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

本文目录索引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哪里特别是在哪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事实证明,若想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保证粮食及其他重要农产品不出问题,需要人们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除了从资金、技术、物资装备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非常重要的在于创新经营农业体系方面下功夫,激活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 扩展资料 据了解,该任务要求源自以下原因; 1、农民群众本身文化素质相对偏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 2、镇、村虽然都成立了治理机构,但宣传不到位不落实,短时期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不少地方的农村宣传教育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和应付检查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陈锡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哪里特别是在哪里

2,为什么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

因为,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这就需要有制度性安排,对规划落地给予持久性支持。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交通扶贫工作,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始终牵挂着老乡家门口的路好不好走,强调要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承诺。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什么特别是在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别是在贫困地区。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在农村,主要面临着三大挑战。 一是今后八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中国的国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所以必须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快农民的富裕。 扩展资料于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现在有2.6亿万农民进入了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对农村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人口流出的农村地区村庄出现了“空村化”现象,人口流入的地区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在有的地方出现了外来农民多于当地人口的现象,这些都对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陈锡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4,十八届五中全会,什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5,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什么阶段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十三五”时期,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阶段,也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准确理解“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关键是要深刻认识制定《建议》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背景,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体会。   一、紧迫性。   邓小平同志提出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我们已经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战略任务。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历史征程中,我们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是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的。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仍然存在,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不容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时期已经没有退路,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建议》站在历史发展的时代高度,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内涵,从思想上、战略上、重点上、布局上、举措上细化思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完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艰巨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在换挡,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调整,增长动力在转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还有很多短板问题没有解决,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脱贫攻坚、社会安全等诸多方面,任何一个方面解决不好,都将可能“拖后腿”“留尾巴”。短板问题往往是最深层、最困难的问题,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必须重新认识和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不解决这些短板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建议》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建设总体布局出发,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拓展优势、补足短板要求,加快成为新增长点,推动传统增长点焕发新动力、满足新需求,实现新优势、短板不短,为“十三五”时期攻坚克难、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行动纲领。   三、复杂性。   “十三五”时期,既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收官时期,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先后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建议》对全面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没有动力和保障,目的也难以实现。只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障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才能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十三五”时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要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举措,需要协同推进、相互促进。《建议》紧紧围绕实现目标要求,推进改革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发展改革法治提供政治保证,“四个全面”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指出,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点在农村,主要面临着三大挑战。 陈锡文首先介绍了中央一号文件的背景和最基本的内容。 从文件的背景情况看大家都了解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很快,农村的面貌变化很大,农民得到的实惠很多。很突出的标志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的产量连续九年获得了丰收。农民的收入连续九年较快增长。 二是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开始大规模转移,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入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使得农村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农业经营体系也在不断创新。 三是农村的社会事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农村的社会管理在进一步创新。总的来看,过去十年农村的水、电、路、气建设及危旧房改造都有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已经实现了全面覆盖。 扩展资料: 陈锡文谈到同时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是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今后八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中国的国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所以必须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快农民的富裕。 二是刚才讲到2.6亿多青壮年劳动力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之后,对农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就是最近这几年大家提到的,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是一个现实的挑战。 三是2012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1791亿斤。但由于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的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需求的增长更快一些。

7,论述题 为什么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一、“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的主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农民群众本身文化素质相对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村民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农村村民特别是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而留守家中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而这样的一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更甚者不识字的占据了绝大多数。

(2)、镇、村虽然都成立了治理机构,但宣传作为一种“软指标”做与不做在短时期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在一些村干部中,他们本身的知识就相当的薄弱,更别说让其带头学法了。所以少数地方的农村宣传教育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和应付检查上。

(二)客观原因:

(1)、封建文化思想在农民百姓脑中已根深蒂固。由于人治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广大农民思想观念中,权大于法的思想难以根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农民对国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强制性的一面,认为法律的主要职能是镇压,而相对忽略了法律同时还具有权利保护的一面。长期以来,就形成了政府的权利大于法律的思想认识。这种法律制度与封建文化思想之间的鸿沟,阻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

(2)、宣传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的普法工作主要依靠乡(镇)司法所进行。全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总人口的80%,如此庞大人口的法制宣传任务,仅仅让司法助理人员担负,普法职能存在严重不足。以笔者所在县司法局为例,全县设立司法所共24个,人员只有30余人;他们不仅要完成司法行政的事务性工作,同时也是法制宣传的主力军。所以基层普法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维权意识的薄弱现象,影响农民百姓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

二、《决定》载明“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2《决定》集中全党智慧,凝聚全党共识,深刻总结了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决定》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理论上有新发展,在政策上有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3在30年前,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不仅使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也为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大贡献。

4农村改革发展30年取得巨大成就,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总结;农业农村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有许多重大难题需要破解;农村改革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研究。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抓住这个重点,就能掌握整个改革开放的主动权,就能带动我国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

5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迫切要求。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6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众多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7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加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决定》必将统一全党认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兴起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热潮,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切实把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关心关爱落实到贯彻《决定》的行动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进而带动全面改革,推动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