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考云 > 知识库 >

晚舟必归 李白,到底有没有晚舟必归+李白的诗

本文目录索引

1,到底有没有晚舟必归+李白的诗

亲,您好,李白并没有这一首诗,晚舟必归。【摘要】 到底有没有晚舟必归+李白的诗【提问】 亲,您好,李白并没有这一首诗,晚舟必归。【回答】 你现在在网上资料看到的,其实是他人发的,那只是现代的人写的,电脑合成的,就是为了迎接我们孟晚舟女士而写的一首诗,不是李白的,谢谢。【回答】 希望可以帮到您,愿您家庭幸福,万事如意,生活愉快,每天好运。🥰🥰【回答】

到底有没有晚舟必归+李白的诗

2,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

回答“晚舟必归是李白的诗吗”这一问题,并不能单纯从“是”或者“不是”的“非此即彼”单角度的方式来回答。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多角度回答这个朋友的问题: 一、《晚舟必归》并非李白的诗 网上流传署名为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题为《 晚 舟 必 归》,全诗如下:“晚霞伴鹭飞,舟泛桃花水。必有笠翁在,归来鳜鱼肥。”这是一首藏头诗,四句诗的每一句第一个字组合,构成“晚舟必归”的意义。 查阅李白诗歌,并没有这首诗,所谓一千多年前的“预言”也是不存在的。这首诗不是李白的作品,只能说是“假托之名”;所谓的李白的诗,也只能说是“托名之作“。因此,可以说,所谓“李白的《晚舟必归》”,只不过是借助“诗仙”李白的大名来推广一种美好的心愿与祝愿。由此看来,“托名”之举不值得提倡,但其美好的心愿是值得肯定的。 还是来看看所谓李白的诗的产生背景吧。 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羁押长达1000多天之后,在中国政府及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支持关心下,于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抵达深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孟晚舟回归祖国的当晚,央视等各大媒体进行了实况转播,点赞人数超过4亿,这比美国与加拿大总人口还要多! 孟晚舟归国引发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各大媒体上,关于孟晚舟的信息也引发强烈关注,成为热搜。其中,关于孟晚舟的名字由来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人说其名字取自唐诗,还有人说是来自李白的诗。也有人作诗、吟诗庆贺。而“晚舟必归”也就是这些诗作中的一个代表之作。 二、李白诗歌有“晚舟”意象 当然,托名李白也并非完全空穴来风。 “晚舟”意象是古今诗人经常写到的诗歌意象,用以表达某种情怀,这其中当然也会包含通过远望晚舟,期盼亲人早日“回归”的内容。 李白写“舟”最有名的就是那首《赠汪伦》,有人认为李白写过“晚舟必归”,应该就是对这首诗的深刻记忆所致。全诗如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么,这个“舟”是什么时候出发的,诗中没有具体点明,但这个“舟”的主人李白在与汪伦离别而到达目的地之后,应该是“晚舟”了。所以,这个舟自然也可理解为是“晚舟”。而“晚舟”的最终结果必然是“归”,所以说,对李白的这首诗理解为“晚舟必归”也是有其道理的。比如,现代人就根据李白的这首诗,写出了自己的理解,请看:“谁向滩头送晚舟,隔江又见踏歌搂。我今来此桃花尽,唯见空潭水自流。”这其中就有对李白诗歌意象的化用。 除此而外,李白还有一首写到“晚舟”的诗,就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孤帆”写的就是“晚舟”。这首诗虽然写的是送别、离别,但对于被送别者而言,其“乘舟晚归”的含义应该是不言自明的。由此看来,我们完全可以说,李白诗歌中写到了“晚舟必归”的意境。这么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当然,李白诗歌中只是写到了这个意境,而不是完全写到“晚舟必归”这四个字。 三、其他写“晚舟”的诗 此类以“晚舟”为意象诗歌从古至今还是很多的,下面再列举几例。 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中写到了“暮帆”,这里就是指“晚舟”:“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北宋诗人陈师道有《秋怀》诗,其中写到“晚舟犹小待,莫雀已深投”。 明代诗人杨慎诗《温泉晚归》中写到“晚舟归”的意境。其诗中的末尾加了个“跋”,特别强调:“温泉晚舟归,漏已下三鼓。” 最后,为读者朋友送上一首回文诗,题为《江风寺即景回文诗》(作者韩是)其中写到了“晚舟归唱”: “斜阳夕下夕阳斜,蛙鸣谷底谷鸣哇。寺傍石桥石傍寺,家临水岸水临家。碧泉两涌两泉碧,茶道三品三道茶。晚舟归唱归舟晚,佳景胜处胜景佳。” 因此,可以说,假托李白之名的诗中,的确含有李白诗歌中的某些意象、意境。也正是因此,才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们相信这确实是李白的诗。

3,“锄禾日当午”是李白的诗吗?

“锄禾日当午”的作者并非李白。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唐诗读来朗朗上口,是妇孺皆知的佳句。然而,此诗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呢?

一说此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一说“锄禾日当午”诗的真正作者,应该是唐朝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此说的主要理由是:一,《全唐诗》于聂夷中和李绅名下分别收录这两首五言绝句,李绅《古风二首》诗后无篇章互见的说明,而在聂夷中《田家二首》诗后,加了一个脚注,称“锄禾日当午”等四句一作李绅诗。后来,人们选注聂夷中诗,干脆不取“锄禾”四句,这才引起误传。二,影印宋刻本《全芳备祖》列“锄禾”诗于聂夷中名下,所辑《田家二首》诗全文曰:“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山;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而此书在李绅名下仅收录“春种一粒粟”等四句,可见古人把这首诗判归了聂夷中。三,聂夷中(837~?),字坦之,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咸通进士。《唐诗纪事》说:“(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聂夷中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才有如此贴近生活的诗句。《全唐文》共收聂夷中诗一卷,诸如《田家》这类题材的诗歌占四分之一,看来“锄禾日当午”诗的作者,非聂夷中莫属。

以上两说都有道理,而一般认为作者是李绅,其实并非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