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意老婆:四川四兄弟合伙创业,不让老婆过问生意,均成亿万
引言夫齐道理而妄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韩非子·解老篇》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靠农业发家致富的人有不少。战国时期的猗顿就是一个著名的商人,他在年轻时候穷困潦倒,知道赵王勾践有一个谋臣范蠡,范蠡在弃官经商,富贾一方,世称陶朱公,就前往请教。陶朱公给他指了一片地方,让他在那里蓄养牛羊,猗顿寻迹而去,选择了一处沼泽,10年期间勤勤恳恳经营,也终于发家致富了,为了表示对陶朱公的恩情,还专门修建了陶朱公庙。有人认为猗顿之富已经超过了陶朱公,富可敌国,甚至可以与皇室媲美。
我国自古就不乏勤俭奋斗之人,一个人单打独斗虽然也可获得成功,但能和信得过的人一起打交道,那么成功的几率会更大一些,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四川就有四个兄弟合伙创业,他们均成亿万富翁,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自己从不让老婆过问生意。
这四个亲兄弟名字分别叫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出生的家境不好,十分贫困,父母虽然辛勤劳动,但家里因为人口多,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兄弟4人从小就手足情深,从来没有产生过隔阂,少年时期就笃定目标,他们坚信自己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一直勤于好学,他们早就约定一定要把书念好,考上理想的大学,考上以后也会互相扶持,谁也不要抛弃亲人。
兄弟4人十分努力,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回报,老大刘永言顺利考入电子科学大学,老二刘永行顺利考入西华大学,老三刘永美顺利考入四川农学院,老四刘永好顺利考入四川工程技术大学。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里出了4个大学生,这是多少家庭羡慕不来的。刘氏兄弟在大学期间完成各自的学业,面临着就业问题,他们就在一起商量未来要做什么。
实际上刚开始毕业的时候,兄弟4个人已经找到了铁饭碗,工作安稳,但收入不高。兄弟4人从小都吃惯了苦,不想再拿着微薄的薪水,就决定出去闯一闯,再加上改革热潮,刘氏兄弟也决定下海经商,来他们就是农村出身,再加上老三是农学院毕业,就把目光锁定在养殖上,决定自己养鸡,他们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初次创业,为了凑钱还变卖了一些家当。
因为老三的农业知识功底雄厚,再加上刘氏兄弟也做过农活,所以一开始养的鸡基本上是成活的,而就在出栏时他们还找到了固定的客户,接到了第1笔订单,这笔订单金额不小,总共有10万只鸡。初次销售并不顺利,因为客户家里突遭变故,起了大火,客户家里损失惨重,直接破产,刘氏兄弟只拿到了定金,没有收到尾款,好在10万只鸡也没有一次交付,只交付了2万只,眼看着剩下的8万只鸡,刘氏兄弟一时有些挠头。
他们决定就地拍卖,在当地寻找买家,没想到销路还不错,短短十来天就一售而空,兄弟4人赚了不少钱,拥有了第1桶金的他们决定继续追加投资,扩大养殖范围。在接下来的事业中,他们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以诚信为本的经营原则,事业做得很是顺利,他们还做起了鹌鹑养殖,也做起了猪饲料,不仅精准地做好市场调研,还聘请专家前来参观,为他们指导意见,反复改良,不断提高养殖技术。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们成了当地有名的“鹌鹑大王”和“饲料大王”,刘氏兄弟的财富越来越多,在公司的发展规划上,四个人观点也开始出现分歧,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旦处理不好就是兄弟矛盾和危机的开始。兄弟4人一番商量,决定每个人持有公司的25%的股权,各自管理不同的区域,以便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在公司账目上也都罗列清晰,而且还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那就是4人的事业绝不让自己的老婆参与其中。他们表示做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能够有更加理性的思考,而不掺杂任何情感,这个决定让在他们在后来的发展中,虽然也有一些利益上的纠纷,但始终都是放在明面上说,很多事情都得到有效解决,兄弟4人的感情也都一直很好。他们相互配合,各个都成了亿万富翁,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结语
当我们再回看这4位兄弟的发家史,不难发现其中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周易·系辞上》中记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句古语也告诉了我们团结一心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很多人发了一些小财,就洋洋自得,忘记兄弟情谊,选择一意孤行,结果一蹶不振,事业不成的人比比皆是,而刘氏兄弟亲密无间的配合创造了更好的收益,将集团规模发展得越来越好,这种成功的经验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韩非子·解老篇》
《周易·系辞上》