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布依族大年初一的风俗,布依族有些什么习俗?

本文目录索引

1,布依族有些什么习俗?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5059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荔波、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县(市)。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20世纪50年代创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广,现在通用汉文的较多。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称。红水河流域还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
《布依族舞蹈》 陈玉先 绘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3]礼仪习俗

布依族少女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民族服饰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布依族姑娘从小就有制作蜡染的灵气,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古朴典雅。布依族的服饰很有特色。服饰多为青、蓝、白几种颜色。男子的服装式样各地基本相同,多包头帕,头帕有条纹和纯青两种;衣服为对襟短衣,一般是内白外青或蓝,裤子为长裤;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蓝长衫,脚上穿布统袜。现代布依族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妇女着大襟短衣,部分着百褶长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担山一带,少女喜穿滚边短衣,系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帕,以粗发辫盘扎头巾,额上为织锦图案和数圈发辫,下穿裤子,着绣花鞋。青年女性穿蜡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绣花盘肩,用各种花线沿衣肩绣成两排小正方形的半圆形图案,领圈两边抛花织锦,颜色醒目;衣袖中间为织锦,上下两段是蜡染;衣服下摆为一寸左右的织锦镶边,胸前戴绣花或织锦长围腰,系浅色绸缎腰带;头戴织锦头巾,耳边垂着一束各色线做成的耍须。已婚者的头饰戴“更考”,以笋壳和布匹制成,形如撮箕,前圆后矩。每逢盛大节日或宴会时,妇女仍均喜佩带各式各样的耳环、戒指、项圈、发簪和手镯等银饰。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民族节庆布依族传统节日除大年(春节)、端阳节、中秋节基本与汉族相同外,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牛王节”等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个别地方有"撒秧粑节","小年","腊月二十九","正月二十七"和"三月三",也过汉族节日。 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过大年(即春节)。从除夕过到十五。除夕前要杀年猪、舂糯米粑粑、备各种蔬菜。云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习惯;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须吃鸡稀饭,民间称血米粥。每个姓氏都有不同的饭前仪式,相认的双方饭前仪式必须完全一致。年节期间还要举行许多娱乐活动。

布依族有些什么习俗?

2,布依族的习俗什么???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婚俗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3,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biang 35dang jiu ”。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 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这其中还有一些禁忌,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 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在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 不管是否迷信,但这些风俗习惯都是布依族特有的,几百甚至上千的年的积淀,拥有自己的风俗与传统,深深的课上了少数民族的烙印。它需要得是传承下去,去保护这些渐渐逝去的民族文化。

4,布依族的春节习俗?

大多数地区已将年节并入春节。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忙着酿酒、打糯米粑、腌制腊肉、做血豆腐,或缝制新衣。 除夕以丰盛酒菜供奉祖宗,并燃放爆竹,阖家守岁到鸡鸣。正月初一则有姑娘争挑第一担水回家(名曰“聪明水”)、男孩争先到土地庙旁用绳子牵来小块石头放入畜圈(意为“六畜兴旺”)之俗。 大年期间,青年们相邀外出“朗绍朗冒”;中老年人则彼此拜年祝贺,一同饮酒为乐。有的地方还举行玩龙、舞狮、赛马、掷石、铜鼓、唢呐、歌舞、篮球等等娱乐活动。一般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才开始下地干活。 扩展资料: 布依族的结婚习俗: 婚姻的缔结,分为“开口亲”、“订亲”、“结婚”三个阶段。先由男方家请媒人数次往返于女方家。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时,勿须提及求亲之事,只须将礼物放在女方家神龛上,说明礼物是某家送的,闲聊一会即返。 如过几天女方不退还礼物,媒人可第二次登门求亲。获得同意后,男方就备办一些礼物,邀请家族中的老人、青年人和亲戚,同媒人去女家吃订亲酒。 这种仪式,称为吃“开口饭”,一些地区的布依族称之为“吃鸡”或“吃鸡腿”、“插毛香”等。第二次由男方家带酒、公鸡、猪肉及聘礼若干到女方家“订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布依族

5,布依族春节习俗由来

春节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布依族有些地区以11月为岁首,有的以12月为岁首,即过年是在11或12月。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新年初一清晨,妇女们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新年水”,又称“聪明水”。人们认为,谁先挑到第一担水,就会在这一年中得到幸福。正月初二,年轻人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到村边、山腰、田坝去玩表,对歌、吹木叶、唱“筒筒歌”、踢鸡毛毽、丢花包等。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这些活动有一定的地方性差异,主要有玩龙灯、耍狮子、跳地戏、演布依族戏、唱花灯、打毛聿、荡秋千、踩高跷、打陀螺、对歌等内容,其中,传统的娱乐方式是击铜鼓。有不少布依族村寨,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天天都按专门的铜鼓调打击铜鼓娱乐。正月十五这天,有两项重要活动:一是全寨人聚会庆祝,交接保管铜鼓,轮流到谁家,就在这一天进行保管铜鼓的交接仪式。二是以酒、肉祭祖,吃“油团粑”。“过大年”,象征一家和睦团结和春节圆满结束。

6,布依族春节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布依族,作为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他们大多聚居于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市自治区。作为贵州布依族的一员,我深刻了解布依族的许多文化和生活习惯。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群众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以外,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
布依族春节习俗。
这里我们说的是传统的农村布依族人家怎样过年。一般的家庭会早早的开始筹备新年,大概会从腊月(农历的十二月份)开始,首先从一些食品的准备到对一些行为活动的禁忌都在准备的行列,而且这些禁忌的很有讲究。作为一名普通的布依族妇女,学会酿米酒是必须的。在方言里面米酒叫做“biang 35dang jiu”。酿酒的原材料就是布依人自己生产的农作物,一般包括:大米、苞谷、高粱(以大米为主)这样的米酒和普通白酒看上去没什么区别,但口感很好,醇香的味道让你垂涎。此外,在酿制过程中,如果有邻居来访,必须将新酿出的米酒与邻居分享,为了讨个吉利,喝酒的人一般都会说“你们家的今天烤的酒啊,出来了酒缸都装不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同时酿酒得到的多少,也能寓意出这家人来年的家运、财运等方面是否顺达,如果酿出的酒比预想中的多,来年家里就会顺顺利利的,老少平安等。 酿酒的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一般会放在最早来准备。接着是做豆腐(在没有机械设备以前,布依族都是用传统的石磨来磨制,中间要用人工来推)所以他们习惯叫推豆腐或磨豆腐。新鲜的酸汤豆腐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靓菜。但很大部分做出来的豆腐,都是用盐腌制而成的咸豆腐,和腊肉一起用烟熏,就成了“干豆腐”可以保存大半年的时间,干豆腐食用也很简单,只要用水煮熟,切片防止盘中,味道幽香可口。在腊月中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小食品的制作。一般有饵块粑(年糕)、苞谷粑(原材料是糯玉米)、糍粑(糯米做成)和米粉。除了饵块粑和米粉是送到附近的加工房去做成,糍粑和苞谷粑都是在家,用传统的手工做成。 辛勤的布依族人民,总会为春节的到来精心的准备很长时间,不为别的,仅仅作为一个庄稼人对自己辛苦工作的一年的犒劳。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酿酒,有酒怎么能没有肉呢?作为依靠土地生活的布依族,当然不会像城里人那样去买肉了,他们有自己饲养的猪,在新年到来之前,宰杀以后作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杀个年猪几乎是所有布依人家都会做的事情。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
布依族 禁忌。
只能在单数的日子杀年猪(除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因为灶神菩萨要回天上过年,杀生被认为是犯冲和禁忌)。杀猪请邻居帮忙,也会请上自己的亲朋好友来享用杀猪酒的美味,分享这一年收获的喜悦。猪肉除了留出一部分过年的时候吃,剩下的大部分都会用来调料腌制起来做腊肉,在柴火上熏上十多天,存放时间就很延长。腊肉不仅做为馈赠朋友的礼品,在有亲友拜访的时候,煮上浓香的老腊肉,也成了布依族待客的上等菜肴。布依族过年文艺汇演 除了准备各式各样的年货以外,布依族在腊月和正月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禁忌,如若不遵守的话,就会对家中的人,事,物造成影响甚至是伤害。从腊月开始,家中就要保持和谐安静,特别是不能做很大动静的敲打,这样会被认为是干到祖先回家过年的路途。小孩们不能在这期间哭闹,这样也会认为是一种不吉利。布依族称之为“正月忌头,腊月忌尾”。并以此来寄予来年的平安顺利。在正月的时候,一般是大年初一到十五期间,加工房不能启动机器设备,强大的震动认为是对已逝人的不尊重。在大年初一这天,生活用水要存起来,不能往外倒,客厅和卧室垃圾不能扫,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意味着把这一年的财运都倒出去或是扫出去了。在十五以前,不能将洗好的衣服晾在院子里,要晾在院子以外的地方,如果晾了的话,今年下雨就下不到自己家的地方,几遍是邻居家那个地方下雨了,自己家院子这边都不会下雨。 不管是否迷信,但这些风俗习惯都是布依族特有的,几百甚至上千的年的积淀。
拥有自己的风俗与传统,深深的课上了少数民族的烙印。它需要得是传承下去,去保护这些渐渐逝去的民族文化。

7,布依族的习俗有什么?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婚俗 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个别现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严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解放后,像大多数民族一样,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恋爱,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诉或表达彼此的感情。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誓终身了。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在礼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传统节日而见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则说明此家人正筹备喜事准备迎娶女方了)。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贵州都匀的布依族在闹新房中,有个“唱荷包”的习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对,一个唱,一个帮腔。必须唱满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个荷包。荷包里一般装着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贵子,由女方家的“送亲婆”带来。

8,布依族有哪些习俗?

有以下习俗: 饮食: 布依族特色饮食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客。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 礼仪: 布依族少女吹木叶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讲礼,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尽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财产时,要留给父母养老田,由兄弟轮流耕种。父母去世后,养老田转为上坟田,供清明时节扫墓之用。使子孙后代永远铭记长辈们的谆谆嘱托和养育之恩。 婚俗: 布依族婚姻实行自主婚。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 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过吹木叶、对歌,相识、相爱、订终身 。 禁忌 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 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 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 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曾经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 简介: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万余人。现位居全国56个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了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是布依族最主要的聚居地。主要聚居在省内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地区的黄果树大瀑布所在地--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在贵阳市也分布着10余万布依族,六盘水的盘县、六枝以及毕节地区织金县也有布依族聚居,省外的布依族散居于云南、四川、越南北部等地。布依语属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 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帮助下创制了拉丁布依文。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唐代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民国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壮族被称为"俚僚"、"蛮僚"或"夷僚"。 1953年,贵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正式统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称"布依Buxqyaix"为族名 。 人口分布: 中国: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2870034人,占全国人口比0.2153% 。中国的布依族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其中以贵州最多,大部分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东、普格等地也有分布。 越南:布依族有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大约于20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 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依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废除了产生民族压迫和封建剥削的根源。 党和政府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帮助布依族人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在布依族地区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网,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