弟弟。2岁的时候,父母离婚,曾被寄养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里,经常被打骂,后由祖父母照料。 2020年8月22日,刘若英在演出中唱到《夏夜晚风》时哽咽透露父亲已经于当周离世,享年92岁。 刘若英的家庭背景及感情生活: 刘若英的祖父是刘咏尧,同胡宗南、杜聿明、陈赓、左权、徐向前同为黄埔一期同学,同聂荣臻、叶挺为黄埔三期教员,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代理部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2011年8月8日,与从商的钟小江(钟石)在北京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 2014年9月9日下午,在微博上上传和丈夫的合照并宣布怀孕消息;10月初,刘若英回京养胎。 2015年1月29日,在台北通过剖腹产生下一个儿子,重2.8公斤。
刘若英的祖父是谁?
刘咏尧
刘咏尧上将的简历
姓 名: 刘咏尧
学 籍: 黄埔军校一期
字 号: 无
党 派: 中国国民党
籍 贯: 湖南省醴陵县
军 衔: 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
生 卒: 1909—1998
军 职: “国防部”次长、代理部长,
党 职: 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履 历:
1909年7月10日生。
1922年毕业于湖南省立岳云中学。
1923年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
1924年8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六队学习,成为黄埔军校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名学员。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任冲锋队队长,在战斗中勇猛善战,多次负伤不下火线,被提升为营长。
1925年12月,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7年学成回国后,先后担任国民革命军营、团长。
1929年起担任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政训处政治总教官、师政治部少将主任、第五路军总指挥部政训处中将处长、军委会训练总监部政治训练处处长、《怒潮剧 社》和《扫荡日报》社长、力行社南昌分社书记、中央干事、赣粤闽三省“剿匪"总司令部政训处处长、军委会政训处副
处长、中华复兴社中央干事、军委会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处处长、南京新生学校(后改中正学校)校长。
1936年在南京组织指挥了逾万人参加的全国童子军第一次大检阅活动,曾轰动一时。
抗 日战争期间,历任湖南省抗 日自卫军副总司令兼军管区副司令、中正大学校长、国民党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副主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二、一厅厅长、诠叙厅代厅长等职。
1945年从国民党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毕业后,任国防部军职人事司司长兼参谋次长、三民主义青年团 中 央干事会干事、国防部人事司司长、部长办公室主任。
1947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
1948年1月代理国民政府国防部部务,5月任国防部次长,并代理部长之职。
1949年去台湾后,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51年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从此,他将很大精力转向中华文化复兴与社会改革工作。
1951年创办国防丛刊并任社长,同时兼任台湾大学教授、国民党设计考核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正日报》董事长、世界大同促进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1年兼任“中国历史文化协会”常务理事。
1962年兼任湖南省陵县同乡会理事长。
1963年兼“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长。
1971年兼“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1974年兼“中国教育协进会”常务理事。
1980年兼“中国文化界联谊会”首席顾问。
他在台湾军政界有“儒将”之称,留下大量诗文,著有《中国国民党党史》、《政治学概论》、《人事行政论丛》、《人生哲学论》、《经济学概论》等书。
1998年8月22日,病逝于台湾。
刘若英的后来是写给谁的
刘若英的《后来》是为陈升唱的。 1991年,刘若英遇到了亦师亦友的陈升,陈升是刘若英的老师,两个人朝夕相处的工作,在事业上,陈升帮助了刘若英很多。 由于是上下级的一个关系,陈升只能是在工作上给予刘若英帮助,只能在事业上鼓励和支持,后来的刘若英写下了很多好听的歌曲,每天开心自己的创作,并且还有陈升的陪伴。 1996年,陈升主动和刘若英解除了合同,猝不及防的分手使刘若英难以接受,刘若英爱着这个男人,但是,这个男人的内心是拒绝的。带着无限的失落和悲痛,刘若英离开了工作室。 后来,刘若英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之路,把自己的经历融入到音乐中,于是就诞生了《后来》这首歌。 刘若英的《后来》,大家都感同身受,初恋总是美好的,即使分手了,也会经常想起他。 解析: 由玉城千春作曲,施人诚作词,王继康编曲,刘若英演唱,收录于刘若英1999年11月1日发行的专辑《我等你》中,《后来》是刘若英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歌也是为那些为爱后悔的人所唱。在花样年华的年纪遇到了最美的你,这份回忆是深刻的,但最后终是遗憾的。十七岁的爱情那样真挚,那样美好。 时间,可以让你看懂爱情,可以让你学会如何去爱。时间也是一剂良药,让时间冲淡一切的悲伤。如今,相濡以沫的恋人们,请好好把握自己的爱情,让你们的感情成为永恒,而不是曾经的回忆。
能否介绍下您喜欢的书或者电影?
在2010年之后我不定期会看由凯拉·奈特莉和马修·麦克费登主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并且由此我还购买和阅读了简·奥斯汀的原作。从两位主人公的身上,我发现了人类的共性问题,第一印象和道听途说决定了你对一个人的态度和看法,其实这是片面的,对他人的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去印证自己的观点是否准确,如果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观感觉去评价一个人,往往都是不全面的。看过它们之后我都会去思考自己是否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对他人有过极端不正确的看法,还有就是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你喜欢看哪些电影类型的书?
同性影片《犬之力》:压抑的爱欲,扭曲的内心
门徒
电影是我的最后叹息。
来自专栏电影门徒
由女性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同性影片《犬之力》提名了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这位曾拍摄过《钢琴课》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平分了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导演再一次赢得了电影人赞许的目光。
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坎皮恩发挥了一贯对情感的把控的擅长,将《犬之力》中无论是男女之间,还是男男之间的情感都拍摄得十分细腻入微,隐忍克制,使电影充满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在平缓的叙事之中慢慢将我们引入一个悲剧性的时刻。
独特的女性视角
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提出了以往大多数电影中都充斥着所谓的“男性凝视”,这里“凝视”的概念可以借用福柯的“凝视”理论来帮助理解,“凝视”并不是能被简化为“看”的一个动作,而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性的东西。福柯认为凝视象征了权力,是权力的压迫,而劳拉认为在电影中存在的“男性凝视”即将自己作为观看的主体,将女性置于客体,在迎合男性想象的过程中,女性形象被物化为男性景观。
而这种“男性凝视”思维并不仅仅只作用于电影中的女性,同样也作用于电影中的男性,即大肆拍摄男性发达的肌肉、健硕的身材,这是典型的以男性思维的方式去揣测女性偏好的方式。
于是乎,在坎皮恩电影《犬之力》之中,这种对“男性凝视”的打破具有双重的意义,不仅在于她是用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在拍摄一个细腻的情感故事,摒弃了男性凝视中权力的压迫性,同时她以这种女性视角去拍摄的男性也获取了一种有别于一般观念中呈现的男性的气质。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坎皮恩着迷于对细部的观察,这是典型的女性观察角度。曾有外国文化研究者以电影举例来论证男性与女性在凝视上的不同,她举例了一个典型的男性凝视镜头,是《神奇女侠》中盖·加朵看到克里斯·派恩裸露着健硕的上半身的镜头,画面中的盖·加朵露出了一瞬间的迷恋,女性的内心世界全然的外化为了一种对男性肉体的痴迷,这显然是以男性想象框定的女性思维;她举例了另一个典型的女性凝视镜头,是《成为简·奥斯汀》中,安妮海瑟薇对詹姆斯·麦卡沃伊产生情感,首先镜头聚焦于海瑟薇凝视着詹姆斯的手,这种从细节入手的情感更接近于女性的内心世界。
《犬之力》充满了这样的细部镜头,这也是为什么整体的电影调性能呈现得如此舒缓,对无论是人物身体细节的观测,对投射了情感的物体进行特写,都显露出一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从整体上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