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东方日报即时新闻,西安晚报的报刊职能

本文目录索引

1,西安晚报的报刊职能

《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以个性的方式传播新闻,为明确的受众提供资讯,靠新锐的态度引导消费,从经济的角度服务生活,凭专业的高度指导创业”是《西安晚报》的五大办报方针。“及时生动地反映城市生活,具体周到地服务城市生活,科学有效地指导城市生活”是《西安晚报》的办报宗旨。55载的辉煌历程,《西安晚报》真实地记录了西安半个多世纪的沿革和变迁;真切地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安的巨大发展。以它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新颖独到的视角,权威准确的观点,拥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西安晚报》日发行量超过40万份,是西安市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拥有着一个庞大而稳定的读者群。《西安晚报》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主打高端读者群的高品位城市主流大报。2008年元月1日,《西安晚报》全新改版,以创新的理念做强特色、提升品位。版式设计更加时尚大气,稿件内容更加厚实丰富。信息量大、知识含量高,突出了西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更加贴近市民生活。“第一新闻”反映重大新闻, “深度报道”热点新闻的深入追踪,“中国新闻”、“世界新闻”开拓视野,“体育新闻”关注奥运让精彩赛事完美呈现,“文化新闻”、“娱乐新闻”追踪文化娱乐最新热点,“副刊/市井”一篇篇美文赏心悦目。“文化纵横”“西安地理”“艺术视窗”“收藏天下”等版面深具文化内涵。 《西安晚报》努力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方面求突破。通过改扩版,使其在典雅大方风格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简约和时尚,给读者以疏朗整洁的视觉享受,透射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其内容在权威公正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实用。每天的要闻、西安新闻、三秦纵横、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特别报道和专刊副刊十大板块联手出击,每击近150个版面天天为市民献上道道精神大餐。现开办的16个新闻版日日汇总天下大事,更关注西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各个领域的新闻和民生、民意、民情、民计;13个副刊雅俗兼备,新潮文化、网络语言、市井聊斋、艺术鉴赏,更多了一份闲情、时尚和前卫;20个专刊突出汇集百业资讯,为市民衣食住行提供指南。

西安晚报的报刊职能

2,中国科技投资的报刊职能

负责发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政策信息,权威报道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倾情关注国家科技投融资发展方向,架设国内外资本市场与科技产业的合作桥梁,推动科技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传递并解读国家高科技产业、投资政策;报道科技投资领域权威观点与最新动向,促进资本与项目的融合;协助进行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以促进资本向科技产业流动为己任,努力宣传、解读国家在发展科技产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为投资者解读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环境;深入探讨科技发展中的最新问题,为早日实现创新中国战略而做出最大努力。

3,上海日报的报纸内容

《上海日报》设有要闻版、都市新闻版、国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财经版、评论版、体育版、特稿和文化娱乐版等。每天上午八点前通过邮局送到广大订户手中,并在上海1600个东方书报亭同时发售。报纸还通过国际网络发行渠道,每天每一时间传递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个发行点。2008年7月6日,《上海日报》正式推出了中国大陆地区首张英文日报周日版。周日版为四开全彩32版到48版,除了要闻,上海和国内新闻,经济新闻和体育新闻之外,还有精彩纷呈的生活时尚版面,内容包括书评、影评、时尚、旅游、人物等等。周日版的推出改变了中国大陆英文日报“周日无报”的状况。对于海外读者来说,《上海日报》周日版的推出,使得他们的一个文化传统——周日读周日报的习惯,得以在上海实现。在七八两个月内,周日版将免费赠送给《上海日报》的订户。从9月起,周日刊将随《上海日报》一起订阅。读者也可选择单独订阅周日刊。

4,中央电视台、新浪、腾讯、搜狐哪个企业最有钱,强大?

中央电视台属于国家机关,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得到国家的无限扶持,最有钱也许不一定,但肯定是最强大的。
至于新浪、腾讯、搜狐,个人觉得排名应为腾讯、搜狐、新浪。
腾讯不光有与搜狐、新浪相当的媒体资产,还拥有一大批的应用软件和游戏软件资产。
搜狐说不上有什么优势和劣势来。
新浪的邮箱在许多网站的会员注册时是不被推荐使用的,这说明新浪必定有一些方面的竞争力较差。

5,列举香港早期中文报纸

  香港地区报刊 - 香港地区出版500多种中、外文报纸和刊物。香港报纸 中国近代许多报纸是从香港发展起来的。最早在香港出版的报纸是1841年5月1日创刊的英文《香港政府公报》。1857年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中国第 1家以单张报纸形式出版、两面印刷的近代化中文报纸,也是中国第 1家商业报纸。
  香港报纸中国近代许多报纸是从香港发展起来的。最早在香港出版的报纸是1841年5月1日创刊的英文《香港政府公报》。1857年在香港出版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中国第 1家以单张报纸形式出版、两面印刷的近代化中文报纸,也是中国第 1家商业报纸。随后出版的中文报纸,重要的有:1858年创刊的《中外新报》,1872年创刊的《华字日报》和1874年创刊的。后两家报纸刊行时间均在半个世纪以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第 1个机关报,也是1900年在香港创刊的。

6,列举香港早期中文报纸(最少四种)

《信报财经新闻》、《循环日报》、《广东日报》、《明报》、《星岛日报》。 1、《信报财经新闻》: 1973年由林行止与妻子骆友梅及罗治平创办,1973年7月3日正式印行。创办初期,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香港处于经济谷底,《信报》经营困难。林行止曾把崭新的印刷机卖给《东方日报》的马惜如,以维持公司运作。该报总编辑现为陈景祥。 2、《循环日报》: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任主笔,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版时间较长、影响极大的的报纸之一。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3、《广东日报》: 《广东日报》于1904年3月31日在香港创刊。郑贯一为主编,蓼世仲、陈树人、胡子晋等编撰。以"发挥民族主义,提倡革命精神"为宗旨,设有言论界、实事调查、两粤要事、东洋访稿、内地纪闻、中国事、外国事、地方新闻、电报、战警、译书等栏目。 4、《明报》: 《明报》是现今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1959年查良镛(即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后来推出包括《明报晚报》、《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系列报刊。 5、《星岛日报》: 《星岛日报》由胡文虎于1938年创办,是一份历史悠久、发行网覆盖全球的中文国际报章。《星岛日报》除了在香港出版之外,也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同时发行八份日报。《星岛日报》旨在为中产阶层读者群提供客观而深入的新闻报道,尤以教育和地产新闻深入人心。

7,细菌耐药怎么办?别滥用抗生素

现在又出现了能抵御一切抗生素的NDM-1,实在是让人们感到岌岌可危,也许有一天人类患病后无药可用。 面对全球性的细菌耐药,如果能从根源上找到原因,有可能解决这一难题。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前者是指细菌天生就拥有的耐药性,而后者是在后天的生存环境中产生的。例如,当人类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占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使得细菌对某种和某些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尽管细菌的天然耐药和获得耐药孰重孰轻存在争论,但获得耐药已经是当今人与生态环境的一个突出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当然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一些科学家认为,对待细菌耐药只能用杀伤力更强大的药物来消灭耐药菌,这就是大棒政策。因为人类可以利用科技的力量战胜一切,更何况小小的细菌。这不仅是一些主流科学家的观念,而且更符合大量制药厂商的利益。在这样的思路之下新药研制层出不穷,而针对细菌耐药特点的科研成果也不断出现。 细菌耐药的生物和药理学原因有两个,一是细菌基因组上抗生素作用靶点的基因突变,使抗生素失去作用;二是细菌获得了编码特殊酶的基因,这种酶可以分解抗生素,使抗生素失去活性,这样的基因就是耐药性基因。这种基因位于细菌细胞内称为质粒的环状DNA上。质粒可以从一个细菌进入另一个细菌,耐药基因也从一个细菌传到另一个细菌。因此,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化学家保罗·赫根勒特尔发现了一种可以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从细菌细胞内驱逐出去的方法。从这种原理入手,可以研发更新的摧毁耐药细菌的药物。 还有研究人员提出,可以针对细菌赖以抗药的酶来杀灭耐药菌。例如,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而一些细菌由于有灭活酶或钝化酶,可以抵御抗生素的攻击。英国研究人员这次在南亚和英国病人身上发现的这种耐药菌就是一种拥有β-内酰胺酶新基因的细菌,故称为“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对它无效,其中包括效力最强的碳青霉烯类。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可以针对这类耐药的细菌联合应用酶抑制剂。例如,拥有β-内酰胺酶的细菌可抵御β-内酰胺类抗菌药,因此可应用另一些能抵抗此酶的抗菌药物,如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等均能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青霉素酶。但是,对待新的有强大耐药性的NDM-1是否有别的有效药物需要临床实践来检验,而且这样做势必增加抗生素的用药量和种类,也会造成更多细菌的耐药性。 不过,随着新的抗菌药的出现,细菌也会产生新的耐药性,人类可以不断生产新药这种大杀伤力的矛,而细菌则会相应生成抵御新药的强大的盾。如此,人类就会与细菌产生绞杀与反绞杀、围剿与反围剿的征战。在这样的战争中,谁是胜利者,何时是战争的尽头,谁都难以预测。 当然,对待细菌耐药的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软的一手,即给予胡萝卜,与细菌和平相处或井水不犯河水。对细菌采用软实力并非是不用抗生素来抑制和杀灭细菌从而治病救人,而是要有针对性地用药和少用药,不能动辄就用抗生素去招惹细菌,否则就会让其适应抗生素并产生耐药性。现在,英国已经强行用这样的方法来对付细菌的耐药。例如,早在2004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所属的“全国卫生与临床学会”就出台规定,医生不得给患有轻微耳道感染、咽喉痛、扁桃体发炎、感冒、咳嗽、鼻窦炎、支气管炎的病人开具抗生素类药品处方,取而代之的是让患者回家休息或服用止痛片。因为抗生素类药品不但对缓解症状没什么帮助,还会产生不小的副作用,包括导致细菌耐药。 而在中国,不仅没有这样的强制性措施,反而因种种原因在滥用抗生素,例如以药养医模式下的滥用药物和过度医疗造成抗生素的大量应用,从而造成了许多细菌的耐药性和很多抗生素的无效。 其实,以普通的感冒而言,百分之七八十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不需要用抗生素。只有一小部分由细菌引起的感冒或感冒后期受到细菌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而确定是否用抗生素是需要查血来确认的。通常患感冒后5天是患病节点,如果血样显示白血球增多,说明有细菌感染,应开始使用抗生素;如果白血球正常或略减少,就无需用抗生素。然而,这样的治疗不仅医生不会采用,就连患者也会认为麻烦。所以,治疗时图省时省事会开一大堆药,其中包括多种抗生素。如果医生在医疗实践中采用少用抗生素和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就可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这也是对细菌所采用的一种软措施,从而减少细菌的抗药性。 细菌抗药其实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对此采用胡萝卜政策也许要比采用大棒政策要强得多。

8,如果抗生素用后出现抗药性,怎么办?

(一) 所谓抗药性是指致病菌对一些抗生素或其他药物产生的抵抗力。这类致病菌具有耐药性和赖药性趋势,成为临床医学最棘手的难题。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不单指致病菌个体,更为重要的指群体(菌落),这种群体又有“生物膜”之称,即指生长在某个表面上有组织的细菌群落,它们具有抗药性的最主要原因是某致病菌产生R因子,被抗药性质粒所控制,对囊性纤维瘤患者绿脓杆菌敏感而被侵染,发现菌的自由生活者与其生物膜(群体)对抗生素的抗性有所不同,与其抗药性基因的表达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彼此又相互联系,抗生素诱导的抗药性因子在菌群中是互染的,互通信息,显示了菌群(生物膜)抗药性优势之所在。
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药物也会导致抗药性:
1.服药期程不足:很多病人以为症状已经纾缓就不需再服药,令所幸存的细菌开始产生抗药性,留在病人体内,甚至传播到社会其他人。

2用药不当:医生在某些情况下会误用抗生素, 又或者因应病人要求而滥用抗生素, 不是细菌引起的疾病(例如多数伤风由病毒引起),却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但对症状毫无帮助,更促使细菌产生抗药。

3重复用药:要时抗生素的应用广泛,在医学,动植物及农业上都大量应用抗生素.若重复使用某种抗生素,细菌会慢慢学习改造自己以产生抗药性,就像适应环境一样,最后就不会被该种抗生素杀死。
4 剂量不足:当抗生素剂量不足,只能杀死部分细菌,存活下来的细菌,为求生存就利用基因转变等方法改造自己,而不再被相同的抗生素消灭。
5 药物交互作用:有些药物若与抗生素共同服用,会在身体内产生化学反应,而减低抗生素的效用,造成无法杀死细菌,存活的细菌因此产生抗药性。
(二)现在有种方法是可以使抗药细胞恢复原来的敏感性
伊利诺依大学的化学家保罗·赫根勒特尔发现了一种可以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从细菌细胞内驱逐出去的方法。细菌中的质粒在复制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当多个质粒以相同方式进行复制时,它们要争夺各种蛋白质和RNA分子,在竞争过程中,一个质粒占了上风,成功完成复制,其它质粒因无法完成复制就最终被排出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质粒不相容性”。受此启发,赫根勒特尔开始寻找可以模拟一小段RNA功能的小分子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细菌内可以诱导出“质粒不相容性”,最终他们找到一种叫做阿泊拉霉素(apramycin)的化合物。阿泊拉霉素可以干扰质粒复制,并将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赶出细菌。这样,耐药细菌就可以恢复原来的敏感性。

可惜阿泊拉霉素因为毒性太大,所以不可能用于临床,但既然科学家已经知道了阿泊拉霉素的作用机理,那么找出毒性低并具有相同作用的化合物应该为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