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是哪个朝代,药酒是在哪个朝代之后出现的
本文目录索引
1,药酒是在哪个朝代之后出现的
中国的药酒的主要特点是在酿酒过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药,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将药酒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三大类。
药酒
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
食药合一: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相得益彰。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太快事。
酒为百药之长:>中说:"酒,百药之长"。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医"的古文字是"____",本身就是一种酿造酒。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
远古时期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
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药方文字大都残断,只有"醪利中"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我国医学典籍>中的>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
>中有"左角发酒",治尸厥,"醪酒"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鸡矢酒"治臌胀。
三、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 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躁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26~144在位)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为当下出名的妙沁药酒。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卷七设"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卷十六设"诸酒"专节。>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
宋代>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六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它章节中。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一百多例。
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煮出法"。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1330年)刊。
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中则有详细记载。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
明代朱棣等人的>,方贤的>,王肯堂的>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明代吴旻的>,龚庭贤的>,清代孙伟的>,陶承熹的>,项友清的>,王孟英的>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1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明代吴__的>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等。在>和>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酒,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方,对于明清时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可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2慎用性热燥热之药。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药物,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药物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著名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甸养阴药物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清代汪昂的>。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红花酒,猪膏酒等。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
民国时期
由于战乱频繁,药酒研制工作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受到一定影响,进展不大。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建立了不少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开办药厂,发展中药事业,使药酒的研制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药酒酿制,不仅继承了传统制作经验,还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使药酒生产趋向于标准化。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还把药酒规范列为国家药典的重要内容。由于药酒生产单位与医疗、科研部门进行科研协作,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可靠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医药工作者和药酒研究生产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中国药酒的特点和应用,工艺及质量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出版发行了不少专著,例如本书《中国药酒大全》自1991年出版发行以来,共9次印刷,成为中医药专著中的一本畅销书。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反过来又推动了药酒事业的深层次发展。不但出现一批质量可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和群众欢迎的药酒产品,而且在药酒的毒理研究、药理研究及质量监测、制作工艺等方面均有迅速发展。
药酒的发展,不仅逐渐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打人了国际市场,博得了国际友人的欢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历史悠久的,又符合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国药酒,必然和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一样,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
希望可以帮助你
2,药酒是在哪个朝代之后出现的?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周礼》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
3,药酒是在哪个朝代之后出现的
药酒是在战国时期出现的。 《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从酿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并且先祖们无意中食用了发酵后的瓜果汁,发现了它可以治疗一些虚寒腹痛之类的疾病,从而让酒与原始医疗活动结下了缘,也因此药酒慢慢形成。 扩展资料: 食用药酒的注意事项: 1、大量饮酒并服用巴比妥类中枢神经抑制药会引起严重的中枢抑制。当饮用了中等量的酒并同时服用镇静剂量的巴比妥类药物时就引起明显的中枢抑制,使病人的反应能力低下。 2、精神安定剂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安定、利眠宁和抗过敏药物扑尔敏、赛庚陡、笨海拉明等如与酒同用,对中枢神经亦有协同抑制作用,轻则使人昏昏欲睡;重则使人血压降低。 3、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时,人体内多种酶的活性会因此而受到抑制。此时饮酒会因其分解酒精的酶系统受抑制而使血液中的乙醛浓度增加,导致乙醛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头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酒
4,药酒在哪个朝代之后出现的
中国的药酒的主要特点是在酿酒过程中或在酒中加入了中草药,从药酒的使用方法上分,可将药酒分为内服、外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三大类。
药酒
滋补酒用药,讲究配伍,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补气、补血、滋阴、补阳和气血双补等类型。>曾记载道:昔有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此酒势辟恶,胜于他物之故也。"从这则记载可以看到酒对于健康的作用,但更能说明酒与药之密切关系的内在因素还可从以下几点得到发掘。
食药合一:药往往味苦而难于被人们接受,但酒却是普遍受欢迎的食物,酒与药的结合,弥补了药的苦味的缺陷,也改善了酒的风味。相得益彰。经常服药,人们从心理上难以接受,但将药物配入酒中制成药酒,经常饮用,既强身健体,又享乐其中,却是人生一太快事。
酒为百药之长:>中说:"酒,百药之长"。这可以理解为在众多的药中,酒是效果最好的药,另一方面,酒还可以提高其它药物的效果。酒与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远古时代,酒就是一种药,古人说“酒以治疾”。"医"的古文字是"____",本身就是一种酿造酒。古人酿酒目的之一是作药用的。可见在古代酒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远古的药酒大多是酿造成的,药物与酒醪混合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药物成分不断溶出,才可以充分利用。
远古时期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
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是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帛书之一,其中共有六种药酒的酿造方法,但可惜这些药方文字大都残断,只有"醪利中"较为完整,此方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但值得强调的是远古时代的药酒大多数是药物是加入到酿酒原料中一块发酵的。而不是象后世常用的浸渍法。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远古时代的酒保藏不易,浸渍法容易导致酒的酸败。药物成份尚未溶解充分,酒就变质了。采用药物与酿酒原料同时发酵,由于发酵时间较长,药物成分可充分溶出。
我国医学典籍>中的>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
>中有"左角发酒",治尸厥,"醪酒"治经络不通,病生不仁。"鸡矢酒"治臌胀。
三、汉代至唐代之前的药酒
采用酒煎煮法和酒浸渍法起码始于汉代。约在汉代成书的> 中有如下一段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一些药用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的实例。“鳖甲煎丸方",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还有一例"红蓝花酒方",也是用酒煎煮药物后供饮用。>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关饮酒忌宜事项,如"龟肉不可合酒果子食之,""饮白酒,食生韭,令人病增","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着身及使扇,即成病"。"醉后勿饱食,发寒冷"。这些实用知识对于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总结了前人采用冷浸法制备药酒的经验,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___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躁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注意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明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从这段话可看出在那时药酒的冷浸法已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
东汉顺帝汉安元年(126~144在位)时,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张道陵)于大邑县境鹤鸣山倡导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相传,张天师在鹤鸣山修道传教时,恰逢地方瘟疫肆虐,生灵涂炭,十室九空。为拯救苍生于水火,天师将自创金丹术和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加以整合,研制出袪病健体的神秘草药配方。张天师将药浸于酒中送于百姓,瘟疫得以袪除。百姓病除之后感觉身轻体健,精神焕发强于从前。因药入酒,酒带药行,药促酒力,使酒醇香甘怡,沁人心脾且功效神妙,百姓感念天师施救苍生之恩,赞誉此药酒为“妙沁神酒”,即为当下出名的妙沁药酒。
热浸法制药酒的最早记载大概是北魏>中的一例"胡椒酒",该法把干姜,胡椒末及安石榴汁置入酒中后,"火暖取温"。尽管这还不是制药酒,当做为一种方法在民间流传,故也可能用于药酒的配制。热浸法确实成为后来的药酒配制的主要方法。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传说华佗用的"麻沸散",就是用酒冲服。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药酒补酒的酿造较为盛行。这一期间的一些医药巨著如>,>,>,>都收录了大量的药酒和补酒的配方和制法。如>卷七设"酒醴"专节,卷十二设"风虚杂补酒,煎"专节。>卷十六设"诸酒"专节。>卷三十一设"古今诸家酒方"专节。
宋代>所设的药酒专节多达六处。除了这些专节外,还有大量的散方见于其它章节中。唐宋时期,由于饮酒风气浓厚,社会上酗酒者也渐多,解酒,戒酒似乎也很有必要,故在这些医学著作中,解酒,戒酒方也应运而生。有人统计过,在上述四部书中这方面的药方多达一百多例。
唐宋时期的药酒配方中,用药味数较多的复方药酒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这是当时的显著特点。复方的增多表明药酒制备整体水平的提高。唐宋时期,药酒的制法有酿造法,冷浸法,热浸法。以前两者为主。>中有多例药酒采用隔水加热的"煮出法"。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医药学有了新的发展。药酒在整理前人经验,创制新配方,发展配制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药酒的制备,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这一时期,我国已积累了大量医学文献,前人的宝贵经验受到了元明清时期医家的普遍重视,因而,在元明清时期,出版了不少著作,为整理前人的经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国的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共三卷。天历三年(1330年)刊。
忽思慧为蒙古族营养学家,任宫廷饮膳太医时,将累朝亲侍进用奇珍异馔,汤膏煎造,及诸家本草,名医方术,并日所必用谷肉果菜,取其性味补益者,集成一书。书中关于饮酒避忌的内容,是很有道理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书中的一些补酒,虽没有详细记载,但都是颇为有效的,在>中则有详细记载。
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名著>,共五十二卷,万历六年(1578年)成书。该书集明及历代我国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广泛涉及食品学,营养学,化学等学科。该书在收集附方时,收集了大量前人和当代人的药酒配方。卷25酒条下,设有"附诸药酒方"的专目,他本着"辑其简要者,以备参考。
明代朱棣等人的>,方贤的>,王肯堂的>等著作中辑录了大量前人的药酒配方。明清时期也是药酒新配方不断涌现的时期。明代吴旻的>,龚庭贤的>,清代孙伟的>,陶承熹的>,项友清的>,王孟英的>等都记载着不少时清时期出现的新方。这些新方有两个值得提出的特点:1补益性药酒显著增多。明代吴__的>药酒门载药酒方9首,方虽不多,但集方极精,其中有著名的"延龄聚宝酒",史国公药酒等。在>和>两书中,记载药酒近40种,补益为主的药酒占有显著地位,象"八珍酒",扶衰仙凤酒,长生固本酒,延寿酒,延寿瓮头春酒,长春酒,红颜酒等都是配伍较好的补益性药酒,有较大的影响。吴,龚二氏辑录的药酒方,对于明清时期的补益性药酒的繁荣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前面所列的清代书目中,也记载着数目可观的补益性酒,其中的归圆菊酒,延寿获嗣酒,参茸酒,养神酒,健步酒等都是较好的补益性药酒。与明清以前的药酒相比,这一时期可说是补益药酒繁荣的时期。2慎用性热燥热之药。唐宋时期的药酒,常用一些温热燥烈的药物,象乌头,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的药物如果滥用,往往会伤及阴血。金元时期我国医学界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滥用温燥药的风气受到许多著名医家的批评。这对明清时期的医学有深刻的影响。故明清的很多药酒配方采用平和的药物以及补甸养阴药物组成,这样就可以适用于不同病情和机体状况,使药酒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方论专书,作者着重研究用药组方的规律,结合优秀方剂,从理论上阐述用药道理和配伍规律,象明代吴昆的>,清代汪昂的>。这此专著阐述配方时也涉及到药酒。>一书中就论述了七种药酒配方的组方用药的道理和主治功效,基中包括虎骨酒,史国公酒,枸杞酒,红花酒,猪膏酒等。这对于促进药酒配方的研究,指导正确使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明清时期的药酒在配制方法上,突出表现了在热浸法的普遍使用上。适当提高浸渍温度可使植物性药材组织软化,膨胀,增加浸出过程中的溶解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而且还可以破坏药材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增强药酒的稳定性,因此采用热浸法对于许多药物来说具有更好的浸出的效果,是一种科学方法。
民国时期
由于战乱频繁,药酒研制工作和其他行业一样,也受到一定影响,进展不大。
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府对中医中药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建立了不少中医医院,中医药院校.开办药厂,发展中药事业,使药酒的研制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药酒酿制,不仅继承了传统制作经验,还吸取了现代科学技术,使药酒生产趋向于标准化。为了加强质量管理,还把药酒规范列为国家药典的重要内容。由于药酒生产单位与医疗、科研部门进行科研协作,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可靠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医药工作者和药酒研究生产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中国药酒的发展历史,中国药酒的特点和应用,工艺及质量等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出版发行了不少专著,例如本书《中国药酒大全》自1991年出版发行以来,共9次印刷,成为中医药专著中的一本畅销书。这些著作的出版发行,反过来又推动了药酒事业的深层次发展。不但出现一批质量可靠,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和群众欢迎的药酒产品,而且在药酒的毒理研究、药理研究及质量监测、制作工艺等方面均有迅速发展。
药酒的发展,不仅逐渐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并且打人了国际市场,博得了国际友人的欢迎。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历史悠久的,又符合现代科学水平的中国药酒,必然和整个中医中药的发展一样,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新的贡献。
希望可以帮助你,如果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
5,药酒是在哪个朝代后出现的 药酒出自哪个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入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鬯"。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